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臂动脉转移修复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动脉转移修复手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16例。结果术后16例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18月,质地良好,颜色、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手部功能大部恢复。结论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前臂动脉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标签: 前臂 骨间后动脉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用于修复肘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背侧动脉为蒂设计前臂背侧岛状,顺行转移修复肘创面。结果6例病人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至2年,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良好,肘关节功能正常,无不适感。结论该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肘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肤缺损 岛状皮瓣 动脉 修复 肘关节功能 皮瓣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动脉穿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动脉穿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一期修复12例,二期修复4例。手掌背侧7例,虎口部7例,手指背侧2例。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9.5 cm×6.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全厚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6例均存活,其中15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拆除缝线积极处理,经加强换药最终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不臃肿,质地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供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动脉穿支血供可靠,操作相对简便,可修复手部远端创面,同时降低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减少供区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损伤 骨间后动脉 旋转点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螺旋桨修复腕背和手背部创面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动脉螺旋桨修复腕和手背部创面9例,其中手背缺损6例,腕背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3 cm×3 cm;合并掌骨骨折3例,指骨骨折1例,肌腱断裂1例。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动脉螺旋桨,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大小:20 cm×5 cm~12 cm×3 cm,术中记录动脉螺旋桨大小并总结手术特点;术后观察成活情况和供区、受区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完全成活8例,末端部分坏死1例;并发伤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4个月,质地、外形良好;末次上肢功能(DASH)评分3~18分,平均9.3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2例,边缘轻度瘢痕增生1例。结论动脉螺旋桨可能是一种修复腕背和手背部中、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螺旋桨皮瓣 腕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逆行动脉双叶穿支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20例患者。对比组使用任意型修复术,研究组使用逆行动脉双叶穿支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存活率显著优于对比组,两者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后3天和手术后15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比组,两者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逆行动脉双叶穿支术来治疗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存活率高,不良反应少,损伤恢复快,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腕部 外科皮瓣 逆行骨间后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前臂远1/3段动脉主干血管形成游离修复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9年8月,应用前臂远1/3段动脉主干血管形成游离修复拇、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其中拇指5例、示指6例、中指5例、环指3例,供区直接缝合。通过门诊复查或微信图片的方式对术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成活18例,一期愈合;1例未成活,二期再次行邻指修复。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质地柔软,色泽好,厚薄均匀,无臃肿,拇、手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前臂远1/3段动脉主干血管形成游离,血管表浅,易于解剖切取。质地较薄,修复拇、手指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拇、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骨间后动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动脉穿支在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游离动脉穿支治疗的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游离动脉穿支移植修复创面,动脉穿支与指固有动脉、指总动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成活情况,随访修复效果、手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机器绞伤11例,烧烫伤3例;缺损部位:掌侧共8例,背侧共13例,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3.0 cm×9.0 cm,伴有肌腱及外露,大小为2.0 cm×2.0 cm~3.5 cm×9.0 cm,其中携带肌腱重建手指伸指功能1例,携带神经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2例,分叶游离移植4例,余14例均为单叶游离。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危象,21例患者全部成活,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6~12个月,成活良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手部功能活动无受限,携带神经移植者两点辨距觉10~12 mm,前臂供区无严重并发症,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动脉穿支应用灵活,可以游离分叶移植同时修复邻近2个小创面,可以携带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该是修复手部小创面的理想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穿支皮瓣 骨间后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改良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虎口瘢痕挛缩病例,应用带桥的改良移植进行虎口开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全部存活,血运好,无肿胀,无一例桡神经分支损伤;有2例缘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个3月~1年,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结论改良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确保了血供,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是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瘢痕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皮瓣 虎口开大
  • 简介:目的对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手部创伤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的血管蒂改良为筋膜血管蒂;与扩张术相结合;采用带尺骨的复合组织转移.结果20块及3块复合组织全部成活;前臂背侧供区均免予植皮而直接缝合;15例患者得到平均15个月随访,色泽、质地好,感觉恢复满意;综合评定手功能,平均失能值18%;3例复合组织再造拇指功能评价为:优1例,良2例.结论如上改进增加了静脉回流,提高了成活率;保全了前臂的美观;扩大了该的应用范围.

