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护理管理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患者急诊护理,研究组则采取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护理管理。观察2组抢救效率、抢救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住院时间,并观察患者心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呼救至接诊时间、院内急诊停留时间、入院至PCI治疗时间、抢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绿色通道优化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实施紧急绿色通道模式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相关急诊时间(包括中转时间、急诊室时间、辅助检查时间),观察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为17分钟左右,抢救时间在15分钟左右,辅助检查时间12分钟均短于对照组33分钟,26分钟,25分钟;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护理满意度的救援效率得分85分左右、沟通态度得分82分左右、操作技术得分在86分左右、护理服务得分86分均高于对照组80分、76分、80分;且这些数据都具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相关实践数据表明,心脏骤停患者通过绿色通道急诊干预后的实际效果较好,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脏骤停 绿色通道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时间。结果:实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效果确切。

  • 标签: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 急性脑卒中患者 救治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脑卒中造成全球社会经济负担。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因其时间依赖性强而临床应用受限。现阶段我国急性卒中救治仍存在就诊流程落后、卒中专业团队人力不足等各种问题。建立完善的脑卒中绿色通道并保障其顺利运行是推广溶栓治疗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不仅需要明确目标时间、适当调整医院布局及硬件软件投入、重视团队建设、明确岗位职责,更重要的是进行绿色通道流程改进,以“并联模式”替代“串联模式”,同时可结合卒中急救地图发布,院前院内紧密衔接,普及卒中相关知识等措施。我国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近年来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推广上述改革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院前及院内延误,扩大卒中获益人群,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救治率。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建设与改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专科质量指标在绿色通道流程管理中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20例,STEMI患者行PCI 6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质控;将2020年10-12月和2021年1-3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20例,STEMI患者行PCI 60例作为实验组,接受急诊专科质量指标监测管理,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措施落实规范率集束化措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DNT时间护理措施落实率集束化措施和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门球时间护理措施落实率集束化措施监控。结果 实施急诊专科质量指标监测后实验组DNT时间、Dob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入院到心电图采集时间、入院到心脏标志物结果时间、入院到CT时间等六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专科质量指标 时间节点 绿色通道 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建立胸痛中心前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模式进行院前救治期间(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48例,为对照组;并选取我院建立胸痛中心后(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急诊绿色通道急救处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救治时间、急救2h后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用时、首份心电图用时、肌钙蛋白T出结果用时、D-to-B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急诊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效率,缩短其救治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救治效果。

  • 标签: 胸痛中心 管理模式 急诊 急性ST段 抬高型 心肌梗死 院前救治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绿色通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90例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及护理。结果 研究组的从就诊到开始溶栓药物用药时间(DNT)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绿色通道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本医院急性中毒患者中进行选择,共选取100例患者入组,为患者实施双盲法分组,每组50例,分析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基础组利用传统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残疾率、住院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结果:分析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基础组,残疾率低于基础组,存在显著指标对比差异(P<0.05),分析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与基础组对照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中毒 救治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下对患儿采取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遴选52例高热惊厥患儿,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前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后者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急救时间、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分别为26.52±4.26min、3.04±1.42d、25.68±3.64h、5.33±1.04d、36.50±0.32℃,病情稳定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对于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迅速降低体温,确保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救护,从而能够避免患儿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急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下对患儿采取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遴选52例高热惊厥患儿,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前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后者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急救时间、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分别为26.52±4.26min、3.04±1.42d、25.68±3.64h、5.33±1.04d、36.50±0.32℃,病情稳定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对于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迅速降低体温,确保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救护,从而能够避免患儿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急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绿色通道护理模式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治50例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组25例,对其实施常规护理、绿色通道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绿色通道护理模式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5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76例,甲组施行常规急诊急救,乙组施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对比两组救治时间、相关评分。结果:乙组患者第一救治时间更短,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急性脑血管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绿色通道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临床急诊急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科于2020.4-2022.4间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抽选对象,共70例,随机抽签法分组,35例/组,对比组及试验组,前者未采取绿色通道,后者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比较组间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急救效率比对比组优,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较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常规急诊抢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采取急诊绿色通道,可以缩减接诊时间、检查时间及溶栓用时,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神经功能损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生活能力 急诊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急诊绿色通道救护,分为常规组(n=15)、绿色组(n=15)。常规组接受常规救护,绿色组接受急诊绿色通道救护,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常规组,绿色组各项救治时间更短,P<0.05;干预后绿色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能取得满意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颅脑外伤 救治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基层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的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基层医院处理创伤时的救治成功率。方法是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追溯分析,探讨急救绿色通道的开辟过程和救治效果。结果显示,在成功开辟绿色通道后,创伤患者中随着创伤严重程度的提升,患者出现的死亡率也增加,总救治成功率为75.5%。得到的结论是,基层医院通过建立急救绿色通道能够有效促进严重创伤的救治过程,保障救治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间在我院开展急诊治疗的84例高热惊厥患儿,分配到对照和研究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也比对照组23.81%低(P<0.05);研究组急救后患儿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急救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95.24%比对照组73.81%高(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意义较大,可显著优化患儿临床指标,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 急诊 小儿高热惊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在青年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前来我治疗心脏骤停的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80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绿色通道急救处理,后者接受常规方式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时长、辅助检查时长及术前时长的差异。结果: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转运时长、辅助检查时长及术前时长分别为(6.70±1.33)min、(22.20±3.45)min、(42.50±7.51)min,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员可以为心脏骤停青年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干预,以显著缩减患者辅助检查、转运以及术前耗费时间,以便患者可以及时获得救治,具有临床普及价值。

  • 标签: 绿色通道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心肺复苏患者产生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急救中心处置的具有猝死风险患者120名基本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其中包含心血管疾病患者89名,非心血管疾病患者31名,对患者的心血管基础疾病、开始复苏时间以及开始电除颤时间和是否建立高级气道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对患者心肺复苏产生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患者如果年龄在50岁以下并且不合并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始复苏和电除颤的时间在6分钟以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反之则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心肺复苏时,导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并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效果分析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