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将钢板外置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该时段将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均采用锁定钢板外治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评估所有患者的骨折的稳定和愈合恢复状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恢复状况良好,患者的愈合恢复时间为16~48周,患者恢复平均时间为26.8±3.4周。4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局部软组织少量坏死并对其进行清创换药后愈合恢复状况良好,一名患者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后恢复。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骨折稳定,未见断裂或其他问题的情况。结论:本研究表明,针对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外治方案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的稳定与愈合。锁定钢板外置应用于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状况。

  • 标签: 开放性胫骨骨折 钢板外置 骨折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骨折术后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具体作用。方法:对72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展开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的功能锻炼和消肿止痛,观察组36例基于对照组增加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及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肱骨骨折患者术后接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和促进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行。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 中医 骨折三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MultiLoc髓内钉技术在肱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患者(2021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纳入)均分,对照组患者术中接受钢板固定,观察组患者接受MultiLoc髓内钉固定。比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ltiLoc髓内钉技术应用于肱骨骨折手术期间,安全性与传统的钢板固定技术相比不遑多让,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更少。

  • 标签: MultiLoc髓内钉 肱骨近端骨折 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外置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复杂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2月-2023年0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病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4例接受传统围术期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例则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在围术期没有并发症情况发生,其发生率为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00%。②手术前,两组患者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上的评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周时,观察组患者在负面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③在对患者的满意问卷度调查中,观察组达到了100%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结论:在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技术,并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策略,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恢复,还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应当在临床上广泛采纳。

  • 标签: 外固定架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1】,老年患者又占到约70%【2】,特别是老年人复杂的肱骨骨折Neer三、四部份骨折。单纯的锁定钢板固定或加同种异体松质骨条的移植、无法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容易出现复位丢失、固定失败等一系列并发症,有学者提出以锁定钢板联合同体异体腓骨棒来治疗肱骨骨折、从适应症、作用机制,效果评价取得良好出效果【3】。为复杂的肱骨骨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锁定钢板 异体腓骨棒 复杂的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疾病干预效果。方法:择定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利用股骨防旋髓内钉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减少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肱骨骨折应用蒙医传统整骨喷酒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接诊肱骨骨折患者7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固定疗法)和观察组(蒙医传统整骨喷酒疗法),各3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肱骨骨折患者而言,建议采取蒙医传统整骨喷酒疗法进行治疗,以此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患者的身心负担都能得到改善,患者骨折位置的愈合速度加快,并且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蒙医传统整骨喷酒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之中,尤其是在高龄患者之中,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相对理想,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粗隆间 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防旋型股骨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开展防旋型股骨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开展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评价对比组间围术期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围术期手术耗时、围术期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改善围术期一般情况,更有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共70例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样纳入35例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负面情绪评分SDS评分、SAS评分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创伤性骨折 多发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髓内 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采用随机选取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钢板内固定,观察组(30例)给予闭合复位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内固定。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快,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闭合复位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60例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创伤性骨折 多发性骨折 护理应用
  • 简介:摘 要:本研究以“老年人脆性骨折的护理实践”为主题,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研究分析,阐述了老年人脆性骨折的特点及其护理措施。该研究首先介绍了老年人脆性骨折的定义以及其发病原因,论述了不同类型的脆性骨折的特征,并讨论了老年人脆性骨折的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饮食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方面。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护理建议。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脆性骨折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 标签: 老年人 脆性骨折 护理实践 饮食护理 预防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诊断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鉴别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间50例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分为两组,参考组(转移瘤性)25例,41节椎节,研究组(骨质疏松性)25例,30节椎节,其中研究组中包括10例Kummell病,11节椎节。观察两组MR1影像学特征以及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结果:研究组的特征更多表现为扁平形和倒楔形,而参考组呈现出楔形和凹陷形的特点,(P<0.05)。在椎体的影像特征上,研究组在T1加权像(T1WI)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呈现高信号,而在扩散加权像(DWI)上同样为高信号。相比之下,参考组的椎体在DWI上显示低信号,且在T1WI上也显示出低信号。(P<0.05)。此外,研究组的椎体后缘多呈现膨隆状态,参考组则以成角形态为主,(P<0.05)。研究组ADC值为(1.31±0.51)mm2/s,显著低于参考组的(2.23+0.51)mm2/s,Kummell病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骨不连,又称缺血坏死,随着人口老龄化,近几年发病率不断提高,MRI各序列表现双低信号气体影,后期为充满液体或肉芽组织,T2加权像(T2WI)可见双线征 。结论:磁共振成像的特性以及ADC值在区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转移性肿瘤引起的骨折方面展现出了重要的鉴别作用。

  • 标签: 磁共振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Kummell病 转移瘤性骨折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骨折不仅会导致患者疼痛、活动受限,还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加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综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功能锻炼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