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国际贸易中,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这是由于国际贸易环节多,不仅涉及合同双方,尤其是涉及中间商、代理人、承租人、船东、船长和船员这些流动性较强的环节。一国际贸易诈骗的特点国际贸易诈骗不同于国内贸易诈骗的特点主要有:(1)国际贸易诈骗是在两国或两国以上范围内进行的商业诈骗活动,已超出了一国领域。(2)国际贸易环节多,银行、保险公司、制造厂商一般不参与诈骗活动,因为这些环节以法人的身份出现,它们的营业场所和不动产是固定的,参与诈骗,往往难以逃脱。而中间商、代理人、承租人、船东、船长、船员大都以自然人身份出现,一般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些环节最容易产生欺诈行为诈骗分子在诈骗得逞后可以携款潜逃或者带货失

  • 标签: 国际贸易 承运人 诈骗行为 国际海事组织 合同履行 中间商
  • 简介:本文就诈骗罪中欺骗行为的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欺骗行为的实质在于使受骗者陷入或继续维持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并进而处分财产;欺骗行为既包括就过去或现在的事实进行欺骗,也包括就将来的事实进行欺骗,还包括就价值判断进行欺骗;欺骗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欺骗行为既可以表现为使他人陷入错误,也可以表现为在他人已经陷入错误的情况下,使他人继续维持错误;欺骗行为必须达到足以使一般人陷入或者维持错误的程度.

  • 标签: 欺骗行为 诈骗罪 争议问题 认识错误 价值判断 不作为
  • 简介:摘要被害人交付行为的存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区分诈骗罪与他罪之间的重要节点,但是如果在被害人以外的人进行了财物转移,且交付人与被欺骗人非同一人的场合,何种行为为交付行为则存在问题。在案件认定中,只要明晰了被骗者与交付者者之间的关系,何者是交付物或者利益的直接支配者,诈骗罪中的交付行为则不难厘清。

  • 标签: 诈骗罪 交付行为
  • 简介:诈骗罪的处分行为应为财产交付行为,这种行为不要求转移财产的所有权,而仅要求转移财产的占有。处分行为要求有处分主体、处分意思和处分行为,此种处分,不同于民法理论中的“处分”。另外,对于特殊对象的处分行为应当具体认定,不能一概而论。

  • 标签: 诈骗罪 处分行为 处分对象
  • 简介:<正>《法学评论》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司法实践栏所载案例,我认为对被告人季某的行为应定诈骗罪,不应定盗窃罪或贪污罪。理由如下:一、本案不应定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案中被告人虽然秘密窃取了空白现金支票,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没有盖印或签字的支票不属于有价证券。故在本案中,被告人窃取的未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填写金额的支票是没有价值的,被告人仅凭空白现金支票并不能达到非法占有本单位钱财的目的。所以,窃取空白现金支票只能算是一种盗窃行为,尚不够盗窃罪。在本案中,被告人所实施的窃取空白

  • 标签: 被告人 诈骗罪 盗窃罪 非法占有 贪污罪 秘密窃取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电信诈骗出现的几率日益升高,近些年已成为高发型犯罪。由于电信诈骗类型多样,对帮助取款人取款行为性质,未能做到有效明确,致使司法人员在定性期间,出现了一些困难与争议。如何准确认定取款行为的性质,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索了电信诈骗犯罪取款行为的定性研究,希望可以给其他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电信诈骗犯罪 取款行为 定性研究
  • 简介:<正>一、问题所在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具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合同诈骗罪。这五种情形分别是:(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

  • 标签: 合同诈骗罪 实行行为 合同生效 诈骗行为 判断行为 履行合同义务
  • 简介: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犯罪率逐年升高,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可以解释集资诈骗犯罪者的心理和受害者的心理。其中前者是基于前景理论中的承诺升级,后者是基于羊群效应。在研究犯罪者心理的基础上,可以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找到治理集资诈骗罪的办法。

