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药品集中配药质量管理规范》规定,静脉药物集中配药是指由医疗机构药学部依据医师开具的处方,并经过药师的适当性审查,在洁净的环境下,根据无菌操作的要求,对静脉药物进行添加和调配的一种操作,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在临床上直接静脉成品输液。如果医疗机构采用了静脉药物集中分配和供应模式,则应建立“药店静脉混合用药”服务,以保证静脉用药的无菌化,降低不合理用药,降低有毒药品对医护人员的伤害;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给药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提高医疗服务。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成品输液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评价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溶媒的适宜性,并探讨不同评价指标对其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性质、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静配中心提供的成品输液溶媒在适宜性方面表现良好,并能够满足医疗过程中的需求。结论 不同的评价指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选择适宜的成品输液溶媒时,应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以确保所选择的溶媒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

  • 标签: 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溶媒适宜性,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从常用静脉用药剂型入手,简要介绍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旨在规范集中调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水平,保障药品临床应用效果与患者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集中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以使静脉用药质量提高。方法阅读药物说明书,参考医学药物专业资料,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适宜的注射用量及溶媒、稀释用的静脉用量及输注液、用药时间和成品输液浓度等致使成品输液治疗不高的原因。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严格遵守药品物理性质和药物说明书,在准确的用药时间内,成品输液的质量可保持稳定。结论静脉用药调配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静脉用药调配适宜性溶媒,其规范静脉注射或滴注所用药物的调配技术的关键点则在于对溶媒的选择,此项对成品输液治疗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注射用药 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以下简称PIVAS)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PIVAS选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种药物进行研究,每种药物各有120支,抽吸泵和人工调配各60支。对比两种调配方法的时间、药液残留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体力情况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20例次调配工作人员的体能进行评估。结果:与人工调配相比,抽吸泵调配四种药物的调配时间更低,抽吸泵与人工调配的平均调配时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四种药物采取人工调配和抽吸泵调配后的药液残留量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工作人员采用抽吸泵的肘部发力、腕部酸痛、腰部不适、肩颈不适等体能不适情况均低于人工调配人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抽吸泵在PIVAS应用中能够有效节省输液调配时间,同时药液残留量符合规定,抽吸泵的应用节省了调配人员的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PIVAS中应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作为对照时间段,选择2019年5~10月作为观察时间段。对照时间段内PIVAS采用常规管理,观察时间段内PIVAS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个时间内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时间段内出现胶塞碎屑、玻璃碎屑、药物微粒等调配环境污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内发生穿刺点发红、静脉炎、堵管、外渗等明显少于对照时间段,观察时间段内发生审方、贴签核对、摆药、调配、停医嘱退药及成品输液发放差错少于对照时间段,总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责任管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PIVAS药物调配环境,降低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成品输液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物调配环境 成品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调配技巧对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未实施成品输液质量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实施成品输液质量管理阶段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成品问题发生情况和静脉药物调配平均耗时。结果:观察组成品问题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3.50%,P

  • 标签: 静脉药物 调配技巧 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调配技巧对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用药患者,分成两组,未实施静脉药物调配技巧者为参照组,共200例,实施静脉药物调配技巧者200例,为研究组,对比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药物调配时间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静脉药物 调配技巧 输液质量 输液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问题进行分析,为日后静脉配置中心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同时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临床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收集本院静脉配置中心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成品输液差错记录数据,对成品输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成品输液差错记录数据有271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漏液、变色、杂质、沉淀、医嘱标签不清晰、输液标识不清等。结论:通过对成品输液差错分析,提高药师在配置过程的警觉性,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成品输液问题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 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且在各个医疗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安全注射的研究、探索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控制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成品输液的质量,避免发生用药错误,对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显著提升。

  • 标签: [] 静脉输液 PIVAS 安全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输液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研究组),并将2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及药物调配错误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为6.00%,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药物调配差错率为3.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降低不合理处方的检出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调配差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输液质量 用药调配中心 管理模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调配方法,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溶解方法;通过测定成品输液中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要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最佳调配工艺为:加入5 ml灭菌注射用水,以1 200 r/min振荡5 min。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4种成品输液中8 h内主要成分含量均较稳定;8 h内0.9%氯化钠输液、5%葡萄糖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 h内10%葡萄糖输液、6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8 h内0.9%氯化钠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2 h内5%葡萄糖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4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满足最佳配伍要求。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调配方法,临床应用宜使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品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应现用现配。

  • 标签: 双黄连注射剂 药物稳定性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静脉配药中心作为研究地点,根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间将未开展管理前的(2021年1月-2021年6月)处方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开展后(2021年6月-2022年2月)的作为精细组研究对象,此次参加研究共涉及60份配药处方,比对2组最终管理效果。结果:2组两项输液安全知识考核和操作技术考核评分相比较,精细组的分值偏高,精细组危险事件发生率百分比明显更低,对比结果可得P=0.0435,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院内配药中心的管理,在常规管理模式上加入精细化管理更利于提升输液安全,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精细化管理 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分析造成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件数明显减少,每周由30.3件降至每周14.67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达到了减少不合理医嘱的情况,同时圈员在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静配中心 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安全环节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健全的安全环节管理小组。采用 PDCA循环法,选取活动主旨,进行当前情况的掌握,制定目的、分析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就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的操作工作中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在所有人员参与活动后,使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过程中的差错件数由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前的85件/周,降低至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后的35.12件/周。结论:安全环节管理可将成品输液运送中的差错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保障医疗安全效果并增强工作人员找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使得工作人员主动管理的认知度提升。

  • 标签: 安全环节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差错件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高成品输液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全面识别、分析我院PIVAS日常管理中影响成品输液质量的风险,针对各个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改良工作环节,并评估此次风险管理的成果。结果 实施后,连续半年监测PIVAS 成品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配置差错率,与实施前半年的参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施后的满意度是92.68%,高于实施前的80.49%,(P<0.05)。结论 通过采用风险管理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证成品输液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 PIVAS 日常管理。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成品输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