  • 标签: 骨间背侧动脉 岛状皮瓣 复合组织瓣 皮肤扩张术 手外伤 手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游离穿支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2年1月,对6例合并、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动脉游离穿支移植修复,术中每块均以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单独供血。切取范围:2.0cm×5.5cm~3.5cm×8.5cm,切取分别与伤指重建血液血环,若动脉穿支较纤细,采用动脉穿支与手指掌侧一侧指固有动脉的分支行端-端吻合,回流静脉与手指指背静脉或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的神经与手指掌侧固有神经接合重建感觉。结果术后6例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外形良好,稍臃肿,无明显瘢痕及挛缩,肤色与受区接近,触压感恢复,两点辨别觉为8~11mm,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结论动脉游离穿支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同侧肢体完成,不损伤主干血管,能一期较好地修复手指创面,可设计分叶穿支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例左手5指指背软组织坏死的患者,采用游离动脉四叶修复示、中、环、小指,甲修复拇指。术后2年随访,左手5指无明显臃肿,手指活动功能良好,左前臂及右足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皮瓣 手指创面修复 穿支皮瓣 四叶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神经的改良前臂背侧动脉带蒂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神经的改良前臂背侧动脉带蒂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神经的改良前臂背侧动脉带蒂是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虎口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运用带小指固有伸肌腱前臂动脉游离复合修复手背各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及一期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拇示中指背侧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前臂动脉,前臂背侧神经,小指固有伸肌腱复合游离,修复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恢复感觉及功能重建。最长8.5cm,最宽3.5cm。结果术后寻访3-6个月,外形满意,耐磨,伸指功能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4-6mm。结论前臂动脉及穿支解剖恒定,出现率100%,此不损伤动脉主干,耐磨性好,外形满意,可恢复受区感觉及重建伸指功能。

  • 标签: 手指 外科游离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动脉岛状在各种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相对于其它手术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对48例不同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患者,采用前臂背侧动脉岛状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情况,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优越性及局限性。结果45例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缺血性坏死,成活外形及功能均恢复优良。结论背侧动脉岛状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外观好、抗感染力强、抗磨擦能力强、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这种手术方法简单且容易掌握,一次手术即可修复创面。

  • 标签: 深度创面 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CDU辅助下应用前臂中下段游离动脉(PIA)穿支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12例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左手8例,右手4例;软组织缺损指别:拇指2例,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1例,缺损部位:指掌侧1例,指侧方6例,指背5例,均伴有肌腱和(或)指骨外露,缺损面积2.0 cm×1.8 cm~5.0 cm×3.0 cm。术前应用高频CDU扫查前臂中下段PIA穿支血管来源、数量、管径、走行方向、血流动力学等特点,选择管径粗、流速快的穿支作为最佳穿支血管并进行精准体表定位,以此穿支点作为中心在前臂中下段设计、切取,游离移植覆盖手指缺损创面,术中验证术前超声定位穿支的准确性,切取面积2.5 cm×2.0 cm~6.0 cm×3.5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微信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外观、质地、感觉、温度及供区瘢痕。结果术前超声检查共在前臂中下段探测到直径为0.3 mm以上PIA穿支22条,其中1条3例、2条8例、3条1例,术中证实穿支实际位置与术前标记位置偏差均在5.0 mm以内。术后11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拆线、抬高患肢等处理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9个月,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结论对于PIA穿支移植修复小面积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前应用高频CDU定位穿支,术前能精确定位,供区损伤小,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损伤 修复 CDU
  • 简介:目的介绍背侧动脉逆行岛状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动脉逆行岛状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动脉所发出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术,术后258例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背侧动脉岛状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将岛状的血管蒂改良筋膜血管蒂修复手背皮肤缺损19例。结果19例岛状全部存活。随访观察,、手指及手掌外形、功能正常,效果满意。结论背侧动脉前臂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而且手术安全、简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间背侧动脉 岛状皮瓣 手部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臂动脉逆行岛状转移修复手部高压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组22例手背、虎口、手掌、腕部高压电击伤创面进行早期切痂扩创,Ⅰ期或Ⅱ期行前臂动脉逆行岛状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本组22例患者前臂动脉逆行岛状完全成活,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色泽好,质地优良,不臃肿,外观满意,手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结论前臂动脉逆行岛状具有修复面积大、血供可靠、距离手部较近、切取转移方便、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手部高压电击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手部电击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Flow-through穿支修复伴有指端血运障碍的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对收治的12例伴有指端血运障碍的指背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动脉Flow-through穿支修复,面积:2.0 cm×2.0 cm~5.5 cm×3.0 cm,内的动脉桥接指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内的1条皮下静脉和背侧皮下静脉吻合,动脉的1条伴行静脉和掌侧皮下静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指端血运情况及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的成活质量及手指的指骨关节功能。结果12例动脉Flow-through穿支全部成活,指端血运良好,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外形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前臂供区仅留下线状手术瘢痕,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结论动脉Flow-through穿支解剖恒定,血管管径和手指血管匹配,适合操作Flow-through术式,皮下组织少,无需二期修薄,供区能直接闭合,是一种良好修复伴有指端血运障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指背 软组织缺损 修复 血流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