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修复.结果71例完全成活,3例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的适应证.

  • 标签: 带蒂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面 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逆行移植修复手部指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应用进行手部指端创面修复治疗的15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存活及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移植皮成活率达到100%,仅有2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度为(44.34±9.72)°效果比较满意。结论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部创面 带蒂皮瓣 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外伤术后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内接收的手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25例,入选患者均进行手外伤手术,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13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2例接受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外伤术后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内接收的手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25例,入选患者均进行手外伤手术,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13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2例接受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1994年Morimasa报道了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的临床应用经验,1994年Morimasa[2]首行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治疗20例踝周及足跟部疾患

  • 标签: 伴行 岛状 带腓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160例,全部患者均行术,根据术后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减轻,痛感无法忍受和剧烈疼痛级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观察组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手外伤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显著的减轻作用。

  • 标签: 手外伤 护理 疼痛 皮瓣术
  • 简介:指部皮肤缺损的修复近年来有很大进展。对伴有骨及肌腱外露的指背皮肤缺损,有报道用筋膜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3月至今应用筋膜修复指背皮肤缺损12例,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指背皮肤缺损 筋膜瓣 修复 筋膜蒂 指部 肌腱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加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供)区皮肤护理、术前心理行为辅导。术后护理包括患肢制动、移植区及供区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9例完全成活,1例远端2cm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是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足部和踝部 外科皮瓣 移植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伴行血管部各成分对血运的影响。方法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切取后美兰灌注法,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积和着色度,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部成分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L16^215正交实验和分析。结果隐神经伴行动脉、静脉及其交互作用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皮肤、深筋膜、神经、神经营养血管网的2~5部分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隐神经伴行血管及其支是该的营养血管,皮肤、深筋膜、神经、神经营养血管内的2~5部分对血运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 标签: 隐神经 血管蒂 血运 岛状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深筋膜
  • 简介:目的:报道小腿后侧逆行筋膜修复下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4病例,共16个,切取小腿后侧逆行筋膜,面积最小3cm×5cm,最大15cm×30cm.结果:13个全部成活,2例缘部分坏死,1例远端10%面积坏死,经清创换药愈合随访10个月~2年,质地优良,外观及感觉满意.结论: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切取方法比较灵活、方便,血运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质地柔软,较薄,供皮面积大,部位隐蔽,感觉恢复好.被称为应用的一次飞跃.

  • 标签: 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 临床应用 组织缺损 应用解剖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旋转门)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旋转门治疗耳甲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旋转门修复耳甲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耳郭 耳甲腔缺损 耳部重建 局部皮瓣 皮下蒂岛状皮瓣
  • 简介:神经营养血管是指以神经周围及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神经营养血管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目的比较拇指指背动脉逆行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同侧拇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45指)进行前瞻性观察,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2组:逆行组24例(24指),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0(39.0±10.7)岁,采用拇指指背动脉逆行修复;顺行组21例(21指),男15例、女6例,年龄18~56(36.5±9.2)岁,采用第1掌背动脉顺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静态两点辨别觉、拇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依据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逆行组手术时间(60.2±5.9)min,顺行组手术时间(71.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1,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逆行组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顺行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感觉均恢复到S3+或S4级,其中逆行组S3+级24例,顺行组S3+级20例、S4级1例.逆行组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9±1.2)mm、TAM为134.8°±8.7°,顺行组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4±1.3)mm、TAM为131.0°±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9、1.323,P值均〉0.05).拇指功能评定,两组优良率均达到100%.患者对修复后拇指外观均满意.结论拇指指背动脉逆行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血供恒定,安全可靠,适用于拇指指端、指腹及指背缺损的修复;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外形更美观,操作更简单、省时,且供区副损伤小,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拇指 软组织缺损 指背动脉皮瓣 1掌背动脉皮瓣
  • 简介: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设计成逆行.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指背动脉
  • 简介:报道了60例晚期下咽癌术后,利用胸大肌移植、修复与重建下咽及颈段食道。通过分析手术操作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等,认为应用胸大肌具有其它不具备的优点,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 标签: 胸大肌皮瓣 下咽癌 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穿支蒂皮瓣 修复 前足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纽扣法"包皮背侧转移术在儿童重型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纽扣法"包皮背侧转移术治疗的重型隐匿阴茎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患儿平均年龄为7岁1个月,年龄范围为3~16岁;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重型隐匿阴茎,阴茎完全隐匿于皮下,可见锥丘内无阴茎显露,腹壁皮肤平面仅能扪及包皮套,年龄范围要求为3~16岁,手术方式为"纽扣法"包皮背侧转移术。分析患儿术后出血、感染、阴茎回缩等并发症情况,采用Boemers标准进行术后评价,评估该手术方式在重型隐匿阴茎患儿的应用情况。结果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oemers标准评价均为良好,家长对阴茎外观满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包皮转移无坏死感染。术后有8例患儿出现转移的明显水肿,6~8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阴茎体均无回缩,无包皮赘生及瘢痕狭窄,无痛性勃起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纽扣法"包皮背侧转移术是治疗重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手术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重型隐匿阴茎皮肤覆盖缺损的问题,具有术后外观美观,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隐匿阴茎 皮瓣转移 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