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修复乳癌术后乳房缺失畸形。方法采用下腹部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游离移植,重塑乳房形态。结果术后乳房外形满意,质地良好,随访3年,效果确切。结论在诸多乳房再造的方法中,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游离移植乳房再造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有腹部整形的效果。有独到的优越性。

  • 标签: 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腹部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及足部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穿修复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6例皮肤缺损的游离修复术。除对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观察,如的颜色、血液循环情况和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体位放置妥当,避免受压,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确保成活。结果16例完全成活10例,2例存在远端坏死,4例局部换药后愈合。结论严密的术后观察和系统、完整、精细的护理措施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大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游离穿支皮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腕橫纹穿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指骨外露和(或)肌腱缺损的患者36例,设计切取同侧腕橫纹,大小为1.5 cm×2.5 cm~2.5 cm×6.5 cm,其中8例切取时携带了掌长肌腱,肌腱直接与受区肌腱缝合修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内美容缝合。术后定期手外科门诊复查和微信联系进行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及修复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全部顺利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4个月,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无明显臃肿,修复后手指的运动、感觉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腕橫纹穿,血管恒定,切取简单,外形美观,供区瘢痕隐蔽,疗效较为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手指损伤 腕橫纹穿支皮瓣 掌长肌腱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前外侧游离穿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穿修复21例前臂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移植皮坏死外,其余20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4-40个月,平均25个月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穿具有血供丰富及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前臂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三线定位穿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设计、切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42例62处手、足创面,采用"ABC"三线定位穿方法术前指导穿定位及来源预判,术中指导设计及切取,进行创面修复。其中,单指24例,2指7例,3指4例,4指1例,虎口1例,腕部1例,趾2例,第2趾1例,足背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3.0 cm×14.0 cm,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1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供、受区恢复情况。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共定位162条穿。术中共探及穿95条,其中5例患者较术前定位各多探及1条,与术前定位相符76条,定位符合率为84.4%(76/90);与术前来源判断相符64条,准确率为84.2%(64/76)。术后62块均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1个月,颜色、质地优良,薄且耐磨,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优38例,良4例。结论"ABC"三线定位穿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中的应用,将解剖知识、临床经验与CDU定位巧妙结合,精准指导术前穿定位及来源预判,是临床工作中可行、理想的辅助方法。

  • 标签: 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 "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单蒂或联合腓动脉穿双蒂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单蒂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联合腓动脉穿双蒂游离移植修复8例,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单蒂或联合腓动脉穿双蒂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56岁[(38±9)岁]。创面位于掌背侧9例,面积3 cm×4 cm~4.5 cm×13 cm。创面位于指背侧3例,累及单个手指1例,累及2个手指2例。于小腿内后侧设计腓肠内侧动脉穿,其中采用单穿5例,2个穿5例,3个穿2例。切取后修复手背创面,其中采用分叶2例,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是否成活、外观、质地、Weber两点辨别觉试验。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观察小腿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10±1)个月]。全部成活,外形、质地良好,形成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距离5.0~6.5 cm。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掌指关节4.1~5.0分,近指关节3.1~4.0分,远指关节2.1~3分。供区仅残留线装瘢痕,对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恒定,对供区损伤小,术后成活率高、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游离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置,探讨如何完善该类病人的术后护理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21例行穿游离移植病例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发生血管危象病例的处置方法,分析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处置措施。 结果:术后仍有21例出现血管危象, 经相关处理后 全部成活;经 随访1-2年后显示,患者外观及功能均良好。 结论:穿游离移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置对降低穿游离移植术后坏死至关重要。

