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判断三叉神经神经压迫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单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出脑干区(REZ)的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病人病侧FA平均值为0.34±0.07,明显低于健侧FA平均值(0.5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压迫程度分组,重度压迫组病侧和健侧FA平均值为0.30±0.04、0.49±0.07,轻度压迫组病侧和健侧FA平均值为0.37±0.07、0.51±0.08,重度压迫组的病侧FA平均值较轻度压迫组病侧低(P=0.001),但是两组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结论FA值可以客观定量反映神经微结构的变化,与三叉神经痛的神经压迫程度有关,对判断手术指征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神经血管压迫 REZ区
  • 简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的监护种类繁多,然而许多监测大多都是有创监测,研究表明有创监测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的风险,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非侵入性的、连续的智能监控技术势在必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可能引起严重发病率,常见于住院患者,尤其是术后人群。休克可能导致急性血流量减少,代谢异常,无氧代谢,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如果时间延长,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和死亡。ICU的患者基本都是危急重症,生命体体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护,因此对ICU中医护人员进行疲劳监测很有必要。我们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这种非侵入性的、有效的、以及非电离测量的实时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设备对DVT、休克、疲劳以及水分、深部组织温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与此同时,心电(EEG)、光学体积描记术(PPG)、压力脉搏波(PPW)等参数也是ICU监护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无创、低成本监测系统,对系统中信号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近红外光谱 血栓诊断 休克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与3D-Slicer软件评估面肌痉挛神经关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MRA序列检查,并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评估神经关系,并预测责任血管,然后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评估神经关系时,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263,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63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9.363,P=0.053);预测责任血管时,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643,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92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88.408,P=0.000)。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评估神经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和100%,而三维重建均为100%。结论使用3D-Slicer软件术前评估面肌痉挛病人神经关系及预测责任血管,比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更准确,与术中所见更接近,对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更有帮助。

  • 标签: 面部单侧痉挛 神经血管关系 3D-Slicer软件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MRTA对血管压迫及接触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18例怀疑血管接触及压迫所导致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析三叉神经环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MRTA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总准确率83.3%(15/18),A组血管压迫神经组准确率100.0%(5/5),B组血管神经接触组准确率83.3%(5/6),C组血管神经可疑接触准确率66.7%(2/3),D组血管神经无接触准确率75.0%(3/4)。与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结论MRTA中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可以有效的提高血管压迫及接触性三叉神经痛诊断准确率,分组显示责任血管神经之间关系,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优化治疗方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TN)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采用预防干预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对并发口唇疱疹的有效性。方法对三叉神经减压术后采用涂抹阿昔洛韦软膏。结果对预防术后并发口唇疱疹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术后预防干预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方法简单易行,减少患者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 阿昔洛韦软膏 口唇疱疹
  • 简介:目的: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 标签: 牵引拔牙 截冠 压迫下牙槽神经 埋伏阻生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在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尾号奇偶数法分为参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参照组在术后给予弹性绷带加沙袋压迫止血法,试验组则实施压迫器加压包扎方法,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在术后选择合适的压迫止血法,其中动脉压迫器较人工沙袋压迫止血的止血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起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压迫止血法 脑血管造影术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首次解压时间及总时长压迫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91例,按照术后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时间及压迫总时长不同分为四组。首次减压时间分别设为1h和2h,压迫总时长定为4h和6h,每次减压时间定为1h进行对比。结果四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一组出血,血肿,水泡与二三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二组肿胀发生率、疼痛程度均小于三、四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h开始减压,压迫时长4小时,患者肿胀疼痛程度较轻,是合适的首次减压时间和压迫时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桡动脉压迫器(Radid Arlery compressor) 血管并发症(Complicatio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选8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 标签: 临床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将其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 45例作为对照组,中药心悸宁 I号治疗 45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5.6%,高于对照组的 80.0%;治疗 1周、 2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加用心悸宁 I号能提高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神经症 老年患者 心悸宁 I号 症状积分
  • 简介: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不仅在脑血管手术中,而且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广泛.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在有一定显微外科操作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显微镜下练习微小血管吻合的操作.通过模拟训练,熟练掌握该项技术,从而为临床应用做好基础准备.本文笔者曾多次举办培训班,通过常用的几种培训方法,总结适合学员由浅入深的掌握血管吻合技术的方法.本文还将详细介绍各级培训需要的材料、器械和教学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技术 外科 教学
  • 简介:摘要脊髓压迫症(compressivemyelopathy)是由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脊髓受压综合征,可导致脊髓不同程度损害及椎管梗阻,脊神经根和血管也可不同程度受累。本文旨在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疼痛、恶心呕吐48例,眩晕32例,面部麻木下降3例,口唇疱疹20例,面瘫10例,耳鸣、听力下降3例,脑脊液漏7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均缓解或痊愈。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62例,按照治疗护理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 心理问题 干预
  • 简介:摘要神经嵴细胞是一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多能干细胞群,起源于外胚层神经管背侧,可迁移到外周,分化成包括神经细胞,间质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在内的多种类型细胞。心脏神经嵴细胞是一个特殊的神经嵴细胞亚群,是心脏和流出道大血管发育所必需的。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会导致心脏流出道发育异常和心室间隔缺损等人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心脏神经嵴细胞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增殖、分化、迁移都受到许多信号通路的调控,如Notch、Wnt、BMP-TGF等信号通路在心脏神经嵴细胞发育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心脏神经嵴细胞在心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心脏神经嵴细胞参与心脏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加深我们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 标签: 神经嵴细胞 心脏发育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在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有非常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就是脑卒中。高原地区的脑血管疾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原气候与地理环境等。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探讨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实际临床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选取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都是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的结果是,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80%以上,术后出现3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40%-50%以上,术后出现7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0%,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神经介入进行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动脉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神经病学》脑血管病章节内容包括基础解剖,临床病症,治疗实践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生掌握相关内容不易,学习吃力,如何提高教学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教学老师面临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就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成文,以供诸君参考。

  • 标签: 神经病学 脑血管病 教学 方法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82名脑血管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统一的方法展开临床治疗,分析82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82名脑血管病人统一完成临床手术。上述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有所好转,狭窄程度缩小率达9成以上,未发生患者死亡现象,在随机抽样调查中上述病人未出现颅内出血现象。结论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治疗环节中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患者 计入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