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不足心电图并探讨临床诊断原因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取怀疑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7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都异常30例,都正常20例,37例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但却是冠心病患者,13例异常静息心电图且阴性动脉造影。结论研究分析这100例冠状动脉不足的心电图可知,冠状动脉不足不单单由冠心病引发,也存在其他病因。

  • 标签: 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泛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表现为低密度小肝癌10例,共12个病灶的CT征象。结果平扫病灶边缘模糊不清者8个,边缘清楚者4个;瘤内均匀性低密度者9个,瘤内不均匀密度者3个。增强病灶边缘模糊者2个,边缘清楚者10个,同时病灶边缘轮廓欠规整;瘤内均匀者5个,瘤内不均匀,有斑点状更低密度区者7个。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低密度泛小肝癌的CT特点是平扫病灶边界模糊,增强后病灶边界变清楚并轻度不规整,同时瘤内密度不均,有多个斑点状更低密度区,根据该特点与肝脏的其他低密度病变进行鉴别。

  • 标签: 小肝癌 泛血供 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开封市近几年来的血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6年至2011年血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结果血量呈较高百分比趋势上升,全供应量逐年递减,成分应用推广成绩显著。结论在临床用血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血站系统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控,保障临床的用血需求。

  • 标签: 供血 趋势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的变化,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3月、6月进行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的变化情况。结果行血管造影后可见子宫肌瘤为富含血管的良性肿瘤,丰富,由双侧的子宫动脉。行选择性的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肌瘤被阻断,瘤体缩小。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月经量、月经期的恢复正常率为98%,贫血症状改善,子宫体积和瘤体明显缩小.结论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 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探索一体化的路子,保证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方法统一设立血库,为济源市24家医疗机构储、配、发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人员设备及工作流程符合规范,且资源共享。结论一体化管理体制是我市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供血一体化 供血库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不足(V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VBI患者行TCD检测,观察椎基底动脉流速,并对流速与潜伏期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150例中130例为异常,总异常率为86.66%,血流速度减慢102例,异常率为68.0%。结论椎经颅多普勒的检测为椎-基底动脉不足提供了一个无创伤性、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并能了解血管的血流情况,有利于对轻度椎-基底动脉不足作出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TC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椎基底动脉不足(VBI)定义为椎基底动脉血管渐进性、反复性痉挛、受压或堵塞,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不足所产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椎一基底动脉不足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其进一步发展能引起后循环梗死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逐渐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长春西汀治疗本院60例VBI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长春西汀 疗效 治疗 椎基底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向量(VCG)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和敏感性。方法观察20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变化,并对比VCG变化阳性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改变阳性率。结果T环振幅小于QRS环振幅的0.2者观察组116例,阳性率58%;对照组29例,阳性率29%。此116例中ECGT波改变49例,阳性率24.5%。VCG的改变比ECG的改变的阳性率高。结论VCG的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向量心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血凝功能变化。方法80例有临床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不足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0.75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注,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250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4粒/日,3次/日,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变化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不足的疗效,是治疗基底动脉不足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雷氏丹参片、尼莫地平治疗脑不足的临床疗效,为用药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我所于2009年6月份至2010年6月份收治的38例脑不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针对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对症治疗,针对观察组应用雷氏丹参片。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依据无效、有效、显效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脑部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共5例治疗无效,8例治疗有效,6例治疗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7%。观察组共1例治疗无效,6例治疗有效,12例治疗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两组的临床效果之间存在显著不同,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脑部血流速度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部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不足患者,相较尼莫地平这一药物来说,应用雷氏丹参片,可以显著改善临床体征,增进脑部血流速度,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更为突出的疗效,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雷氏丹参片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不足头痛头晕等疗效.方法108例患者均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连服3周,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头晕变化,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前后颅内动脉变化。结果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不足头痛、头晕有效率达91.7℅,能双向调节脑不足患者的脑部血流异常,减少脑血流速度的不对称性。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调节脑不足引起的脑部血流异常,显著改善头痛、头晕等症状。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脑供血不足TCD头痛头晕
  • 简介:摘要观察68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所致的头晕或眩晕、头痛、偏身感觉异常或单侧面部麻木的治疗效果。临床以天麻素配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数据统计分析P<0.05。天麻素有抗眩晕、镇静、安眠、抗惊厥、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从而能改善微循环、改善大脑、缓解眩晕头痛等症状。天麻素无毒副作用、它的推广运用对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应有积极作用。天麻素作为“中药西用”是传统中医药在现代药理研究指导下运用于临床的科研结果。

  • 标签: 天麻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椎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检出异常47例,占78.33%;单侧血管病变39例,占82.97%,双侧病变8例,占17.02%。其中检出血流频谱异常者34例,占72.34%;局部斑块导致狭窄者2例,占4.26%;检出椎动脉走行迂曲6例(12.77%),单侧闭塞1例(2.12%),发育异常4例(8.51%)。显示椎动脉彩超检测椎动脉病变与椎基底动脉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不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椎动脉彩超检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孤立性肺结节在64排螺旋CT中构建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45例,通过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其进行灌注扫描,通过观察其密度值、PH、S/A值以及联合血流模式来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变性质,并以此来研究构建的价值。结果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其PH与S/A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且其灌注值与良性结节相比明显更高。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构建模式对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进行区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64排螺旋CT 血供构建
  • 简介:目的利用SPECT-CT观察不同分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变化和股骨头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SPECT-CT检查资料,股骨颈骨折采用Garden分型,并将股骨头分为外上方(A)、外下方(B)和内下方(C)三个区域,分别计算患/健股骨头核素比值和三个区域与健侧股骨头核素计数比值,比较股骨颈不同类型骨折、同种骨折股骨头不同部位的变化。结果GardenⅠ、Ⅱ、Ⅲ和Ⅳ型患/健比均值分别为:2.6、1.7、0.7和0.4(F=2.34,P〈0.05)。股骨头外上方、外下方和内下方与健侧股骨头的核素比分别为:(GardenⅠ型)1.9、3.2、2.4(F=3.85,P〈0.05),(GardenⅡ型)1.3、2.3、1.6(F=4.56,P〈0.05),(GardenⅢ型)0.3、0.9、0.5(F=3.47,P〈0.05),(GardenⅣ型)0.1、0.6、0.3(F=2.73,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股骨头破坏越严重,尤其是股骨头的外上方部位下降程度最为明显。

  • 标签: SPECT-CT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