  • 标签: 穿支皮瓣 血管危象 皮瓣成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类型的游离桡动脉掌浅(SPBRA)穿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不同类型SPBRA游离穿修复指端缺损38例46指,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7~ 54 (38.5±15.5)岁。指端缺损面积1.5 cm×3.5 cm~ 2.5 cm×5.5 cm。其中双侧游离SPBRA穿修复8例;13指携带掌长肌腱修复;30指携带桡神经浅分支,16指未携带神经。面积1.6 cm×4.0 cm~ 2.8 cm×6.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对38例进行随访,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进行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及记录,并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8例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均成活。有1例远端约有0.5 cm×0.3 cm浅表坏死,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 24 (14.5±8.5)个月。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臃肿,肤色接近正常皮肤,感觉功能恢复良好,TPD为5.0~ 8.5 mm,手指关节活动均良好。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参照《手外科手术学》的综合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优42例(91.30%),良3例(6.52%),可1例(2.17%),优良率为97.83%。结论应用不同类型的游离SPBRA穿修复指端缺损,可以一期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及肌腱缺损,简便易行,成活满意,手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穿支皮瓣 指端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穿的概念起源于20纪80年代后期,是指由穿血管供血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穿可保留供区的主要血管,无需携带肌肉组织,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是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成为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动脉 穿支皮辫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游离小腿穿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012年9月至2016年4月,对17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游离移植修复。结果:17例患者游离完全存活。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9个月。所有患者创面一期愈合,游离质地良好,修复足行走无明显影响,患者对疗效满意。按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评定,结果为79-100分,平均87.5分。结论:采用游离小腿穿修复足部创面具有损伤小,更加接近受区,不适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创面 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应用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机械伤4例,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蛇咬伤1例。创面面积5 cm×7 cm~7 cm×16 cm,所有患者均合并肌腱或骨外露,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1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存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外形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功能满意。结论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皮下脂肪少,穿恒定,血管蒂8~10 cm,是一种有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股深动脉 第三穿动脉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应用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1.0 cm×5.5 cm~28.0 cm×17.0 cm,DIEPF切取面积13.0 cm×7.0 cm~30.0 cm×19.0 cm。对2例合并肌肉、肌腱缺损或存在死腔者,同时切取腹直肌肌嵌合移植修复。供区5例直接缝合,2例经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后采用中厚片覆盖遗留创面。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解除,其余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外形、质地良好,供、受区组织相似度好,半年后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除线形瘢痕或轻度色素沉着外,无腹壁疝形成或功能影响。结论应用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切取面积大、血管蒂长、管径粗,是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四肢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肌穿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肌穿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元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游离阔筋膜张肌穿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新型游离微型穿和2种传统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50指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分成5组,采用5种游离修复,通过随访,对比评价5组疗效差异。SPBRAF组和AVF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手术组(P<0.05)。FTPF组、AVF组和SPBRAF组修复后的感觉恢复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经典的游离比较,在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方面,游离微型穿,特别是挠动脉掌浅穿,其手术操作简单,只涉及单一手术区域,感觉恢复佳,供区创伤小,值得重视和推广应用。

  • 标签: 游离微型 穿支皮瓣 修复手指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动脉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 年 6 月至 2011 年 6 月, 11 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 10 例,女 1 例;年龄 23 ~ 46 岁,平均 28 . 6 岁;车祸伤 4 例,压砸伤 3 例,机器绞伤 4 例。缺损面积为 2 . 0cm×4 . 0cm ~ 4 . 0cm×8 . 5cm 。 11 例均为前足复合组织缺损。采取急症或亚急诊游离腓动脉肌穿动脉移植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 6 ~ 96h ,平均 31 . 8h 。切取面积 2 . 5cm×4 . 5cm ~ 4 . 0cm×9 . 0cm 。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吻合。结果:术后全部成活。 9 例获得随访,时间 6 ~ 24 个月,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功能较好,供区组织损伤轻,较小的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即便植皮,瘢痕较小且隐蔽。结论:腓动脉穿动脉动脉的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游离穿支皮瓣 前足 创伤性 皮肤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胫后动脉穿(fre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PTF)和游离前臂桡侧(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修复头颈部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使用FPTF(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69岁)和24例应用RFFF(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2~69岁)进行头颈部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大小、血管蒂长度、受区血管匹配程度、制备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区并发症和供区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观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肿瘤T分期和原发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和0.05)。在特征方面,FPTF的面积与RF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7±29.84)cm2比(41.13±11.08)cm2,t=-1.472,P=0.14],FPTF的血管蒂比RFFF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5±2.48)cm比(8.50±1.69)cm,t=-4.071,P<0.01]。FPTF组有4例患者的供区可直接缝合,而RFFF组24例患者均行供区皮肤移植。2组的受区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更倾向于面动脉(RFFF为21/24,FPTF为27/27);受区静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FF组更倾向于颈外静脉(RFFF为14/24,FPTF为4/32),FPTF组更倾向于面后静脉(RFFF为9/24,FPTF为27/32)。在并发症方面,RFFF组出现10例受区并发症,3例供区并发症;FPTF组出现3例均为供区并发症。在术后12个月患者对供区的主观评价上,FPTF优于RFFF(χ²=22.241,P<0.01)。结论FPTF是头颈部重建中RFFF的重要补充和另一种选择,在美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其优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桡侧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