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炎(AIH)的发生率极低,妊娠合并AIH临床罕见。妊娠前诊断的AIH孕妇,通过妊娠期严密监测及规范治疗,可维持病情稳定甚至病情缓解;但妊娠期首次发病的AIH孕妇,由于鉴别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导致疾病加重,出现严重的不良母儿结局的风险升高,及时、正确地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儿预后。本例妊娠合并AIH孕妇于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其妊娠中期出现了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伴黄疸,但无皮肤瘙痒、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循环自身抗体阳性,考虑妊娠合并AIH,予降胆酸、保护肝功能治疗效果欠佳,采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行剖宫产术分娩一男婴。出院后随访至今,孕妇病情持续缓解,幼儿发育未见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自身免疫肝炎(AI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随访的19例诊断为CHB合并AI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35~63(47.10±8.76)岁。CHB先于AIH诊断有12例,AIH先于CHB诊断有5例,AIH和CHB同时诊断有2例。明确诊断CHB合并AIH后,予以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根据肝内炎症(炎症分级在G3及以上)及白细胞情况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治疗2周至16周不等(治疗中位时间6周),除1例刚诊断治疗随访中外,其余18例患者治疗前后生物化学指标、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HBV DNA均< 20拷贝/ml。结论CHB合并AIH容易漏诊,需要结合临床特点、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尤其重视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诊断。对抗-HBc阳性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对HBV DNA的监测,必要时需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肝炎,乙型,慢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如何提高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和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谈话沟通的方式,了解我院1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真实想法,并且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能够影响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就诊医院的环境,对疾病的了解,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的关键因素。结论 想要加强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医院就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宣传教育,并且与其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治疗依从性 宣传教育 治疗沟通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炎症疾病,多以界面性肝炎、高球蛋白血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定论,但因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肝炎在所有肝炎疾病患者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停用致病药物并及时与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效果显著。基于此点,本文就药物诱导自身免疫肝炎的发病机制,诱发药物、临床诊断和预后情况等方面对疾病的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诱导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保肝 II号对刀豆蛋白 A(Con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实验自身免疫肝炎小鼠模型,分为五组 :空白组、模型组、保肝号 II对照组、保肝号 II保护组、泼尼松对照组。观察保肝 II号对自身免疫肝炎的作用。检测小鼠血清肝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水平,肝内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TNF-a)、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 }水平,及 CD4+T和 CD8+T 情况,从而了解肝损伤程度以及保肝号 II对自身免疫肝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保肝 II号保护组小鼠血清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为( 31.51±3.28) u/L,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 AST)为( 33.85±3.22) u/L,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保肝 II号”能有效防治 AIH肝细胞损伤,适合作为临床防治 AIH的药物。

  • 标签: 保肝 II号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损伤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癫痫与自身免疫脑炎均是近年来随着神经免疫学发展而提出的临床新概念。对于伴有癫痫样发作、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脑炎还是自身免疫癫痫,目前还存在争议和误区。由于二者存在部分共同的抗神经元抗体,且临床表现有一定重叠,如癫痫的耐药性、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等,常被临床所混淆,造成了不必要的过度抗癫痫治疗。笔者从二者临床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对二者区别和联系进行了释义。

  • 标签: 癫痫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脑炎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肠屏障在自身免疫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为阐释AIH的发病机制和探索基于肠道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4例AIH患者(AIH无肝硬化组6例,AIH肝硬化组8例)和10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回肠末端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L-4和IL-10]和TLR4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回肠末端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3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刀豆蛋白A(ConA)组、DSS+ConA组、DSS+灌菌+ConA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血清转氨酶水平(ALT、AST)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Knodell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768.2±147.1) μg/L、(436.2±197.0) μg/L比(100.2±10.9) μg/L和(11.5±2.5) U/L、(5.4±0.9) U/mL比(3.5±0.9) U/mL],且AIH肝硬化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2、36.010、4.088和9.443,F=396.958、46.640,P均<0.01)。AIH肝硬化组的肠黏膜ZO-1、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20±0.14比1.67±0.51,0.12±0.09比0.90±0.21),AIH无肝硬化组ZO-1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99±0.37比1.67±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1、7.407、2.295,P均<0.05)。AIH肝硬化组回肠末端组织中IL-2、干扰素γ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11±0.43比0.24±0.16和3.50±1.90比0.32±0.30),肠黏膜sIg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506±0.024比1.081±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79、3.981、5.493,P均<0.05);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IL-10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30±0.20、0.42±0.24比0.84±0.23),回肠末端组织TLR4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74±5.13、6.74±3.65比0.89±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5、4.816、3.856、3.685,P均<0.05)。DSS+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A组(0.14±0.08比0.98±0.13和0.09±0.02比0.98±0.16),血清ALT、AST水平和Knodell评分均高于ConA组[(5 496.67±618.83) U/L比(3 325.00±1 030.06) U/L、(8 825.00±1 165.35) U/L比(5 433.33±1 691.14) U/L和(18.00±2.00)分比(9.33±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80、13.520、4.427、4.045、-2.892,P均<0.01)。