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不足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48例脑不足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加用多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脑不足病人心理护理,可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满意率。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后的变化及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检查,测量前列腺大小,以估算出的重量为标准将130例患者分为4组:A组(≤25g),B组(26~50g),C组(51~75g),D组(≥76g)。测量4组患者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30例患者中27例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对比栓塞前后患者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腺重量的变化。结果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参数比较,4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指标与前列腺重量呈正相关。行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及1年时复查,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腺重量等指标均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加,尿道前列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内径增宽,血管阻力增大。阻断尿道前列腺动脉能使前列腺增生组织的明显减少,并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有利于缓解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动脉 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踝上皮瓣的解剖特点,总结后踝上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为后踝上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10月收集8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胫后动脉在小腿下段内侧的皮穿支及其营养腓肠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情况;观察腘窝外侧皮动脉穿出部位、走行、分布及与胫后动脉踝上穿支吻合情况,测量腘窝外侧皮动脉长度及直径。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采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的1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9岁,平均33岁;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3例,足踝部7例,足底负重区5例。15例患者均采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有骨折者骨折临床愈合后3个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8侧下肢标本观察示,胫后动脉在小腿下段发出2~4支肌间隙皮动脉,均有分支向外上方走行,供应腓肠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腘窝外侧皮动脉间有确定的吻合支;均见腘窝外侧皮动脉,起于股骨内外髁连线上方(1.8±0.47)cm处,于腘窝后正中线外侧(1.1±0.14)cm处穿出深筋膜并沿腓肠肌外侧头表面下行;腘窝外侧皮动脉均与腓肠外侧皮神经伴行,腘窝外侧皮动脉全长(14.21±3.89)cm、直径(1.23±0.24)mm。临床应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2例远端部分坏死。12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皮瓣质地及外观良好,术后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4例。结论后踝上皮瓣血管蒂位置相对隐蔽,外伤后不易损伤,且修复范围大,成活率高,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后踝上皮瓣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温针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对温针灸在椎-基底动脉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针对某医院临床病例,对温针灸与常规针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6次为一个疗程,在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症体征进行了观察,从而了解到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强。结果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为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在椎-基底动脉不足眩晕疾病中发挥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温针灸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疏通在慢性脑不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脑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疏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疏通治疗慢性脑不足,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疏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参川芎嗪 疏血通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不足在社区中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我社区医院被诊断为慢性脑不足的患者24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奥扎格雷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为9例、显效率为75%,有效为1例、有效率为8.3%,无效为2例、无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为6例、显效率为50%,有效为1例、有效率为8.3%,无效为5例、无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慢性脑不足患者而言,使用奥扎格雷针进行治疗与基础治疗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社区医疗 奥扎格雷针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步长脑心通,对照组25例给予尼莫地平,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适用于临床。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步长脑心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春西汀用于治疗慢性脑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诊治疗的慢性脑不足患者186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其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组93例,使用常规用药曲克芦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采取静脉滴注,每天1次,一次0.5g,治疗14d;实验组93,使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用药规格妹子一次,一次20mg,采取静脉滴注,治疗14d。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4d后,其有效率对比情况,实验组以总有效率87(93.55%)高于对照组72(77.42%),经统计检验后,P<0.05,表明长春西汀用于治疗慢性脑不足,效果显著。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脑不足的过程中,使用长春西汀代替传统用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症状,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可在临床治疗慢性脑不足症状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长春西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不足患者64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给予护理干预,运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护理后对两组患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头晕发生频率和头晕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不足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3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0名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的4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服务的方式,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HAMA)、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服务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效果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