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甘州,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不少论著,但由于史籍记载不多,又含糊歧异,致使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大相径庭,我觉得,如果全面分析材料、特别是似乎矛盾、相反的材料,不因过分强调自己的不一定正确的观点,而片面取舍的话,也许能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结论。下面谈谈我对三个问题的初浅认识,试图做到全面分析,在全面分析中找答案。可能也有片面性,请指正。一、甘州的来源

  • 标签: 甘州回鹘 归义军 吐蕃 敦煌文书 史籍记载 旧唐书
  • 简介:甘州被民族学界普遍认为是裕固族的先民,民族是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其中的共同经济生活是其他“共同”的物质基础,在唐末五代时期甘州和西州有了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别,也正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差别,漠北回后裔才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两个民族。本文以甘州在河西地区建立独立政权为背景,对甘州的游牧经济兴衰、甘州与周边民族的经济交往状况、甘州汗国灭亡的本质原因和甘州游牧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甘州回鹘 游牧经济 经济生活 生产方式 民族学 共同语言
  • 简介:一、学释名,是今天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共同祖先,亦即Uighur的古代译名。所谓学,顾名思义,就指以及其先民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问。

  • 标签: 回鹘 维吾尔族 裕固族
  • 简介:从沙州时期敦煌石窟的供养人衣冠服饰看,沙州供养人像与西域高昌供养人像相似,说明沙州与西域既有文化上交流的密切联系,又体现生活习俗上的相融;将回民族的服饰与中原、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服饰相比较,又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这说明了服饰与中原、中亚、西亚等地服饰的相互影响和渊源关系。

  • 标签: 敦煌壁画 沙州回鹘 高昌回鹘 中原服饰 西域服饰
  • 简介:<正>高昌是9-14世纪维吾尔族祖先——人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封建政权,立国长达500年之久,在维吾尔族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但由于它地处西鄙,遥离中原,故宋元史籍对它的记载大都非常简略,经济方面记述更少。至于货币问题,更只是一鳞半爪。直到本世纪来,随着新疆考古工作的展开,大批的长期被埋藏于地下的文遗物相继出土和刊布,我们借此才能对过去这一比较陌生的领域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的货币,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布币、纸钞和铸币等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布币,因笔者已有另文《新疆古代实物货币——粗棉布》专论布币问题,这里就着重探讨纸钞与铸币。在我们已收集到的文书中,与纸钞、铸币有关者约有数十件。但由于整理不易,本文仅能据其中的一部分略作述论。

  • 标签: 铸币 回鹘文 高昌回鹘王国 文书 银币 元史
  • 简介:关于青铜质双面文钱币,国际与国内学者已相继译出了钱币上回文相同的钱文。即钱面文字为:阙·毗伽·卜古·天可汗(Kuibilgaboguuighurt(a)ngriqaxan):钱背文字意为:奉王命颁行(elturmisy(a)r(i)r-inga)①。这样的译法已为大家所公认。对于钱币为回纥()哪位可汗所铸,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过去,我国和日本钱币学家均认为是回纥牟羽可汗所铸,如彭信威先生在《前接书》中就认为两面回纥文钱是磨延啜之子牟羽所铸。

  • 标签: 双面回鹘文钱币 中国 文物考古 钱币铭文 形制
  • 简介:本为漠北游牧民,一度发展为东亚强国,成为契丹的宗主国。于9世纪中叶西迁入西域和中亚,成为欧亚大陆东西贸易的主角,与契丹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存在密切联系。契丹语官称有不少与相同或近似,有可能借自语;契丹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外交关系,甚至一度结为军事同盟;契丹与贸易关系密切,辽上京的营就是契丹为使者、商旅而专门设置;西州佛教对契丹(辽)佛教文化的发展不无影响,契丹版《大藏经》等佛教经典也在中有所传播。

  • 标签: 回鹘 契丹 丝绸之路 民族关系
  • 简介:摘要回人用回文创作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文化典籍和文献资料,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重要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文文献反映了人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以及人类精神文明价值,在人民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全面关照文文献整体面貌及其类型与特征上,试图论述文文献的历史文献价值、现实社会价值、语言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

