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AD的认知障碍症状以及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有关,如Aβ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以及脑萎缩等。然而,高血压对Aβ代谢有何影响,目前仍不清楚。

  • 标签: AΒ蛋白 蛋白含量 动脉硬化 ALZHEIMER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部
  • 简介:如今,大家对肠道细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调整肠道菌群、享受健康生活"已经成为了很多商品的宣传语。但肠道菌群并不是我们体内唯一重要的微生物。口腔里的细菌数量也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饮酒会影响口腔细菌的数量,增加潜在患病的风险。

  • 标签: 口腔细菌 有害细菌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l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β1-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年龄因素 放射免疫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中的含量。方法测定4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浆EDRF、vWF、TNF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TN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DRF明显降低(P〈0.01)。(2)大梗死组与小梗死组相比较,vWF、TNF水平升高和EDRF水平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3)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升高与TNF呈正相关(r=0.72、P〈0.01),vWF升高与E.DRF呈负相关(r=-0.74,P〈0.01)。(4)恢复期脑梗死患者vWF、TNF及EDR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 标签: 脑梗死 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相为固定相,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黄芩苷在0.272~1.36ug范围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4891.5X-66.2,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2.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HPLC对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 三黄片,黄芩苷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固本咳喘片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H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52∶5∶43),流速为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2nm.结果: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分别在0.8~15.0μg·ml-1(γ=0.9995)和1.7~33.0μg·ml-1(γ=0.9997)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7.90%;RSD均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白术内酯Ⅰ 白术内酯Ⅲ 固本咳喘片 HPLC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酸 脉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对血凝状态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行RFCA的病人分别测定电生理检查术(EPS)术前、后,消融术前,消融术后即刻,4、12、24小时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cTnI含量.结果:血清DD,GMP-140水平在EPS及RFCA后升高,而cTnI水平仅在RFCA后升高.峰值cTnI与峰值DD,GMP-140呈直线正相关(r=0.48,0.39,P<0.001,<0.005).结论:RFCA可损伤心肌并改变血凝状态,心肌损伤可诱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血凝状态 肌钙蛋白I 电生理检查 心动过速
  • 简介:高尿酸(UA)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以及预测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血压患者血清UA水平增高,不仅对心脏结构改变有一定影响,而且对高血压预后具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尿酸含量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探讨UA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酸含量 相关分析 心脏功能 血清尿 心脏结构和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及其有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2例受检者按照病情和年龄分为老年2型糖尿病组(ED组)、非老年2型糖尿病组(NED组)和健康老年人组(C组),测定空腹血清瘦素(F-Lp)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结果ED组和C组男性F-Lp含量高于NED组男性(P<0.05),女性低于NED组女性(P<0.05);ED组和C组男性睾酮含量低于NED组男性(P<0.05~0.01),女性雌二醇含量低于NED组女性(P<0.05).ED组男性F-Lp及睾酮含量与C组男性比较以及ED组女性F-Lp及雌二醇含量与C组女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指数、睾酮、雌二醇与F-Lp含量独立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含量与老年健康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血清瘦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与CHF程度的关系.方法:46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入选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和AngⅡ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浆ET、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升高,二者的含量也逐步增加(P<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增加,且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血浆内皮素(ET)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T4和TSH含量,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T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低T3血症尤为显著,P<0.01。且多伴有低T4血症,P<0.05。血清T4血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血清T3、T4含量可作为判断肺心病轻重和预后指标之一。

  • 标签: 肺心病 甲状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方法: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结扎对侧颈总动脉24h,观察脑与肺病理改变,以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结果:脑缺血组光镜下观察可见右侧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缺氧变性;肺泡隔增宽及中性粒细胞渗入。电镜下观察脑缺血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板层体数量相对减少,结构破坏。脑缺血组血浆ET-1(185.87±32.16pg/ml)明显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呈增高趋势(38.11±10.0pg/ml)。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肺脏病理改变,血浆ET-1含量明显增高。

  • 标签: 大鼠 急性脑缺血 肺脏 病理改变 内皮素-1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a、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γ=0564,P<0.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 标签: 脑梗塞 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高海拔
  • 简介:目的:观察喹那普利对缺血性心肌病(ICM)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阻止ICM心肌纤维化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方法测定12例正常者及46例ICM患者应用喹那普利治疗6周前后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含量,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LVMW)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ICM患者血清PINP、PⅢN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升高(P均〈0.01);②喹那普利治疗后PINP[(41.28±5.33)μg/L:(74.22±12.08)μg/L]、PⅢNP[(3.96±0.99)μg/L:(10±1.13)μg/L]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Ⅰ/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98±2.51):(12.44±1.90),P均〈0.01];③治疗后LVEF[(0.59±0.06)%:(O.37±0.06)%]、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和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05±1.101):(0.78±0.102),P均〈0.011,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97.27±14.41)g/m^2:(113.07±10.21)g/m^2,P〈0.01],PINP、PⅢNP与LVMI呈正相关(r=0.561,Pd0.01;r=0.316,P〈0.05),与VE/VA呈负相关(r=-0.497,P〈0.01),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喹那普利可以抑制PINP、PⅢNP合成.阻止ICM心肌纤维化,从而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喹那普利 心肌疾病 胶原
  • 简介:脑缺血早期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黏附分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NF-α和细胞黏附分子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黏附分子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索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变化,评价吲哒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以及对TXA2、PGI2和TXA2/PGI2的影响,探讨吲哒帕胺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对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XA2、PGI2的水平,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吲哒帕胺治疗2周,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比较.结果:高血压组TX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GI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XA2/PGI2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吲哒帕胺治疗组,降压有效率为60%,治疗后TXA2水平明显降低,PGI2水平明显升高,TXA2/PGI2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XA2及TXA2/PGI2升高,PGI2水平下降.吲哒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可引起TXA2水平显著下降,PGI2水平显著升高,对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内皮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PGI2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 标签: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于发病后24h内及发病后第3天、第10天上午6~8时采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IGF-1含量.另选3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及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IGF-1(第1天为99±51,第3天为91±51,第10天为93±44,单位:μg/L)明显低于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171±51)及正常人(175±49).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IGF-1含量降低;IGF-1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脑梗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IGF-1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