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AS)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38例AS患者作为病例组,38例体检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提取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用PCR的方法检测CD86、CD28、CTLA-4、CD80 mRNA的表达。结果:病例组的共刺激分子CD86、CD28、CTLA-4、CD80 mRNA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AS患者 共刺激分子 免疫系统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4期
  • 机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前不久宣布,2014年该院已拨款790万美元,资助25个研究小组开展单个细胞的研究,这是在细胞尺度上个性化疗法研究的一部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个牙缺失的种植义齿修复方法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单个牙缺失的种植义齿修复治疗20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枚种植体中,中切牙12枚,侧切牙5枚,尖牙2枚,前磨牙1枚。20枚中很满意14枚,较满意6枚,无不满意。结论采用种植义齿修复具有独特的优点,逼真自然,舒适美观且使用方便。种植修复已渐渐的成为单个牙缺失修复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单个牙缺失 种植义齿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的患者采集过程中出现乳糜血后所采用的方法及体会。方法收集我科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之间的800例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的患者中20例患者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乳糜血后对其进行的处理,经过相应处理20例患者所采集的成品细胞质量未受影响。结论在采集外周单个核细胞出现乳糜血后,给予相应处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乳糜血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个牙缺失使用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修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对136例牙缺失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患者均是一颗牙缺失,一共有136颗缺失牙,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68例,68颗牙。对照组使用固定桥修复治疗,研究组使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06%(66/6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2.35%(56/68),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单个牙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相比于固定桥修复治疗的效果要更加优秀,安全性也更高,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列缺损 固定桥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个牙缺失使用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修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对136例牙缺失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患者均是一颗牙缺失,一共有136颗缺失牙,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68例,68颗牙。对照组使用固定桥修复治疗,研究组使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06%(66/6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2.35%(56/68),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单个牙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相比于固定桥修复治疗的效果要更加优秀,安全性也更高,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列缺损 固定桥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总共55位患者采用了63个单个种植修复体。在二期手术时放置暂时树脂冠(n=25)或在永久冠戴入前利用愈合基台(n=38)使软组织恢复。用估测单个种植修复体周围邻间隙粘膜大小作为指数来评价冠戴入2年后龈乳头的大小。结果表明,利用暂时冠恢复软组织形态比单独用愈合基台要快一些,但是在行使功能2年后,单个种植修复体周围的龈乳头大小相同。而且,一年后种植体边缘骨缺失平均为0.9mm,二组之间没有发现存在差异。本文资料集中显示了在种植牙科中对于评估为改善牙龈美学效果而采取的不同的临床方法时需要更为科学的数据。