DSS+灌菌+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DSS+ConA组(0.46±0.08比0.14±0.08和0.53±0.15比0.09±0.02),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DSS+ConA组[(4 343.33±252.16) U/L比(5 496.67±618.83) U/L和(6 123.33±1 086.60) U/L比(8 825.00±1 165.3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28、7.122、4.228、4.153,P均<0.01)。结论AIH患者的肠道通透增高、肠屏障被破坏,且肝硬化患者较非肝硬化患者的程度更严重。肠屏障被破环会加重ConA诱导的免疫肝损伤,而保护和修复肠屏障则可相对减轻ConA诱导的免疫肝损伤。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刀豆蛋白A 肠黏膜屏障 葡聚糖硫酸钠 双歧杆菌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以及血清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虽然已经发现数年,但其病理生理机制、自然史、相关癌前病变等仍未研究清楚,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为难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本综述对自身免疫胃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胃炎 贫血,恶性 螺杆菌,幽门 壁细胞抗体 内因子抗体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肝炎、原发性胆汁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等。该组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如未及时干预,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加强自身免疫肝病研究的重要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降低我国慢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自身抗体 检测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38 例 自身免疫肝炎( AIH )患者 作为 AIH 组 , 同期我院收治的 36 例非 AIH 肝炎患者 作为非 AIH 组,选择 2019 年 7 月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健康体检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观察对象 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 -M2 ( AMA-M2 )、抗肝肾微粒体 -1 抗体 ( LKM-1 )、抗肝细胞胞质抗原 -1 抗体 ( LC-1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 ( SLA/LP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 ANA ),并 对 各 检测指标 进 行 比 对 分 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IHA 组及非 AIH 组患者 AMA-M2 、 LKM-1 、 LC-1 及 SLA/LP 阳性率 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非 AIH 组比较, AIH 组患者 AMA-M2 、 LKM-1 及 SLA/LP 阳性率明显 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 LC-1 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检测 ANA 、 AMA-M2 、 LKM-1 、 LC-1 及 SLA/LP 对诊断自身免疫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身免疫肝炎(AIH)患者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I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LR、NLR、LMR水平检测,记录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上述指标对AIH的检测价值。结果研究组PLR(83.2±20.5)、LMR(3.7±1.1)均低于对照组的(166.6±34.7)、(92.7±4.2),且研究组NLR(3.4±1.3)高于对照组(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PLR、LMR明显升高,NL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NLR及肝功能指标升高、PLR及LMR降低是AIH的危险因素。结论PLR、NLR、LMR与AIH患者病情转化密切相关,通过PLR、NLR、LMR检测可了解患者肝损伤程度,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是治疗自身免疫肝炎(AIH)相关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AIH在肝移植术后复发可导致供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可致移植肝功能丧失,甚至受者死亡。本文对AIH肝移植后复发的病生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自身免疫 肝炎 复发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特征。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在我院诊治的 50 例自身免疫肝炎( AIH 组)患者和 54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 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 50 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阳性检出率及血清中自身抗体指标 [ (抗平滑肌抗体( SMA )、抗核抗体( ANA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LKM-1 )、抗肝细胞胞质抗体Ⅰ型( LC-1 )、抗线粒体抗体Ⅱ型( AMA-M2 )、可溶性肝抗原 / 肝胰抗原( SLA/LP ) ] 。结果   AIH 组 ANA 阳性检出率均高于 HBV 组和对照组( P<0.05 ) ; HBV 组 ANA 以 1∶100 低滴度为主,以核匀质、核颗粒型为主, AIH 组以 1∶320 、 1∶1000 的高滴度为主,以核颗粒型为主,也可见核匀质和核膜型 ;AIH 组 SMA 、 LKM-1 、 SLA/LP 阳性检出率高于 HBV 组和对照组( P<0.05 ), LC-1 、 AMA-M2 与 HBV 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身免疫肝炎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滴度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含有低滴度自身抗体,且自身免疫肝炎患者血清中 SMA 、 LKM-1 、 SLA/LP 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通过检测自身抗体水平,有助于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肝炎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临床特征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viral hepatitis B.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 AIH group ) and 54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 HBV group )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 and 50 cases of health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e autoantibody indicators in the three groups [ ( 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 ( SMA ), anti-nuclear antibody ( ANA ), anti-hepatorenal microsomal antibody ( LKM-1 ), and anti-hepatocyte cytoplasmic antibody type I ( LC-1 ),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type II ( AMA-M2 ), soluble liver antigen / hepatic pancreatic antigen ( SLA/LP ) ].Results  The ANA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AI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BV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0.05 ) ; ANA in HBV group was mainly with a low titer of 1 : 100. Mainly , the AIH group was dominated by high titers of 1 : 320 and 1 : 1000 , and the nuclear granule type was the main type. The homogeneous nuclear and nuclear membrane types were also seen; the AIH group was positive for SMA , LKM-1 , and SLA / LP the rat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BV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HBV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LC-1 and AMA-M2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 ) .Conclusio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contains high-titer autoantibodies , hepatitis B virus contains low-titer autoantibodies ,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SMA , LKM-1 , SLA / LP antibodies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are relatively high. By detecting the level of autoantibodies , it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身免疫肝病诊断中运用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方法的价值与准确度。