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建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的目的。方法对验血结果诊断为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饮食结构、运动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结果分别对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空腹血糖,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空腹血糖受损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IFG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单盲的的方法分组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基础干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宣传饮食及运动的意义。治疗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同时,取滋泉口服液加用,每天2次,每次20ml,随访6月,一疗程为3个月,行2个疗程观察,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监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对照组FPG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O.05),治疗前后TC,TG,2hPG及UA相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PG、TC、及T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治疗前后2hPG及UA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FPG、2h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滋泉口服液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可有效干预IFG。

  • 标签: 滋泉口服液 空腹血糖受损 血脂异常 中医药疗法 消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棚镇老年人群空腹血糖的情况,为经棚镇老年人群糖尿病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棚镇60岁以上老年人群开展糖尿病筛查工作,并对空腹血糖受损的人群进行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及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对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应用价值。结果筛查老年人4184例,检查出糖尿病患者573人,患病率为13.70%,其中男性患者218人,患病率为10.91%,女性患者355人,患病率为16.24%,患病率性别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同超重人群及正常体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早期的强化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对于糖尿病了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下降情况好于对照组,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棚镇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肥胖是血糖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空腹血糖受损的人群进行早期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人 空腹血糖 经棚镇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标本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其中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30~85岁;健康体检者120例,年龄20~80岁,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即随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ourpostprandialglucose,2hPG)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用药观察寻找适宜指标。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112名,女88名)进行HbA1c、FBG、2hPG检测并作对照分析。以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为诊断标准1。通过分析比较HbA1c、FPG及2hP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HbA1c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89%,灵敏度82.6%,特异度93.5%,F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99mmol/L,灵敏度91.4%,特异度88.2%。②当HbA1c≥6.35%时,诊断的准确性为94.8%,而FPG≥6.45mmol/L时诊断的准确性为88.4%。2h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7.13%,灵敏度83.5%,特异度94.1%。r=0.412,且统计显示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A1c≥6.35%诊断观察2型糖尿病方法更可靠,且诊断的准确性较FPG高,敏感性较FPG低。2hPG与HbA1c的关系更相关,监测血糖的价值更高,但此法较为繁琐,重复性差,不适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HbAlc代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对血糖的整体评估,缺点是无法判定当前血糖的异常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0月40岁以上体检者1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脉搏波传导速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IFG诊断标准分为理想血糖组、IFG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三组人群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糖组比较,IFG组及糖尿病组ba-pwv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偏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pwv与空腹血糖水平正相关。它在健康体检中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有效控制做出评估。

  • 标签: 体检人群 空腹血糖水平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选取来我院检测血糖的体检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探讨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论表明,在防治高血脂、糖尿病等症时,我们应该关注血糖及血脂间的相互影响,并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因为糖尿病这一类的代谢综合症与高血脂症息息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空腹血糖 血脂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某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3459人,运用Framinham危险评分筛选出693个心血管高危人群纳入研究,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FG)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和血脂情况。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中颈动脉斑块现患率分别为48.3%、62.5%、68.9%,其中IFG组高于NFG组(P<0.05),T2DM组高于NFG组(P<0.05)。将危险因素校正后,以NFG组为参照,对比斑块形成风险IFG组是NFG组的1.28倍,T2DM组是NFG组的1.50倍。结论伴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不断升高,颈动脉斑块的现患率也不断的递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空腹血糖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6-24周监测空腹血糖(FPG)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3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19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妊娠阶段的FPG水平,并采用ROC分析FPG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在妊娠各阶段的FP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妊娠24周前后,观察组FP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ROC分析显示FPG≥4.6mmol/L时GDM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60.42%、70.00%。结论妊娠6-24周检测FPG对于GDM具有预测价值,可作为产前检查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空腹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糖尿病患者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指标。结果医治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将联合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作为主要指标,安全、可靠,可推广。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并探讨其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选择正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4例,其中正常妊娠者45例,妊高征轻、度24例,中、重度25例,应用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盒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空腹血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1)。纠正体重指数(BMI),年龄、孕周的影响,该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妊高征组分为两组(轻度一组及中重度一组),轻度妊高征组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中重度妊高征组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同样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1),轻度与中重度妊高征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无差异。结论轻度及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水平的相关性,分析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中血糖控制、监测、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80例设为糖尿病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空腹采血2ml与EDTA-K2抗凝管,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检测HbA1c;同时采血2ml与促凝管,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PG。结果糖尿病组FPG与HbA1c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糖尿病组中FPG水平越高,HbA1c含量亦越高。(排除糖耐量受损者)FPG与HbA1c之间呈一定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FPG与HbA1c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筛查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空腹血糖检测,观察组患者使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阳性率与准确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并无明显的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准确性、特异性以及灵敏性均较高,相对比葡萄糖耐量,可以更早发现疑似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诊断糖尿病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应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中,能够明显提高阳性检测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糖尿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干部保健部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糖尿病伴并发症组和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并测定两组的HbA1c和FBG水平,分析HbA1c和FBG的关系及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伴并发症组HbA1c(11.75±1.23)%,FBG(11.48±0.99)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组HbA1c(8.02±1.19)%,FBG(7.64±0.94)mmol/L,糖尿病伴并发症组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内HbA1c与FBG分别具有正相关性(r=0.788,P<0.01;r=0.737,P<0.01)。结论HbA1c和FBG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密切,如将HbA1c和FBG联合检测,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将更可靠,且更好的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及更早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82例未经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FPG8.18±3.52mmol/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bA1c7.62±1.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遗传因素对I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影响较小,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较大,HbA1c亦可作为判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遗传 II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就诊的352例糖尿病危险人群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bA1c检测、FPG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PG),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及FPG+HbA1c、FPG+OGTT2hPG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单独使用HbA1c、FPG及OGTT2hPG检出疑似糖尿病分别为168例、180例、154例,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FPG+HbA1c诊断为糖尿病103例,而采用FPG+OGTT2hPG诊断为糖尿病111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FPG+HbA1c诊断糖尿病与FPG+OGTT2hPG效果相当,值得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每晚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加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片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6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在3个月以上,早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和晨8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5,每晚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u起始,每隔3天根据空腹血糖变化,增加2u~4u,调整目标是空腹血糖≤6.1mmol/L,治疗15d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凌晨低血糖血糖偏低的发生情况。结果此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发生凌晨低血糖血糖偏低的情况很少。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晚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u和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5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是一种患者容易掌握的安全、依存性好、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空腹高血糖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