  • 标签: 集资诈骗罪 承诺升级 羊群效应
  • 简介:一、欺诈与诈骗行为界限在民事活动中,而不存在合同的诈骗行为,而诈骗行为则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标签: 区分后果 欺诈行为 行为诈骗
  • 简介:摘要关于利用伪造的银行存单来作抵押的诈骗贷款行为的定性问题,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这一行为应该被定为金融凭证诈骗罪,另一种认为这一行为应该被定为贷款诈骗罪,最后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行为是金融凭证诈骗罪还是贷款诈骗罪要看行为者的本意来决定。本文结合实际的案例来对使用虚假银行存单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 标签: 使用 虚假银行存单 贷款诈骗行为 定性
  • 简介:被骗者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是诈骗犯罪客观要件中的核心要素,而诈骗犯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中的“处分行为”是“不成文之构成要件要素”,被骗者必须具有居于财产处分的地位和权限,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司法解释认为,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解释受到了“机器不能被骗”观点的质疑。ATM机的法律性质应为银行发出的要约邀请,银行管理者在信用卡只能由本人持有的这一国际规则下做出了凡是经过ATM机验证的人皆为持卡人本人的推定,因此,ATM机具有处分财产的地位和权限。

  • 标签: 诈骗犯罪 财产处分 合理性 信用卡诈骗
  • 简介:诈骗罪的理论构造出发,可以将诈骗罪理解为盗窃罪的间接正犯。但通说认为诈骗罪和盗窃罪这两者是排他性关系,于是明确区分两者成为必要,而其中区分的关键又在于处分行为的有无。但恰恰是这一点,成为刑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其中争论的焦点又聚集在处分意识的有无上。对于具体有形财物的侵害行为,因为诈骗罪和盗窃罪都明确将之作为处罚对象,所以对于处分意识应作严格理解,这样有助于区别盗窃罪和诈骗罪;但对于无形的财产性利益的侵害行为,我国刑法典中规定的盗窃罪和诈骗罪并未对之提供有力的保护措施,所以对于被害人的处分意识应当做较为缓和的解释。

  • 标签: 处分行为 有意识的处分行为 无意识的处分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所讨论的“诈骗罪”,是指本罪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受害人“同意交付”财产的个人行为是该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理论基础研究或实际操作方面,对该元素的评估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本文的重点是“自愿交付”行为的必要性、被害人“同意交付”中的认识要素、构成“同意交付”的标准,以此对“自愿交付”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诈骗罪 自愿交付 意思表示
  • 简介:[基本案情]2008年8月21日,燕某先后两次将一条重61.1克黄金手链和一条重52.1克的黄金项链典当给某市场“诚信委托行”,共计当得人民币17500元。在无钱赎回自己所当之物的情况下.燕某萌生了用欺诈方法骗回典物的念头。当日17时许,燕某准备了一扎“冥币”,并用二张100元面额的人民币在两端进行遮盖。随后,燕某来到“诚信委托行”.故意让委托行老板高某看到这扎伪装的“人民币”.同时提出要赎回自己的二条黄金首饰。为了进一步争取高某的信任,燕某还打电话找来高某的熟人。使其信以为真。

  • 标签: 处分行为 盗窃 诈骗 黄金首饰 2008年 人民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欺诈”与“诈骗”,单就两个概念本身而言,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二者都包含着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基本法律内涵。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又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前者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后者符合一定的条件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归入刑事犯罪的法律范畴,需要用刑法调整。本文从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内涵及法律规定入手,深入剖析其构成要件及其区分与界定,以厘清对合同欺诈行为和合同诈骗犯罪的混淆。

  • 标签: 合同欺诈行为 合同诈骗犯罪 规定及构成要件 特征与区别
  • 简介:盗窃与诈骗是常见性犯罪,对两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能清晰地界定.但当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占有被害人财物而实施诈骗与盗窃结合行为时,其定性往往产生歧义.这需要从犯罪的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并紧扣案件的切入点--被害人是否行使了财物处分权,即财物的转移是秘密窃取还是自愿交付,从中对案件作出符合法理的界定.

  • 标签: 盗窃罪 诈骗罪 结合行为 自愿交付 界定
  • 简介:“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是保险诈骗犯罪的基本行为手段。“虚构保险标的”既可以是虚构保险标的的整体,也可以是虚构保险标的的一部分。对恶意复保险以及隐瞒保险危险(瑕疵投保)骗取保险金,对事后投保骗取保险金,对超额投保骗取保险金,对无可保利益的财物进行投保骗取保险金,对在人身保险中伪造、变更受益人的书面指定或书面同意骗取保险金等违法行为均应作为“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处理。

  • 标签: 保险诈骗罪 犯罪手段 虚构保险标的
  • 简介:近年来,诈骗类犯罪日益增多且呈高发态势,对公民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秩序危害性越发明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作为兜底罪名,诈骗行为类型多样且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对其行为类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其犯罪规律,对于提高公众防诈骗意识和完善相关刑事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 标签: 诈骗罪 网络诈骗 行为类型 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