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椎崩裂和滑脱症的临床体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腰椎崩裂和滑脱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1例,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51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49.02﹪。对照组患者51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相应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采取,保守治疗治疗适用于腰椎崩裂和滑脱症的轻度患者,所需治疗时间较长,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也不稳定。

  • 标签: 腰椎崩裂 滑脱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PCF与PLIF治疗椎弓峡部崩裂滑脱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对67例腰椎弓峡部崩裂并腰椎滑脱患者(71个椎间隙)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平均随访20.3月。根据植骨方式分为两组,PLIF组(自体骨组织)40个椎间隙;PCF组(自体骨组织+同种异体骨组织)31个椎间隙。比较两组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9个月、术后18个月植骨融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30.5±67.3)ml和(560.8±70.5)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9个月随访、18个月随访,两组的植骨融合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腰椎峡部崩裂并腰椎滑脱患者进行PCF或者PLIF融合方式,融合效果并无差异。PCF方式更适于椎间隙植骨不足时的补救。

  • 标签: 腰椎滑脱 PCF PLIF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对腰椎滑脱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患者。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5个月。下腰痛症状完全消失者19例。所有患者术中行X线检查发现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术后随访复位无变化。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与固定作用,是治疗腰椎滑脱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腰椎滑脱 脊柱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应用SRS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椎间应用CAG(椎间融合器)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6例SRS固定病例中应用CAG融合26例、自体骨植骨融合20例进行平均2.5年的随访。结果椎体滑脱得到骨性愈合,术后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钉、融合失败等并发症。结论椎体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最有效方法,应用椎间融合器及椎体间植骨,术后均达到满意的愈合,两者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经济对比有差异,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选择。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钉 椎间融合器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病因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9例腰椎滑脱患者的滑脱部位及腰椎退变的X线及CT表现。结论腰椎退变是导致腰椎假性滑脱的重要病因。

  • 标签: 腰椎 滑脱 影像学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滑脱X线诊断和测量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的100名第五腰椎双侧峡部裂男性招飞学生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100名无滑脱的同龄男性招飞学生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学生拍摄站立的侧X线,采用Garland、Meyerding、Taillard以及椎间隙中线垂线测量法四种方法来测量并发滑落的程度。对这四种方法的阳性率做统计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这四种方法对于L5滑脱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rland、Meyerding、Taillard方法存在假阴性结果,而采用椎间隙中线垂线测量法能够纠正。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X线测量中,采用椎间隙中线垂线测量法能够对腰椎脱落的检出率比较高并且没有假阳性结果。

  • 标签: 腰椎滑脱 X线诊断 测量方法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用于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对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单节段病变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手术节段分布:L3/4间隙3例,L4/5间隙10例,L5/S1间隙4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术前及随访时X线测量椎间隙高度比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5.4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2.7,末次随访1.8±1.2;VAS腿痛评分:术前3.1±2.4,末次随访1.2±0.9。ODI指数:术前(39.4±17.3)%,末次随访(14.8±11.2)%。术前及随访时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间高度比:术前2.5±1.2,随访时2.8±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活动度:术前(4.6±1.5)°,随访时(1.8±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内固定是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一种早期疗效满意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技术在椎体滑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DR腰椎正侧发现的腰椎滑脱患者,对滑脱腰椎椎弓及相邻正常腰椎椎弓行CT反角度扫描。结果:45例腰椎滑脱患者中,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假性滑脱者(即腰椎退行性变所致滑脱)9例。椎弓峡部崩裂性滑脱的CT征象:滑脱椎体之两侧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峡部均见宽窄不一的透亮隙影,呈“环裂征”或“裂隙征”,椎管前后径增大,左右径变小。退变性滑脱的CT征象:两侧椎弓骨环完整、连续,两侧椎间关节错位,关节面毛糙、增生,关节间隙宽窄不,部分关节腔内积气,局部黄韧带钙化。结论: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对判定腰椎滑脱原因明确、直观、可靠,有极高应用价值,应作为腰椎滑脱的常规扫描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脊柱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胸部质量同自动曝光量二者具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胸部的患者340例,对其临床胸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背景信号值、肝脏信号值以及肺野信号值进行准确测量,并对曝光指数以及曝光剂量等数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完成平均辐射剂量的测定后,得出数据为0.554±0.125dGycm2,完成平均背景信号值的测定后,得出的数据为26894±1078,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2(P<0.05)。结论针对DR胸片质量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利用对诸多选定点信号进行测量的方法表现出可行性,满足设定的曝光指数范围。选择自动曝光,通过此种方法得出的剂量同患者DR胸部进行比较的对比度表现出相关性。在自动曝光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确保影像质量满足相关的诊断要求,针对瘦小患者,合理将辐射剂量降低对最终获得的图像质量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

  • 标签: DR胸部摄片 自动曝光量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滑脱症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1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8例,征求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另外为了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于围手术期做好一系列的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2.3%(36/39),对照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7.2%(34/39),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安全性高、预后快优点,临床意义重要。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滑脱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落病变的病人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把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病人进行普通的护理模式;二组为实验组,给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其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后,其结果较对照组优势显著,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腰间盘突出的病人实施治疗可以有效增强治疗的效果,同时结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针灸 护理干预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对2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常规腰椎摄影检查,主要对正位、侧及前屈后伸功能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腰椎椎间隙前窄后宽、磨角征等征象是诊断椎间盘脱出的主要x线表现。经相应CT扫描检查,两者对照,X线平诊断符合率达91.2%。认为该检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 磨角征 神经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角度”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的意义。资料和方法收集本院腰椎滑脱并行反角度扫描的CT病例85例(其中退变性滑脱48例,峡部裂性滑脱37例),分析小关节改变与峡部裂存在与否的关系。结果48例峡部裂性滑小关节不稳定0例,37例退变性滑脱小关节不稳定37例(100%),小关节不稳定合并峡部裂0例。结论通过小关节对腰椎滑脱病因进行初筛,将反角度扫描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反角度扫描 腰椎滑脱 腰椎峡部裂 小关节 扫描常规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34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简介:目的:讨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进行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3-6个月后,借助Nakai评分判断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完全复位48例,4例滑脱症状明显改善。随访及x线表明,患者疼痛感觉明显消失或缓解。内固定无松动,复位无丢失;椎间融合骨性愈合。疗效为优29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有效存进患者复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

  • 标签: 椎弓跟螺钉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俯卧手术体位安置改良方法的适用性。方法将20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髓核摘除术、椎体滑脱行内固定术及内固定物取出术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体位安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手术体位安置方法,观察手术患者术后反馈头面部、双上肢的舒适度及强迫体位所致安全性。结果手术术中患者的舒适性、满意度、安全性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位经过改良后,效果更好,患者在术中更加安全与舒适,有利于手术医生操作,保证手术的成功及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及满意度,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 标签: 胸腰椎 后路手术 俯卧位 安置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