  • 标签: 牙种植 树脂冠 恢复 牙龈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牙修复单个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2017年5月到2018年11月本院收诊的80例单个牙缺失患者,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口腔种植牙修复疗法)与对照组40例(固定桥修复疗法),比较2组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疗法可有效提高牙缺失患者临床疗效与预后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效果 牙缺失 口腔种植牙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状RNA(circRNA)在痛风患者PBMCs中的表达谱,探讨circRNA在痛风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4例急性期痛风患者(AG)、24例间歇期痛风患者(IG)以及24名健康体检者(HC)外周血标本。随机选取3例AG、3例IG、3名HC,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其PBMCs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选择两两对比组间差异倍数较大的6个circ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所有72例研究对象PBMCs中验证了它们的相对表达量。对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变化倍数>1.5,P<0.05)进行了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及预测了其与微RNA(miRNA)的相互作用。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芯片数据显示,与HC组相比,AG和IG组分别有116个和4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与IG组相比,AG组有10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2) RT-qPCR验证的6个circRNA中,5个基因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其中hsa_circRNA_105034在AG组中表达量相对于IG及H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G组5.17(4.60),IG组1.68(2.39),HC组0.90(0.73),AG组与IG组(Z=-4.413,P<0.01);AG组与HC组(Z=-5.052,P<0.01)]。(3)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GO分析发现差异circRNA主要参与DNA的转录调控、细胞的正性调控及蛋白质修饰等;② KEGG通路分析发现它们可能参与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③ circRNA与miRNA的结合位点预测提示痛风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通过靶向miRNA-146a、miRNA-302b和miRNA-23a等分子影响其炎症反应。结论痛风患者PBMCs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与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环状RNA 痛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单个切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个切牙缺失患者28例,基牙邻面和树脂牙预备沟槽,利用Super-bandC&B粘接剂直接粘接修复。结果28例修复体经3年观察,使用情况良好,未见松动脱落,基牙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和适应证,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单个切牙缺失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粘接固定义齿 单个切牙缺失
  • 简介:肿瘤病人在手术、放疗及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肿瘤细胞负荷低,此时运用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是肿瘤患者在应用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进行单个核细胞采集(简称单采)时,常常因为化疗后血管细,血管弹性差,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或因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导致血液流速缓慢,机器出现低血流报警,而导致单采不能正常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运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导管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单采,使整个单采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细胞分离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导管 细胞采集 护理 过继性免疫治疗 股静脉穿刺置管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目的探讨美学区单个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临床疗效。方法7例上颌单个无法保留患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当日制作并戴入临时树脂冠,6个月后复诊取模,选择合适基台制作永久金属烤瓷或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体戴人后1年复诊.比较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周牙槽骨变化分别为(0.79±0.48)mm、(0.71±0.46)mm:刚戴人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PES值分别为(8.6±1.3)和(11.1±1.8),Walcoxon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可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效果随着戴人时间增长可得到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即刻种植 即刻非功能修复 红色美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颌单个前牙即刻与延期微创拔牙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上颌单个前牙患疾无保留价值的患者80例,共80颗上颌中切牙。根据拔牙后修复方法分为即刻修复组(42例)与延期修复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修复区周围软组织情况、牙槽骨吸收水平、美学效果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年后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第12个月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高于修复后第1、3、6个月,且第1个月高于第3、6个月,低于第12个月(P<0.05);两组患者第3、6、12个月的mSB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月时即刻修复组mSBI高于延期修复组(P<0.05)。即刻修复组第1、3、6、12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P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修复组第1个月时PD高于第3、6、12个月(P<0.05);即刻修复组第1、3、6、12个月的PD均低于延期修复组患者(P均<0.05)。两组患者第12个月时牙槽骨吸收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修复组第6个月时牙槽骨吸收水平低于延期修复组(P<0.05);两组患者第6个月时牙槽骨吸收水平均高于第12个月(P均<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与各级美学效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延期修复,微创拔牙后即刻修复的牙槽骨吸收水平较少,修复结束后并发症较少,美学效果评分更佳。

  • 标签: 修复 微创拔牙修复 牙槽骨吸收水平 美学效果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抗凝剂保存的外周血对培养γδ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获得知情同意的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45岁。常规无菌抽取新鲜外周血15mL。将其外周血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中(即肝素钠组、细胞保存液组、EDTA组),并立即处理培养细胞,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0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结果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程中.EDTA组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增殖明显,在第14天细胞增殖倍数最大分别为137.00%±1.44%和99.00%±1.45%,且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2.7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3.871,P=0.003;t=2.744,P:0.021;t=2.261,P=0.047)。结论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γδT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保护γδT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

  • 标签: 抗凝剂 ΓΔT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肝素钠 细胞保存液
  • 简介:[摘要]目的: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提取新鲜分离骨髓细胞,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脊髓功能恢复、神经再生、新生血管形成及长期预后。方法:试验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研究中心进行。实验水平:生物安全一级。试验材料:SD大鼠体重量为200~220 g的洁净级,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处理时应符合动物伦理规范。取大鼠胫骨和股骨干的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备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建立大鼠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细胞组(n=10):脊髓充分横断T9~10后,椎管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模型+ DMEM组(n=10):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 DMEM。假术组(n=10):只在T9-10棘突和椎板上剪除,对脊髓无损伤,逐层缝合。检测宿主脊髓移植细胞存活状况, BBB评分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假术组的评分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没有显著的差别,都是正常的。模式+ DMEM组评分0,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脊髓模型+细胞组在2、4、6、8周均呈逐步恢复状态。结果表明: DMEM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脊髓挫伤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直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病理情况,预测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分布,为下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4年10月—1999年10月行根治性切除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单个淋巴结转移,分析转移淋巴结的解剖位置,推断直肠癌SLN分布情况。结果:68例患者共计淋巴结720枚,平均每例10.59枚(3~26枚)。单个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肠旁淋巴结转移(肠旁组)52例(76.5%),中间淋巴结转移(中间组)12例(17.6%),中央淋巴结转移(中央组)4例(5.9%)。非肠旁组织转移的"跳跃"转移(SM)共计16例(23.5%)。随着直肠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肿瘤直径的增大以及分化程度的变差,SM亦呈升高趋势(P〈0.05),SM与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大部分直肠癌SLN分布于肠旁,极少部分可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

  • 标签: 直肠肿瘤 前哨淋巴结 跳跃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