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创是把一个污染的创口转化为“无菌”的创口,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步骤,及时正确的闭合创面是预防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感染的有效措施。如创面不及时闭合,必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渗出、水肿、粘连直至僵硬而影响手及前臂功能,所以把早期闭合创面作为治疗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的原则之一。

  • 标签: 手部创面 开放性损伤 修复 防止感染 前臂功能 不同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手外伤创面常见污染细菌的种类及敏感抗生素.方法200例开放性手外伤,于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关闭伤口前分四次取材,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及关闭伤口前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1.5%(143/200)、74.0%(148/200)、33.5%(67/200)及25.50%(51/200).术后伤口感染率为3.5%(7/200).对环丙沙星及头孢噻肟敏感性最高.结论开放性手外伤创面菌种分布广泛,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彻底的清创及保持手术室常用器具的清洁是降低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开放性手外伤 医院感染 细菌培养 细菌种类 敏感抗生素
  • 简介:肉芽创面传统的修复方法以刃厚或薄断层皮移植为主。由于薄皮修复术后对手的外观和功能影响较大,我科于1994年至1997年,应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肉芽剖面4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肉芽创面 手部 全厚皮片移植 修复术后 效果 影响
  • 简介:目的总结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结果71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皮瓣的适应证.

  • 标签: 带蒂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面 适应证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采取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创面,针对手部深Ⅱ度至Ⅳ度创面,筛选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5例不同原因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移植及复合皮移植等方法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几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刃厚皮片移植优良率45.6%,刃厚皮片移植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爪形手”、瘢痕挛缩、关节畸形等。皮瓣移植优良率100%,术后功能较好,外观优良。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及复合皮移植效果接近,优良率为90%~94%。结论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较好方法之一,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和复合皮移植,术后经过良好的康复锻炼,手部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尽量避免使用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 标签: 深度烧伤 移植 复合皮移植 康复
  • 简介: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手部创面的手术方式除了短缩缝合、皮片移植、还有带血管蒂皮瓣移植等Ⅲ,此类术式均具有一定的组织破坏性,并发症也不少。近4年,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在疮疡方面的治疗经验,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部创面,获得满意疗效,从而弥补了西医术式的不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部创面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前臂皮瓣质地优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其已成为修复手部创面的主要方法.桡动脉或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需牺牲前臂一组主干血管,目前已很少应用[1].我们于1995年至今,采用六种不带主干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84例85处,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带主干血管 前臂皮瓣 手术修复 手部创面 皮肤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真皮修复手部严重烧伤创面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真皮修复治疗的20例手部严重烧伤患者为此次研究研究的观察对象。予以患者综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创面瘢痕情况(皮肤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进行评估,并且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色泽评分、血管分布评分以及柔软度评分依次为(1.43±0.72)、(1.57±0.48)、(1.37±0.94);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估优良率为,优70.00%(14/20),良25.00%(5/20),差5.00%(1/20);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1例为创面渗血。结论:对手部严重烧伤患者实施人工真皮修复治疗后应用综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真皮修复 手部 严重烧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因手部创伤而在我院行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88例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在术后护理的价值与应该注意的事项。结果有86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一期创面愈合,无不良反应,且其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结论术后护理对于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来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修复 手部创面 术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2017年3月收治1例机器绞压致右手严重毁损伤患者,第1~5指不同程度缺损,掌、背侧均有大面积创面,分期手术分别进行创面修复、手再造以及功能重建和外观整形,最终完成了第1~4指的再造。术后3年随访,右手恢复了良好的手功能和外观,足部供区也保留了较好的功能和外观。

  • 标签: 毁损伤 手再造 3D打印技术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应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血管蒂的肱骨远端外侧骨皮瓣、骨肌腱皮瓣、Flow-through皮瓣、双叶皮瓣等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7例,7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及掌、指骨骨缺损,同时伴有肌腱缺损1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缺损2例,伴有相邻手指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2例皮瓣臃肿二期给予皮瓣修整。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12~42(平均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2例。结论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复杂创面,可一期同时重建缺损的掌指骨、肌腱、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切取双叶皮瓣可同时修复2个相邻手指的创面,该皮瓣有望成为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复杂创面的主力皮瓣。

  • 标签: 臂外侧皮瓣 手部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手部外伤后常有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影响了功能及美观,所以患者对手部缺损修复的要求较为强烈。而施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就我科自1994~2003年期间收治的手部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组织缺损300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薄型皮瓣 皮蒂 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神经浅支为蒂的逆行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手部爆炸伤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8例手爆炸伤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逆行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转移覆盖手部创面。结果18例患者皮瓣及植皮全部或大部成活,2例因静脉回流受阻,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水泡给予刺破引流,保护表皮,后期痂下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皮瓣外形满意、色泽、弹性及感觉好,无需行皮瓣修整,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逆行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爆炸伤创面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为修复手背及手指爆炸伤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 标签: 逆行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爆炸伤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在各种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相对于其它手术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对48例不同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患者,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情况,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优越性及局限性。结果45例皮瓣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皮瓣缺血性坏死,成活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恢复优良。结论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外观好、抗感染力强、抗磨擦能力强、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这种手术方法简单且容易掌握,一次手术即可修复创面

  • 标签: 深度创面 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探讨实时定位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我们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患者12例。术前建立3D骨-血管-皮肤模型,模拟吻合血管,观察吻合口匹配情况。设计皮瓣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将3D模型投照于术区,实时观察虚拟血管走行,依其方向探查穿支,观察虚拟图像和实际解剖所得穿支定位符合情况。采用皮瓣晚期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2例游离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按皮瓣晚期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3例,良7例,可2例。术中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虚拟穿支走行与实体解剖完全一致,图像重合率为100%。结论混合现实技术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可以获得实时而精准的穿支定位。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损伤 混合现实技术 穿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4.0 cm×3.0 cm,均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术前行双下肢CTA检查并应用Mimics 20.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用软件设计胫前动脉穿支皮瓣并模拟切取。术中按设计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2.5 cm×2.0 cm~4.5 cm×3.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并评估肢体恢复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表(DASH)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8例,静脉危象1例,探查并重新吻合后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肢DASH评分2~15分,平均6.4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1例,感觉无异常。结论数字化技术可精确定位穿支血管,实现胫前动脉穿支皮瓣的个体化设计,适用于手部中小创面的修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手外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利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修复手背与环指背侧不规则创面1例;修复手背桡侧与环、小指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示、中指中节及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侧方创面1例,创面大小为4.3 cm×1.8 cm~9.2 cm×5.3 cm,均为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2.0 cm~9.5 cm×5.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15个月,成活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再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可同时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隐蔽,瘢痕轻,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手部2个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双叶皮瓣 手外伤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