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道德内化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道德内化的巨大差异,没有把道德内化的逻辑层次、道德内化的现实发展、道德主体的身心成长过程进行明确划分,因而带来了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清理此概念及相关问题,有助于相关伦理学理论的完善。

  • 标签: 道德内化 主体性 反复性
  • 简介:道德勇气"是敢于捍卫道德的勇气,是解决道德困境的关键。拉什沃思·M.基德尔将"勇气"分为两类:"血气之勇"和"道德勇气",认为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后者为道德原则所驱动。他把"道德勇气"视作三个概念领域的交集:原则、危险和忍耐,认为"道德勇气"是一种义务论式的,而非后果论式的。实际上,真正的"道德勇气"呈现为一种"混合"样态,不仅包括行为者的动机和情感,更涉及对后果的审慎衡量。道德勇气能够通过实践逐渐获得,它不仅是一种德性,更是一种能力。

  • 标签: 基德尔 道德困境 道德勇气
  • 简介:道德自我”是唐君毅关于儒家伦理思想现代重建的核心概念。唐君毅提出此一概念的内在理路是,以道德自我来重新树立传统心性观念的权威,进而从道德形上学根源方面重建现代中国的道德体系。“中体西用论”与“泛道德主义”对道德自我学说的批评虽然道出了其面临的困境,但是从道德奠基的理论看,道德自我作为超验根源对于儒家道德原则的论证,是传统道德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 标签: 唐君毅 道德自我 道德奠基
  • 简介:道德权利是全体社会成员作为一个人,基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根据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道德理念、原则与规范所享有的社会权利.传统伦理学把义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否认权利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论断适用于一切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确认道德权利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丰富与发展传统伦理学思想;契合“走向权利的时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

  • 标签: 权利 义务 道德权利 伦理学
  • 简介:认知语言学将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可以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本文通过展示这三类隐喻在《道德经》英译本中的体现,分析不同翻译版本的成因,探讨概念隐喻在翻译时的去留问题,为典籍英译中的概念隐喻英译提供参考.文化差异,翻译使用的中文版本差异,《道德经》晦涩的语言及其悠久的历史导致了对其多元化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多样化的翻译,因此翻译过程中所遗失的信息就需要从上下文语境去补偿.

  • 标签: 概念隐喻 英译 《道德经》 认知
  • 作者: 张文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3-03
  • 出处:《中国教工》2020年28期
  • 机构: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省 海口市 571100
  • 简介:摘 要: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引路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平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息息相关,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时期改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立德树人
  • 简介: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 标签: 道德教育 道德人格 主体性道德人格
  • 简介: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的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的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的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种同情的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的道德想象力(同情)的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的道德价值。认知的与移情的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的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的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的特质是相关的,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的范围。

  • 标签: 道德想象力 想象力 道德认知 道德理性 移情 同情心
  • 简介:当前开展少数民族道德的研究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出发,尤其应加强实证研究。在研究道德时,既要考虑各种普遍性的社会因素对民族道德的影响,又要考虑各民族特有的生产方式、社会方式对不同民族的道德结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不同民族的道德作出完整、准确的描述性研究。

  • 标签: 实证研究 道德生活 少数民族 概念 民族道德 社会因素
  • 简介:伦理与道德概念需要讨论。黑格尔两次区别了伦理与道德,但他对伦理和道德的使用自身存在矛盾。与社会经历了传统(总体性)社会一理性化社会一现代(多元化)社会这三个阶段相伴随,道德伦理的样式也相应地表现为"身份伦理一抽象道德一角色伦理"的演进,由此,黑格尔的概念矛盾得到了解决。现代社会表现为"从契约到角色"的过渡,伦理与道德概念也得到了澄清。

  • 标签: 道德 伦理 黑格尔 概念
  • 简介:在康德的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是:作为道德情感的“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的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的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的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的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愉悦”,而且,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摘要:2022版新课标的出台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大概念教学则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大概念的特性,获取初中道德与法治大概念的路径,得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大概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 标签: 新课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大概念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落实,能够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剖析概念知识所具有的内涵,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从大概念视角进行出发,设计多样化的单元教学设计,进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需求。本文重点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 标签: 大概念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单元教学 策略
  • 简介: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句子中空间信息的终止位置或起始位置。实验4设置了延迟反应,要求被试在句子消失4秒后再进行词汇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前三个实验都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抑制,即"下-道德"或者"上-不道德",而在实验4中出现了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易化,即"下-不道德"。这一结果证实空间信息句子的加工确实能够激活道德隐喻。但是由于句子加工时间较长,如果空间信息与道德概念占用相同的资源,就会导致道德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如果有足够时间加工句子中的空间信息,就能够启动随后的道德概念加工,出现匹配易化。可见,资源的竞争与激活是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出现匹配抑制和匹配易化的关键。

  • 标签: 道德隐喻 句子启动范式 匹配抑制 匹配易化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并提供一个示例来展示如何凝练大概念、渗透大概念、把握大概念以及强化大概念。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细化单元教学目标和优化单元教学活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使用文献综述和讨论的方法来分析现有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单元教学设计 大概念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并提供一个示例来展示如何凝练大概念、渗透大概念、把握大概念以及强化大概念。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细化单元教学目标和优化单元教学活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使用文献综述和讨论的方法来分析现有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单元教学设计 大概念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大概念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单元教学实施策略。通过以人权、公平正义、社会责任等大概念为核心,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同时,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及时分析和反馈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对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改进。这样的实施策略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 标签: 大概念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实施策略
  • 简介:道德经》(非竹简本)中的“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一个相对于道的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的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一个共相的具体和具体的共相相统一的概念,它位于超越的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的“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的原理,是一个精神生活的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的“德”概念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的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一个形而上的、具有无限利益的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人格的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道德
  • 简介: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基于大概念理念的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学习差异以及个性特点,为其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本文主要以大概念理念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大概念理念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