  • 标签: 回鹘文文献 文献价值 语言文化
  • 简介:本文由四部分组成,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公元七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鄂尔汗国瓦解之前的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卫木河流域的历史及民族状况;在第二部分探讨了所旧的“西迁”的问题以及史料中所记载的的一支“西奔葛逻禄”的说法,根据相关史料指出,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里木河流域实际上归鄂尔浑唱回汗国统辖,叫人是迁往本民族自古以来生活的地区。第三部分中.描述了庞特勤率人翻越阿勒泰山,从别失八里向南推进,先至库车地区,后在焉耆建立西汗国的过程。在第四部分,探讨了庞特勤与仆固俊的关系、西汗国与唐朝的关系以及西汗国为仆固俊所灭等问题。

  • 标签: 回鹘 塔里木河流域 文献资料 准噶尔 民族 史料
  • 简介:<正>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汗国的基本游牧民、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 标签: 亚细亚 蒙古草原 文化遗迹 纪念碑 建筑设施 文化研究
  • 简介:文钱币目前发现有两种,一种为双面文钱币,其面文被译为:“厥、毗伽圣天可汗”或“有名望的、圣智的仆固天可汗”或“圣明的卜古可汗”。背文被译为:“奉王命准予流通”或“奉神赐王命颁行”。另一种为单面文钱币,文铸于钱币正面,背面无文字,面文译为:“奉亦都护之命准予流通”或“圣命准予通行”。

  • 标签: 回鹘文 钱币 可汗 流通
  • 简介:2012年底在我国西安市发现了一方唐代汉文古突厥文双语墓志,学术界命名为《葛啜墓志》。本文从语文学的角度研究了该墓志古突厥文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维吾尔文释译。

  • 标签: 葛啜 墓志 研究
  • 简介:<正>早在公元八世纪中,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趋于极盛及其东向中亚发展,到九世纪中即有阿拉伯人伊本·可尔达白曾东来我国新疆旅游,写成《道路和邦国志》一书,记载九姓即九姓乌古斯是游牧人,初信摩尼教。十世纪中阿拉伯地理学家马素地在其《黄金牧地》中说人数多,最勇敢,信仰摩尼教,王名伊利可汗,人们尊称他为“阿厮兰汗”(意为狮子王)。十一世纪中来过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马尔瓦则在其所写的《论中国、突厥人和印度》一书中,记载从中国国境的极西喀什噶尔到甘肃甘州境内的路程,以上是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中我们略知的阿拉伯人关于住在新疆、甘肃境内人的纪录。

  • 标签: 伊斯兰教 乌古斯可汗传说 摩尼教 历史文献 阿拉伯人 新疆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在古代文献语言中语名词的“格”范畴中名词的“格”词缀有好几类,按语名词的“格”范畴所表示的意义来辨认语名词“格”的组成。语名词“格”范畴中不仅有8个“格”而且有11个“格”。及在词缀的构成方式、作用等问题举例进行分析。

  • 标签: 名词 回鹘 范畴 古代文献 构成方式
  • 简介:汗国(744~840年)存在的前十年中,参与唐朝内部事务成为其外交活动的主旋律。是时势力强大,幅员辽阔,独霸漠北,而当时的中原王朝却危机重重,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安禄山及其继任者于755~763年问发动的反唐叛乱。

  • 标签: 回鹘 安史之乱 突厥 外交活动 中原王朝 主旋律
  • 简介:安史之乱中,汗国倾其全部兵力,助唐平定了叛乱,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再造之功。的这一军事援助行动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它是唐友好关系的继续和发展。通过此次平叛,唐关系更加密切,开创了新的邦交关系。

  • 标签: 安史之乱 唐工朝 回鹘
  • 简介:今年夏天的某日,本人在奇台古玩市场意外购得一枚心仪已久的双面文西州铜钱,如获至宝,该钱直径22mm,厚1mm,重2.34g。生坑灰绿锈.锈蚀入骨,基本脱胎,钱文字廓清晰,品相极佳。

  • 标签: 西州回鹘 铜钱 奇台 古玩市场
  • 简介: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标签: 汉传佛教 综论 民族特色 周边地区 中国文化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