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等,体征包括肝肿大、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脾大、皮疹、腹水等,多数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患者常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过敏鼻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重叠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肝功能显示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总胆红素(TBil)异常,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25例患者(65.8%)抗结核抗体(ANA)阳性,此外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特异性胞质抗原性1抗体(LC-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结论自身免疫肝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化和免疫血指标等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免疫肝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肝炎 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炎与乙肝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46份,将单纯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划分为对照组(23例),将自身免疫肝炎乙肝重叠乙肝患者划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自身免疫肝炎的诊断标准及评分系统,予以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425.0±167.1)(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302.8±151.8)(U/L),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264.7±140.4)(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96.0±97.2)(U/L),组间差异明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与自身免疫肝炎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别,以促进临床疗效。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重叠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积极地治疗。结果针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以及积极有效的治疗,在60例患者当中,临床治愈的有32例,治愈后并出院的有6例,实施肝移植手术的有2例患者。结论作为一种渐进性疾病,自身免疫肝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我院针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背景:自身免疫肝病相互之间以及与肝外自身免疫疾病的重叠增加了诊断难度,深刻认识其临床特征至关重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自身免疫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疾病对PBC-AIH重叠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组织学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肝外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组和非合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8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1,平均发病年龄为(58.1±9.9)岁。53.1%的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黄疸和皮肤瘙痒占18.5%。血清ALT、AST、ALP、GGT、TBil、Glo水平均升高,多数患者血清IgG、IgM水平升高。ANA阳性率、AMA和(或)AMA-M2阳性率、SMA阳性率、gp210和(或)sp100阳性率分别为100%、90.1%、1.2%、11.1%。门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界面性肝炎为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具有PBC和AIH病理表现者占50.6%。影像学证实28例(34.6%)患者肝硬化,76例(93.8%)腹腔淋巴结肿大。23例(28.4%)PBC-AIH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为干燥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合并组GGT水平显著低于非合并组(P=0.001),其余临床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入认识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同时筛查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至关重要,尤其是干燥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回顾性研究
  • 简介: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是一组T细胞介导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HT)最为多见,分别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特征。研究统计显示,全球AITD患病率接近5%,仅表现为抗甲状腺抗体阳性而无症状的亚临床AITD的比例会更高,尤其以30至40岁的女性多见。诱发自身免疫攻击甲状腺的机制很复杂,其中,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诱发因素是的相互作用认为是导致AITD发病的关键原因。另外,有数据显示,AITD与甲状腺肿瘤发生相关,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治很有必要。本文将就AITD的临床进展及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免疫耐受思路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胰腺炎有一个英文名字autoimmunepancreatitis,简称AIP。据称,在1995年,由Yoshida等人根据AIP的病情特征,以及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病状做出了正确的规范,正式确定了AIP的医学概念。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胰腺炎 诊治 合并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给予常规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43.12±0.48)u/L、谷草转氨酶(42.63±0.27)u/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50.36±1.4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自身免疫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熊去氧胆酸胶囊 异甘草酸镁 疗效
  • 简介:摘要交叉配血试验,亦称配合试验,即通过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1.在临床配血工作中,虽然ABO和RH(D)血型正确,但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却时有发生,给患者及时输血带来困难.

  • 标签: 交叉配血 免疫性溶血 探讨
  • 简介:白癜风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nethyroiddisease,AITD)、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恶性贫血、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thematosus,SLE)、艾迪生病、斑秃等,其中以AITD最多见,包括Graves病、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相关眼病等,但有关白癜风并发AITD确切机制研究甚少。鉴于白癜风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和各种非遗传因素相关,多数认为是由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共同的终末通路,即氧化应激-自身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缺失,特别是非节段型白癜风(non-segmentalvitiligo,NSV)。该文从白癜风的基因、自身免疫和氧化应激3个关联机制上综述、阐述其与AITD的关系。

  • 标签: 白癜风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遗传 自身免疫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不孕症患者免疫抑制疗法。方法选取30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临床免疫抑制剂疗法进行分析。结果经3~6个月治疗进行疗效判定,3个月后,痊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经60%。6个月后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目前国外应用类固醇免疫抑制法,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免疫不孕症,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症,治愈率在22%~45%。

  • 标签: 免疫性不孕症 免疫抑制疗法 隔绝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自身免疫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确诊为AIP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分别可见14/12例胰腺肿大,合并肾脏多发病变3例;胰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CT可见4例,MRI检查可见10例;胰管局限性狭窄CT未发现,MRI可见6例;胆管狭窄CT检查可见5例,MRI检查可见ll例。CT及MRI检查对于胰腺形态改变、肾脏病变的检出率一致,但对于胰胆管病变及假包膜形成的显示,MRI较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AIP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相对于CT,MRl对于AIP的特征表现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首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身免疫肝病不同亚型,即自身免疫肝炎(AIH)、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胆管炎(PSc)患者中隐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隐匿HBV感染与ALDS之间有无相关。方法检测386例HBsAg阴性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初诊血清标本(自身抗体、HBVM、HBV-DNA)等。结果发现有HBVM阳性患者168例,占43.52%,其中HBV-DNA阳性19例,占11.3%。168例隐匿HBV感染患者中AIH、PBC和PSC患者分别为50.59%(85/168)、47.02%(79/168)和2.35%(4/168)。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中隐匿HBV感染率较高,ALDS与隐匿HBV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隐匿性HBV,乙型 DNA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腹部影像学改变特征。方法根据2008亚洲诊断标准,回顾分析总结本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例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行CT检查有16例,MRI检查有13例,同时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有9例。结果胰腺弥漫肿大者13例(65%),局限肿块型5例(25%),混合型2例(10%)。CT平扫病变有16例,呈等密度13例(81.25%),稍低密度3例(18.75%)。MRI检查中DWI序列信号升高有17例(85.00%)。病变周围呈包壳样结构占14例(70.00%)。胰管轻度扩张6例(30.00%)。胰管形态不规则6例(30.00%)。胆道系统受累13例(65.00%);肾脏受累4例(20.00%);腹膜后纤维化1例(5.00%)。淋巴结肿大患者2例(10.00%)。结论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腹部有特殊影像学改变特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检查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4年间收治的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中12例为按照199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LADA病例,另12例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例。结果LADA患者胰岛功能呈缓慢性破坏,开始时不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但随着病情进展,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最终将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C肽水平明显降低或正常低线水平,GAD_Ab阳性率高。

  • 标签: LADA C_P GAD_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免疫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优于对照组72.41%,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E2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疗效较好,安全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性不孕不育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免疫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医组患者给予补肾消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0、IFN-γ的变化、并对比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IL-4、IL-10、IFN-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消除血清自身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补肾消抗汤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