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以下简称PIVAS)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PIVAS选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种药物进行研究,每种药物各有120支,抽吸泵和人工调配各60支。对比两种调配方法的时间、药液残留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体力情况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20例次调配工作人员的体能进行评估。结果:与人工调配相比,抽吸泵调配四种药物的调配时间更低,抽吸泵与人工调配的平均调配时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四种药物采取人工调配和抽吸泵调配后的药液残留量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工作人员采用抽吸泵的肘部发力、腕部酸痛、腰部不适、肩颈不适等体能不适情况均低于人工调配人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抽吸泵在PIVAS应用中能够有效节省输液调配时间,同时药液残留量符合规定,抽吸泵的应用节省了调配人员的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PIVAS中应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特别关注在输液调配的时间效率以及对调配医疗人员体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进行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东部某大学附属医院的PIVAS选用4种药品(利多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阿托品),每种药品30支。采用抽吸泵方法和人工配置方法进行药品调配,同时,对120例调配医疗人员进行简易问卷调查,评估两种调配方法的调配时间和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反映情况。结果:抽吸泵调配药品的平均时间较人工方法有所缩短。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时间为21.98±0.97秒,而人工调配时间为28.11±1.15秒,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时间为18.42±1.29秒,相比于人工调配的24.35±1.22秒更短。硫酸镁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平均时间为11.20±0.35秒,明显低于人工配置的17.12±0.62秒,阿托品使用抽吸泵调配的时间为18.31±0.96秒,比人工调配的32.13±1.05秒大幅减少。调配医疗人员体能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抽吸泵的医疗人员报告较低的肌肉疲劳和关节痛感,肘部乏力(8.13%比83.33%)、腕部酸痛(11.67%比85.00%)、腰部不适(16.67%比78.33%)、颈肩不适(15.00%比81.67%)(P<0.05)。结论:抽吸泵在PIVAS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并减少工作时间,使用抽吸泵可显著改善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状况,减少职业相关的身体不适。此研究支持抽吸泵在药品调配中心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机械化调配静脉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0组用药医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0组,对照组300组,观察组采用Repeater配液泵进行调配,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调配,分别对2组西林瓶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调配时间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010±0.003)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1.501±0.901)个/ml,25μm以上(0.101±0.020)个/ml;平均调配时间(41.000±0.201)s/组.对照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130±0.101)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8.311±1.202)个/ml,25μm以上(1.702±0.503)个/ml;平均调配时间(44.001±0.106)s/组.2组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Repeater配液泵调配可以减少西林瓶药物残余量和成品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提高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输注泵 输注 静脉内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急诊小儿静脉输液静脉穿刺及输液相关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急诊小儿静脉输液63例患儿的静脉穿刺输液相关护理操作进行探讨,对急诊小儿静脉穿刺和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难点进行经验性总结。结果通过合理选择静脉输液方法、提高穿刺技巧,本组63例患儿静脉穿刺1次成功且输注通畅共55例,成功率为87.3%。结论重视小儿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认真选择血管,合理运用穿刺技巧,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有助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输液效果。

  • 标签: 急诊患儿 静脉穿刺 输液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97-0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输液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输液静脉输液存在问题的对策,总结临床提高急诊输液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经验。方法对医院急诊输液静脉输液从药物,查对制度,服务态度及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医院急诊输液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加强急诊输液的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事故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查对制度 问题 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从常用静脉用药剂型入手,简要介绍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旨在规范集中调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水平,保障药品临床应用效果与患者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集中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以使静脉用药质量提高。方法阅读药物说明书,参考医学药物专业资料,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适宜的注射用量及溶媒、稀释用的静脉用量及输注液、用药时间和成品输液浓度等致使成品输液治疗不高的原因。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严格遵守药品物理性质和药物说明书,在准确的用药时间内,成品输液的质量可保持稳定。结论静脉用药调配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静脉用药调配适宜性溶媒,其规范静脉注射或滴注所用药物的调配技术的关键点则在于对溶媒的选择,此项对成品输液治疗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注射用药 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静脉药品集中配药质量管理规范》规定,静脉药物集中配药是指由医疗机构药学部依据医师开具的处方,并经过药师的适当性审查,在洁净的环境下,根据无菌操作的要求,对静脉药物进行添加和调配的一种操作,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在临床上直接静脉成品输液。如果医疗机构采用了静脉药物集中分配和供应模式,则应建立“药店静脉混合用药”服务,以保证静脉用药的无菌化,降低不合理用药,降低有毒药品对医护人员的伤害;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给药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提高医疗服务。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成品输液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调配环境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以我院静脉输液调配为观察对象,分为常规管理措施(设为常规管理组)与强化环境管理手段(设为环境管理组)。各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下静脉输液调配环境的质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环境管理组在静脉输液调配环境质量方面的各项评测指标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环境管理组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7.0%),而患者满意度(97.0%)则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88.0%),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加强对静脉输液调配的环境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调配的环境质量,有效减少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一做法值得在医院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静脉输液调配室 环境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输液静脉输液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急诊输液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5月-2019年2月),作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系统化护理干预,分析2组急诊输液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急诊输液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输液静脉输液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相关化疗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化疗药物集中调配并开始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的执行,按照实施管理的时间划分,对比实施管理前(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与实施管理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观察组)的药物调配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错配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 化疗药物 集中配置 安全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输液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研究组),并将2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及药物调配错误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为6.00%,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药物调配差错率为3.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降低不合理处方的检出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调配差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输液质量 用药调配中心 管理模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调配技巧对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未实施成品输液质量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实施成品输液质量管理阶段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成品问题发生情况和静脉药物调配平均耗时。结果:观察组成品问题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3.50%,P

  • 标签: 静脉药物 调配技巧 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调配技巧对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用药患者,分成两组,未实施静脉药物调配技巧者为参照组,共200例,实施静脉药物调配技巧者200例,为研究组,对比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药物调配时间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静脉药物 调配技巧 输液质量 输液效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戴相琴,林园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预防输液感染中采取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把2022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区间本科室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66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33例常规组患者性常规护理干预,33例研究组行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预防输液感染中应用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使患者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减少,提升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静脉输液;输液室感染;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急诊室接收静脉输液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8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输液指标情况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都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间配药时间、静脉穿刺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各项指标更优,p<0.05;较参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23.67%,试验组的总发生率5.26%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缩短静脉穿刺时间,降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减轻疼痛感,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