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1月35例重症HFMD病例和32例普通病例,比较两个组别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治疗转归结果。结果HFMD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相比,热程长、热峰高、外周血WBC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血糖浓度高,胸部X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比例高(P<0.05);重症组发生1例死亡,32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摸清重症HFMD的临床特征,对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肠道病毒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老年内科危重症病例的病情特点和死亡原因,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积累经验。方法收集入院后60岁以上老年人因各种原因救治无效的死亡病例42例,通过对入院诊断、检查、治疗和病情恶化后抢救过程、死亡原因等方面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死亡病例的特点、救治经验以及有待改进的知识和技术。结果在两年中住我院内科总病例数为4312例,抢救病例517例,住院期间死亡的老年人42例,死亡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0.97%。其中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者14例,占死亡病例的33.3%,其余大部分在入院两周内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有猝死(12例,28.6%),脓毒症(9例,21.4%),心肌梗死(3例,7.1%),窒息(5例,11.9%),跌倒(3例,7.1%),肺栓塞(3例,7.1%),脑出血(3例,7.1%),代谢紊乱(5例,11.9%)。结论应加强老年人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和入院时的快速诊断和处理能力,入院后的监护措施和系统分析、处理方法应规范化,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需从加强护理入手。

  • 标签: 老年人 危重症 死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急诊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我院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1318例的基本及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疾病谱及基础疾病情况,分析探讨与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发现急诊重症患者中患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死亡比重较高。据统计患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采取单因素法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状况、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及循环、肝肾功能,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急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产生一定影响。结论与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对出现的危重症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即时给予对症抢救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诊 重症 死亡因素
  • 简介: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具体临床病例,协助医师有效甄别5例存在的隐匿的药源性损害因素,并进一步提供可行性对策,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临床药师 药源性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7例脑梗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中,男15例,女12例,发病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3.0(0.7,8.0)岁。27例脑梗死患儿中,感染10例(37.0%),外伤6例(22.2%),先天性心脏病3例(11.1%),脑血管病2例(7.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3.7%),自身免疫性因素2例(7.4%),病因不明3例(11.1%)。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抽搐11例(40.7%),惊厥持续状态5例(18.6%),肢体活动障碍4例(14.8%),意识障碍5例(18.5%),面瘫4例(14.8%)。27例患儿中,行机械通气者12例(44.4%)。所有患儿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好转出院后,2例患儿产生继发癫痫后遗症。20例患儿行头部CT检查,其中11例提示有明确的脑梗死,颞叶病变8例,基底节病变3例。完善头部MRI+MRA检查27例,均提示存在脑梗死,且梗死范围大。结论危重症患儿脑梗死好发年龄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外伤、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抽搐和昏迷。影像学检查提示危重症患儿大面积梗死比例较高,MRI比CT辅助诊断效果好。D-二聚体可能对早期临床诊断有帮助。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脑梗死 临床表现 病因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7例脑梗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中,男15例,女12例,发病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3.0(0.7,8.0)岁。27例脑梗死患儿中,感染10例(37.0%),外伤6例(22.2%),先天性心脏病3例(11.1%),脑血管病2例(7.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3.7%),自身免疫性因素2例(7.4%),病因不明3例(11.1%)。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抽搐11例(40.7%),惊厥持续状态5例(18.6%),肢体活动障碍4例(14.8%),意识障碍5例(18.5%),面瘫4例(14.8%)。27例患儿中,行机械通气者12例(44.4%)。所有患儿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好转出院后,2例患儿产生继发癫痫后遗症。20例患儿行头部CT检查,其中11例提示有明确的脑梗死,颞叶病变8例,基底节病变3例。完善头部MRI+MRA检查27例,均提示存在脑梗死,且梗死范围大。结论危重症患儿脑梗死好发年龄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外伤、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抽搐和昏迷。影像学检查提示危重症患儿大面积梗死比例较高,MRI比CT辅助诊断效果好。D-二聚体可能对早期临床诊断有帮助。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脑梗死 临床表现 病因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措施对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护理记录,对患儿所处环境、卧位、吸氧、饮食护理及对症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经及时的对症处理和精心的有效护理,治愈91例,好转2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伴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发展,大大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症肺炎 护理 对症处理
  • 简介:摘要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例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在基层医院均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口服溴吡斯的明效果均不理想。例1患儿左下肢无力,运动发育落后,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中央核肌病;例2患儿眼睑下垂,伴发育落后、面部畸形、足趾畸形,经染色体分析,诊断为18单体综合征;例3患儿双下肢无力,发育稍落后,乳酸明显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基底核病变,经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线粒体基因,诊断为Leigh综合征。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提高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鉴别能力,避免误诊。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儿童 误诊 Leigh综合征 中央核肌病 18单体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科急危重病例救治过程及母婴结局的分析,提高救治意识和技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5例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产妇合并多器官功能损伤发病率较高,早产儿较多,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有很大提高,合并心肝肾肺重症疾病者病死率较高。结论经过内科、外科、儿科等。多学科协作抢救及规范的抢救方案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产科 急危重症 疾病分类 转诊 救治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例眼凸症状为主的重症肌无力患儿病理予以分析,总结其治疗措施及方法,并对相关案例及学术研究成果予以综合分析,希望为临床诊治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眼凸 新斯的明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13例机械通气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1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治疗,转入ICU后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预后12例得到救治,1例不治身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因此必须对早期患儿加以重视,及时转入ICU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危重症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一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药师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结合病情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及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师可以配合医师,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根据病情优化方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肿瘤、应用激素。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