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对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预防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对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效果研究

李延玲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二116001

摘要:目的分析术后采用预防干预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对并发口唇疱疹的有效性。方法对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采用涂抹阿昔洛韦软膏。结果对预防术后并发口唇疱疹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术后预防干预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方法简单易行,减少患者费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阿昔洛韦软膏;口唇疱疹

口唇疱疹是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口唇疱疹也称(颜面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是感染单纯疱疹Ⅰ型病毒。口唇疱疹的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口唇疱疹是手术中骚扰三叉神经,激活了潜伏在半月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疱疹的发生。口唇疱疹的发生概率为38.4%。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愈后差。目前,并发口唇疱疹后主要依赖于抗病毒注射药物的使用,而术后采取干预并发口唇疱疹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受到术者的关注。一般术前我们仅采取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指导患者,避免感冒引起身体不适,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病毒感染使术后并发口唇疱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若延误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对,则可导致神经痛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的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心理及身体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不容忽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及时予以对症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行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就诊前2个月内未行全身及局部抗病毒和激素治疗;术前2个月内无口唇疱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三年之内做过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对阿昔洛韦过敏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术前准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预防干预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组)及对照组(未涂抹组),每组40人。术后当日实验组由护士进行涂抹阿昔洛韦软膏直至出院,每日3次,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之后陆续采样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口唇疱疹的发生概率,结果进行对照和统计分析(单组手术后对照和两组各时期样本对照)。

1.3效果评价指标与资料收集方法: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诊断方法:局部皮肤呈烧灼痛等前驱症状,唇周出现皮肤潮红、肿胀,簇生无数透明、大小不一的呈带状排列的水泡,水泡初期为无色透明,继之混浊化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经济效益上看,目前国内外没有关于术后采取预防干预性手段对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研究,而此方法简单易行,费用少,值得推广。

2.2从社会效益上看,本研究通过对采取预防干预性手段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研究采样分析,对比护理干预前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情况,分析术后采用涂抹阿昔洛韦软膏进行预防干预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有效性,从而提供循证学依据,充实和规范神经外科二病房临床护理流程和内涵。该干预成果可以推广应用。

3.讨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几率远较正常人高,两者可发生在三叉神经的同一分支区域,而且在该区域可出现多次口唇疱疹的发生。当口唇疱疹的水泡破溃后再发的疱疹可以在出现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在普通人群中,单纯性疱疹性脑膜炎可以引起死亡,而在三叉神经痛患者却往往能够痊愈。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生命中枢,三叉神经系统任何病灶所产生的疼痛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反应出来,有人认为疱疹病毒或单纯性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感染,可能沿三叉神经系统的传入通路侵入到三叉神经分布的相应的大脑皮层,使三叉神经疼痛发作,由此推测,三叉神经痛可能与单纯疱疹性病毒之见存在某种联系。

关于疱疹的病因学研究显示表明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术中激发了隐藏在三叉神经上的病毒所致。三叉神经中半月神经为最大的脑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覆盖着硬脑膜,包括在硬脑膜两层所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宿主的免疫因素和病毒的某些功能参与了潜伏感染的建立,潜伏病毒基因组大部分呈游离状态,仅用一小部分整合到宿主DNA中,并发生不同的转录,当遇到适宜刺激时潜伏病毒基因组可被激活,返回原发感染部位引起复发。而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三叉神经产生压迫、刺激,不可避免的激活潜伏在半月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文献报道,大约2/3的正常人神经节中存在正常菌群,而术后并发疱疹病原体80%来自于神经节内。当手术中激活病毒、术后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毒可以引起口唇疱疹。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术后并发口唇疱疹与潜伏在半月神经节的疱疹病毒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阿昔洛韦软膏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具抑制作用。阿昔洛韦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二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使其很难产生病毒DNA,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可有效抑制疱疹病毒的感染。当细胞组织被感染后,通过应用阿昔洛韦,可将多种病毒转变为二磷酸化合物,从而可有效防止病毒复制,同时阿昔洛韦本身所含的毒性较低,对患者代谢功能影响不大,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阿昔洛韦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能,生物利用度较高,其可高达80%,且半衰期较久,临床治疗中无需重复多次使用,具有起效快、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采取预防干预性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可能能降低口唇疱疹的发生率。阿昔洛韦属于经典的广谱抗病毒药物,1981年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成功,对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较强,可影响和抑制多种病毒的入侵,因此在预防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意义重大。

4.小结

常规以往的三叉神经手术术前准备常规中未涉及采取涂抹阿昔洛韦软膏预防干预术后并发口唇疱疹。据澳大利亚学者调查表明,阿昔洛韦软膏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具抑制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对于术后并发口唇疱疹的重视,国内外陆续也有关于术后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的相关报道,但是操作方法多集中在术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等方面,而作为护理人员,我们的干预性研究从涂抹阿昔洛韦软膏着手,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术后并发口唇疱疹情况,分析术后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对预防干预并发口唇疱疹发生的有效性。此方法简单易行,减少患者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娜.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5(06):114-115

[2]李伶,谢雪冰,曹建银,等.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13):419-421

[3]周瑸,韩克捷,闫水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西医结合脑神经外科,2013,1(1):39-40

[4]周延英,王四荣,陶舒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6(13):377

[5]魏芳.阿昔洛韦软膏在口唇疱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医学信息.2015,30:310-311.

[6]凌至培,姜晓峰,夏养华,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17(1):19-21.

[7]李洪武.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中国实用医药.2015,25:79-80.

[8]谢永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