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7例脑梗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中,男15例,女12例,发病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3.0(0.7,8.0)岁。27例脑梗死患儿中,感染10例(37.0%),外伤6例(22.2%),先天性心脏病3例(11.1%),脑血管病2例(7.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3.7%),自身免疫性因素2例(7.4%),病因不明3例(11.1%)。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抽搐11例(40.7%),惊厥持续状态5例(18.6%),肢体活动障碍4例(14.8%),意识障碍5例(18.5%),面瘫4例(14.8%)。27例患儿中,行机械通气者12例(44.4%)。所有患儿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好转出院后,2例患儿产生继发癫痫后遗症。20例患儿行头部CT检查,其中11例提示有明确的脑梗死,颞叶病变8例,基底节病变3例。完善头部MRI+MRA检查27例,均提示存在脑梗死,且梗死范围大。结论危重症患儿脑梗死好发年龄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外伤、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抽搐和昏迷。影像学检查提示危重症患儿大面积梗死比例较高,MRI比CT辅助诊断效果好。D-二聚体可能对早期临床诊断有帮助。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脑梗死 临床表现 病因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7例脑梗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中,男15例,女12例,发病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3.0(0.7,8.0)岁。27例脑梗死患儿中,感染10例(37.0%),外伤6例(22.2%),先天性心脏病3例(11.1%),脑血管病2例(7.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3.7%),自身免疫性因素2例(7.4%),病因不明3例(11.1%)。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抽搐11例(40.7%),惊厥持续状态5例(18.6%),肢体活动障碍4例(14.8%),意识障碍5例(18.5%),面瘫4例(14.8%)。27例患儿中,行机械通气者12例(44.4%)。所有患儿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好转出院后,2例患儿产生继发癫痫后遗症。20例患儿行头部CT检查,其中11例提示有明确的脑梗死,颞叶病变8例,基底节病变3例。完善头部MRI+MRA检查27例,均提示存在脑梗死,且梗死范围大。结论危重症患儿脑梗死好发年龄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外伤、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抽搐和昏迷。影像学检查提示危重症患儿大面积梗死比例较高,MRI比CT辅助诊断效果好。D-二聚体可能对早期临床诊断有帮助。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脑梗死 临床表现 病因 影像学
  • 简介:摘要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例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在基层医院均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口服溴吡斯的明效果均不理想。例1患儿左下肢无力,运动发育落后,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中央核肌病;例2患儿眼睑下垂,伴发育落后、面部畸形、足趾畸形,经染色体分析,诊断为18单体综合征;例3患儿双下肢无力,发育稍落后,乳酸明显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基底核病变,经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线粒体基因,诊断为Leigh综合征。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提高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鉴别能力,避免误诊。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儿童 误诊 Leigh综合征 中央核肌病 18单体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童重症流感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流感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702例患儿中,轻症464例(66.1%),重症238例(33.9%);中位数年龄为3.8岁,0~5岁457例(65.1%)。重症组存在基础疾病及出现喘息症状者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高于轻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础疾病、喘息及NLR是重症流感的危险因素。NLR预测重症流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4,最佳临界值为1.43。结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以甲型流感为主,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重症流感患儿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上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患有基础疾病、病程中出现喘息症状以及NLR升高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病例,其中NLR尚不能作为单独预测重症流感的因素。

  • 标签: 流感 儿童 重症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童重症流感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流感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702例患儿中,轻症464例(66.1%),重症238例(33.9%);中位数年龄为3.8岁,0~5岁457例(65.1%)。重症组存在基础疾病及出现喘息症状者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高于轻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础疾病、喘息及NLR是重症流感的危险因素。NLR预测重症流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4,最佳临界值为1.43。结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以甲型流感为主,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重症流感患儿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上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患有基础疾病、病程中出现喘息症状以及NLR升高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病例,其中NLR尚不能作为单独预测重症流感的因素。

  • 标签: 流感 儿童 重症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病例情景结合多元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神经外科重症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为观察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人,对照组接受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常规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培训基础上加用动态病例情景结合多元培训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者干预后神经外科重症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重症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病例情景结合多元培训模式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开展重症护理培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科重症护理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情境培训 多元化培训 护理
  • 简介:摘要病例报告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学术会议和竞赛活动中,报告者面临着经验不足和可参考的文章较少的困难。笔者从最常见的困惑和问题入手,从报告的目的和听众、准备的内容以及幻灯制作和口头演讲等方面,多角度分享经验。

  • 标签: 病例报告 学术交流 演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乳酸测定联合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在重症医学一科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监重症医学一科接收的58例脓毒症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进入医院之后30d的结局将其划分为死亡组以及生存组,生存组有52例,死亡组有6例。对比两组进入ICU之后24h之内的危重病例评分以及乳酸测定情况。结果:生存组早期乳酸值比死亡组更低,P

  • 标签: 早期乳酸测定 儿童危重病例评分 重症医学一科脓毒症患儿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呼吸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患儿,魏某,7岁,李某,7岁,均因“反复周期性发热”入院,发病时体温在38.0°~40.5°之间,发热呈明显周期性,魏某3周发作一次,李某4周发作一次,同时伴咽部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有口腔溃疡,无其余明显不适,给予抗生素后,上述症状无缓解,给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在外院行淋巴结活检、风湿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二人分别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排除伴有其他周期性发热的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为“周期性发热 - 阿弗他口炎 - 咽炎 – 颈淋巴结炎(PFAPA)”,随后入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出院后行随访后发现两位患儿的周期性发热消失。

  • 标签: [] 颈淋巴结炎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自身炎症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厦门市收治的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10月31日厦门市COVID-19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所有113例COVID-19患者,分为境外输入病例组(78例)和本土病例组(35例),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胸部CT及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厦门市共收治了113例COVID-19患者。在年龄上,本土病例组以14~65岁居多,占68.6%,境外输入病例组以14~40岁居多,占66.7%,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0 9,P<0.001 0)。本土病例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80.0%)、咳嗽(51.4%)、咳痰(28.6%)、畏寒/寒颤(22.9%)。境外输入病例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咳嗽(16.7%)、咽痛(11.5%)、鼻塞流涕(10.3%)、发热(9.0%)。境外输入病例组发热比例比本土病例组低(9.0%比80.0%,P<0.000 1)。与本土病例组相比,境外输入病例组入院前后24 h内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更高,入院前后24 h内C-反应蛋白更低。境外输入病例组CURB-65评分、PSI评分及COVID-19严重程度分级均轻于本土病例组(P值均<0.05)。结论厦门地区COVID-19的境外输入病例严重程度轻于本土病例,且症状更不典型,故更应注意筛查出此类患者。

  • 标签: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点 境外输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例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学术交流方式,通过呈现1个或1组病例的诊治过程来体现报告者的诊疗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一个精彩的病例报告需要报告者在病例选择、资料收集、报告整理及口头表述等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将分享病例报告的准备、撰写和演讲等方面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 标签: 病例报告 幻灯片 学术交流 演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发热门诊筛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发热门诊筛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7例(确诊组)与疑似患者65例(疑似组),研究时段选定范围2020年1月~3月,对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确诊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13±4.26)岁,女性3例,男性4例;疑似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7±4.38)岁,女性31例,男性34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确诊组患者流行病学史比率为100.00%,疑似组患者流行病学史比率为50.7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少数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促、乏力症状,组间不具显著差异(P>0.05)。确诊组患者粒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疑似组(P<0.05)。针对双肺病变、病变位置在胸膜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方面,确诊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区分难度较大,为此,应结合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以此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发热门诊筛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确诊 疑似 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