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教材在实验的设计上存在不足:①用两个酒精灯加热,很难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完全相等;②使用液体温度计显示温度变化,可见度小,教师演示时,学生无法直接观察清楚实验现象;③实验时间比较长。改进如下。

  • 标签: 实验现象 比热 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时间 温度变化 教师演示
  • 简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观察比较比热容表,发现、总结其特点。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现象。

  • 标签: 比热容 教学设计 生活现象
  • 简介:比热容的探究一直是初中的难点,教材(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操作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往往导致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又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若能大胆重组教材结

  • 标签: 比热容 初中 物理教学 教材
  • 简介:比热”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点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对这一节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设计,并取两所学校进行“研究课”作一比较。一、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着手[提问]1.热量的单位是什么?2.热量的单位“卡”是怎样规定的?关于“卡”的规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接着问:1克其它物质(如煤油)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呢?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同,回答各异,有的学生不知所

  • 标签: 教学研究 比热比 比热表 课堂演示 比热容 得分情况
  • 简介: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与同仁商榷.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题目 质量是1kg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g·℃),是否正确?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等于它的比热.既然1kg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等于水的比热,而水的比热又为4.2×103J/(kg·℃),所以此题为正确”.从中便可看出学生受课本影响,对“热量”和“比热”这两个物理量已不能作出正确的区别,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笔者对学生作了如下两方面的讲解:一、“热量”和“比热”的区别1.意义不同.比热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的大小只与物质和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即不同...

  • 标签: 比热热量 热量区别 谈比热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两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振动法及绝热膨胀法。详细推导实验原理并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两种方法产生的实验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法将热力学过程转化为小球的机械振动,使得参数更易测量,过程更易控制,实验现象更易观察。

  • 标签: 比热容比 振动测量法 绝热膨胀法
  • 简介:第1招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中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思考题:①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半壶水从30℃加热到100℃,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由生活经验和实验知:第①题:加热的都是水;温度都升高了70℃:当然质量越大的吸收的热量越多.第②题:加热的都是

  • 标签: 比热容 初中 物理 学习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 学习辅导
  • 简介: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这个知识的学习内容安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 标签: 比热容 简易模型 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讲授 利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两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振动法及绝热膨胀法。详细推导实验原理并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两种方法产生的实验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法将热力学过程转化为小球的机械振动,使得参数更易测量,过程更易控制,实验现象更易观察。

  • 标签: 比热容比 振动测量法 绝热膨胀法
  • 简介:初三物理中“比热”这一概念是个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它比较抽象,要真正理解它,涉及到的其它物理量比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讲考虑问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而它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成为历届升学考试题中失分率最高,拉开差距的难题。比如199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物理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液体吸收的热量跟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质量、液体的温度变化有关。在图1甲、乙所示的实验装

  • 标签: 升学考试 变量法 温度变化 比热比 分率 控制变量
  • 简介:人敦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1页有一个“比较小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笔者认为该实验的插图与实验内容的表述不相符,且实验的器材选择不合理,需要修改完善。一、原文实验内容及插图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 标签: 实验内容 《物理》 人教版 编写 比热 器材选择
  • 简介:摘要: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选择空气定压比热测定实验,进行讲解实践。通过科研的常规方法进行整个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 标签: 空气 定压比热 实践 实验教学
  • 简介:比热容是流体基本热物性数据之一,国际各知名数据库都将比热容作为基本热物性数据进行收录,并进行不断地补充和修订,为此建立了流动型比热容实验台。测量了温度在303.15-348.15K,压力在0.2-0.4MPa的二氧化碳比定压热容,其测量精度为3.66%。

  • 标签: 比定压热容 流体
  • 简介:<正>一、案例背景基于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应注重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如七年级学生对"比热"概念的建构,是学习的难点。因为,一是"比热"较之前学习的质量、密度等概念,它是学生生活中最陌生的概念;二是"比热"由质量、温度变化和物质种类等多个变量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三是"比热"表达物质特性很隐蔽,学生难以从文字上去理解名词的意思。因此,要让学生建构比热概念,感悟其中隐含着的物质特性,要从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问题入手,要有直观的实

  • 标签: 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 温度变化 学习过程 案例背景 物质种类
  • 简介:在忽略卷曲效应的情形下.计算(6,0)管的电子能量、群速及能态密度三个参量.然后利用这些参量推算重要热学量电子比热容.结果表明:在低温段.电子比热容的值很小,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电子比热容才开始变大,然后又随温度呈线性变化.

  • 标签: 热容量 能带结构 群速 能态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比热容之间的关系理解有困难对它们的关系和区别把握不透,在学习中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以解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标签: 温度 热量 内能 比热容 本质区别 相互联系
  • 简介:摘要:通过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 13 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研究了实验教材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比热容”的概念,作者提出了一套改进的实验方案,该方案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效果显著。

  • 标签: 比热容 概念建构 实验设计 改进方法
  • 简介: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 标签: 学生体验 教学设计 科学本质 自主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
  • 简介:而经过15%DMSO处理后的主动脉血管在这两个温度点的表观比热分别为3.819J/g·℃和2.839J/g·℃,未经过DMSO处理过的主动脉血管的表观比热在-30℃和-40℃的比热分别为2.4J/g·℃和2.198J/g·℃,  利用DSC首次测定了兔主动脉血管在冻结相变区的表观比热

  • 标签: 主动脉血管 兔主动脉 冻结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