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时,将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验分别应用于其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我院中录入的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120名进行研究作为实验组,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群120名,作为对照对象记录为对照组。由检验人员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低于实验组,ALB和A/G高于实验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的淋巴细胞含量低于实验组,而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细胞高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群出现自身免疫肝炎后,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是医务人员可合理选择,临床诊断指标对患者的免疫肝炎进行评估,进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项目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I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自身免疫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在规范我国AI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进展制定本部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AIH诊治水平。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自身免疫肝炎患者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依从比较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方面,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自身免疫肝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自体免疫肝病患者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入组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入组对照组,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自身免疫肝病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比发现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身免疫肝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联系紧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自身免疫肝病的重要诱因,由此可见,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保护肝脏健康意义重大。

  • 标签: 临床探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肝病的检验诊断。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本院150例免疫肝病患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自身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自身免疫肝炎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73%,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8.42%,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在免疫肝病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将疾病类型、症状等反映出来,更好的划分肝病类型,值得采纳。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自身免疫肝炎(AI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9年入住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重症AI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肝病基础分为急性AIH(A-AIH)和慢加急性AIH(AC-AIH),分析患者一般情况、肝生物化学、免疫学、肝组织学特征、激素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41例患者[女性39例,年龄(54.24±10.55)岁],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肝组织学可见急性小叶炎为急性重症AIH的特点。血清IgG水平(28.36±8.35) g/L,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阳性率82.9%,抗平滑肌抗体(ASMA)17.1%。70%以上急性重症AIH为AC-AIH,AC-AIH发病病程多>8周,而A-AIH多数<8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激素治疗后30 d内病死率为19.5%,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T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症AIH病死率高,多数有慢性肝病基础,血清IgG水平、自身抗体和急性小叶炎为诊断重要因素,激素治疗预后与患者病情及病程有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 抗核抗体 小叶中央炎 激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自身免疫肝炎病例数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机体免疫调节紊乱导致,尤其是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紊乱机制备受关注,现为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炎 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肝炎、抗体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开始,于2021年12月截止,期间共计纳入患者58例进行临床研究,将研究期间纳入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两组均予以抗体检测、生化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抗体检测结果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情况较为优异,两组患者生化检测情况对比,研究组相关指标情况较为优异,比较临床相关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临床应用自身抗体检测,能够诊断出免疫肝炎症状,及详细指标情况,能够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并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值支持,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免疫性肝炎 抗体 价值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某医院体检的65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选择同期在某院治疗的6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5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和自身抗体检测。比较三组常规生化指标、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抗核抗体滴度分布及阳性率、抗核抗体核型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常规生化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和WB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alt、AST、ALP、GGT、DBIL和TBI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白球率低于健康组(P

  • 标签: 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可选择清除致病抗体,目前在神经免疫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致病抗体的类型和滴度对自身免疫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脑炎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可选择快速消除自身抗体,可作为多模式免疫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免疫吸附技术 抗体 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骨病,其病理机制是正常骨重塑过程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维持骨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调节,并据此提出免疫骨质疏松的概念。本文旨在综述骨质疏松中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展望骨免疫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以便更好地从免疫学角度去研究和防治骨质疏松。

  • 标签: 免疫性骨质疏松 骨免疫学 骨重塑 免疫细胞 T细胞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肠病(AIE)是一种以顽固腹泻、严重营养不良、小肠绒毛萎缩、血清中存在抗肠上皮细胞抗体或抗杯状细胞抗体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罕见。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重度营养不良表现,一旦被延误诊断将导致不良预后。现报告1例40岁女性AIE病例,通过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肠病 腹泻 营养不良 小肠绒毛萎缩
  • 简介:摘要2岁6月龄和10月龄患儿均以排稀水便起病,临床表现为顽固腹泻、大量水样便、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病理示小肠黏膜绒毛萎缩,固有膜淋巴细胞浸润,伴隐窝凋亡,例1血清抗杯状细胞抗体阳性,2例患儿诊断为自身免疫肠病。该病临床罕见,以营养支持及免疫抑制治疗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免疫视网膜病,以视力下降、视物暗点、视野缺损、光感受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AIR分为副肿瘤AIR(pAIR)和非肿瘤AIR(npAIR),其中pAIR又分为癌相关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视网膜病变(MAR)和双眼弥漫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DUMP)。各AIR分类患者外周血往往存在循环抗视网膜抗体,并伴有视网膜电图异常,但眼底检查无显著异常(BDUMP除外)。在AIR患者血清中已鉴定出抗恢复蛋白抗体和抗α烯醇化酶抗体等多种抗视网膜抗体,但部分AIR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体亦可呈阴性反应。目前AIR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的标准尚不统一,同时患者个体间的临床检查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在做出推测诊断之前,需要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目前AIR各型的治疗方案不统一,多数临床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各种免疫调节组合治疗,包含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使用抗代谢药物或CD20单克隆抗体。本文就AIR各分型的临床特点、血清视网膜自身抗体检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和研究工作者对AIR的认识,实现AI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 非肿瘤性视网膜病变 癌相关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心肌炎继发脑炎是一种少见且致命的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局部晚期胃癌在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后出现心肌炎继发免疫脑炎病例,期望为临床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供诊治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免疫疗法 纳武利尤单抗 免疫性心肌炎 免疫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累计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利用SAS焦虑自评分析两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中度及重度焦虑的患者比例为50%,高于观察组20%的比例,且观察组重度焦虑的患者比例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5.934,P=0.015<0.05)。结论:对于自身免疫肝炎患者,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工作开展以及自身恢复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焦虑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人类机体最复杂、最密集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其微生物数量为体内细胞总数的10倍,最高可达1014株。一旦肠道微生物过度生长,不仅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且会引发自身免疫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在AIH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发病机制还不甚明确的当下,通过对肠道微生物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能够为明晰AIH发病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其中的作用提供支持,为临床提出有效的AIH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肠道微生物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脑炎是一类由抗神经抗体介导或抗体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免疫治疗有助于预后。文中就自身免疫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病因 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87岁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卡瑞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在第5次治疗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第6次治疗前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第7次治疗前进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期间未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考虑为该药引起的免疫甲状腺功能异常,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随访至患者完成第13次治疗,除偶有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外,其余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患者的腹胀厌食、畏寒乏力等症状基本缓解。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卡瑞利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