方法:选取 80 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将 25 例原发性胆汁胆管炎设为对照组,将 24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设为研究组,将 31 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通过酶联免疫法对各组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多核点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 / 抗肝胰原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和跨膜糖蛋白 210kd 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研究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值得进行统计( P<0.05 );经过血清检测得知, AIH-Ⅰ 型患者 LC-1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Ⅱ 和 AIH-Ⅲ 型患者( P < 0.01 ), AIH-Ⅱ 型患者 LKM-1 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Ⅰ 和 AIH-Ⅲ 型患者( P < 0.01 ),而 AIH-Ⅲ 型患者 SLA/LP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Ⅰ 和 AIH-Ⅱ 型患者( P < 0.01 )。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肝病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分型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价值 精准性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不仅维持消化系统平衡,对免疫、激素和代谢稳态也至关重要。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由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等一系列疾病组成。近期研究发现,AIT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激发机体交叉免疫反应,参与AIT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肠道菌群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AI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及免疫球蛋白(IgG)表达水平,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及IgG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AST、GGT以及Ig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比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AIH,改善患者AST、GGT以及IgG表达水平。

  • 标签: AIH 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 肝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脑炎(AE)是一组主要由细胞免疫和(或)体液免疫介导的非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与其抗神经细胞抗体密切相关。AE往往临床病程严重、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并及时行免疫综合治疗对临床转归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同类型A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有其相应的特点。笔者对AE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减少而引发一系列出血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以药物为主,一线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二线治疗药物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利妥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及脾切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临床试验中的新型药物包括脾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细胞因子等。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儿童慢性、难治ITP的预后。该文对儿童ITP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促血小板生成素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对自身免疫肝炎(AIH)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建立小鼠AIH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预防组Con-A注射前1 h经鼠尾静脉注射途径给予20 mg/kg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对照组注射200 μL PBS。分别于Con-A或PBS注射后3、8、12和24 h取血清,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AST、ALT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IL-1β、IFN-γ、IL-4、IL-17A、IL-10和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于Con-A或PBS注射后12 h取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浸润至肝脏的淋巴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盒子转录因子(TBX21)、GATA结合蛋白3(GATA3)、RAR相关孤儿受体C(RORC)和CXCL1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CXCL10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预防组Con-A注射后8、12和24 h的血清ALT、AST、IL-1β、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45.8±190.3) U/L比(865.8±237.7) U/L、(947.6±267.9) U/L比(1 448.0±403.5) U/L和(508.6±131.1) U/L比(976.6±207.6) U/L;(620.7±132.0) U/L比(952.9±106.8) U/L、(801.6±212.0) U/L比(1 424.8±236.0) U/L和(632.1±117.8) U/L比(1 008.3±187.5) U/L;(31.38±10.12) ng/L比(48.12±11.53) ng/L、(39.34±11.40) ng/L比(60.00±14.17) ng/L和(29.49±8.22) ng/L比(46.89±5.50) ng/L;(432.93±66.82) ng/L比(674.66±97.88) ng/L、(655.09±169.17) ng/L比(937.90±166.36) ng/L和(263.40±54.97) ng/L比(410.74±86.64)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0、2.308、4.263,4.374、4.860、3.806,2.440、2.541、3.939,4.560、2.660、3.210;P均<0.05)。预防组Con-A注射后3、8、12和24 h的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 075.79±303.77) ng/L比(1 914.48±317.80) ng/L、(1 945.97±271.85) ng/L比(2 100.80±378.42) ng/L、(1 578.60±504.54) ng/L比(2 525.40±406.55) ng/L和(1 020.64±280.03) ng/L比(1 582.00±311.9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6、2.903、3.267、2.994,P均<0.05)。预防组Con-A注射后3 h的血清CXCL10水平和肝脏组织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Con-A注射后3和8 h肝脏组织中T-bet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1 755.8±148.1) ng/L比(2 102.0±334.0) ng/L,7.20±3.00比27.60±1.90,6.94±2.29比15.20±3.48和9.38±3.48比18.17±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6、2.623、4.427、3.673,P均<0.05)。预防组与对照组Con-A注射后3、8、12和24 h的血清IL-4、IL-17A和IL-10水平,以及GATA3和RORC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在小鼠AIH模型中具有一定预防效果,其可能通过拮抗TNF-α减少肝脏CXCL10表达,使Th1和CD8+T淋巴细胞向肝脏浸润减少,同时通过减少炎因子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来降低T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损伤而发挥预防作用。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趋化因子CXCL10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