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对于新护士没有明确的定义标准,且暂无全国通用的《新护士职培训方案》。新护士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质量。因此,对新护士进行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 标签: 新护士 入职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路以及改良Stoppa路,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路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路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元、世纪、年、月、日、时刻、计数和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25%-30%不要写成25-30%;(10.44±2.12)%不要写成10.44%±2.12%。

  • 标签: 数字用法 统计学符号 阿拉伯数字 出版物 位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路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路。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腋下路与胸乳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经胸乳路,而观察组术中采取经腋下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少,且P<0.05。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采取经腋下路与胸乳路相比的效果更显著,即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 经腋下入路 经胸乳入路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路及TC-TT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路手术治疗相比TC-TT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 经颞叶皮质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柳州市区园儿童矮小现状调查,为儿童矮小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柳州市区2017年全年13719名园儿童为研究对象,评价其中的儿童矮小情况,并根据其身高、体重,明确其身高与体重比,回顾分析矮小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13719名园儿童中男性矮小占到2.88%,女性矮小占到2.26%,男性矮小高于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矮小中62.08%为营养正常,27.53%为轻度消瘦,8.14%属于营养不良,2.25%属于肥胖。结论柳州市区园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儿童矮小,多数矮小儿童营养正常,应进一步明确营养外的其它因素,便于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柳州市区 入园儿童 矮小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李 欣.手术治疗旋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217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我们采用后外侧路治疗肱骨外髁骨折,多采用肘外侧路手术内固定治疗[1]

  • 标签: 入路 外髁 外侧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DDH低位脱位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路与后外侧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的72例DDH低位脱位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直接前放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及格率达到91.7%,高于对照组的69.4%;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低位脱位(Crowe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后外侧路而言,其术后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直接前放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路的选择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路(DAA)与直接外侧路(D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83例患者。分别在DAA(92例)和DLA(91例)路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功能情况和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18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DA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LA组[(206.4±64.6)mlvs(414.0±131.4)ml,P<0.001;(208.4±50.9)mlvs(299.6±50.8)ml,P<0.001]。DA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DLA组[(11.3±5.6)d(16.5±5.7)d,P<0.001]。DA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髋外展肌力矩及单腿站立试验结果均优于DLA组(P<0.001),但术后6、12个月的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的转弯,上、下楼梯,坐下,穿袜能力均优于DLA组(P<0.001)。两组患者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LA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早期髋关节功能更好等优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侧卧位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培训在医院新职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新职护士49名,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比培训前后新职护士的考核成绩。结果新职护士经培训后,其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职护士采用规范化培训,能够提升新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型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路与髌下路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路组(A组)、髌下路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路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联合手术路治疗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联合手术路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17例。跟踪随访24~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最后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以及颈椎的屈伸范围、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1.8。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o,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联合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可获得彻底地减压,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 标签: 颈椎,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日益全球化,环保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将直接关系到地球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在环保教育方面,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 标签: 环保 教育 国外 全球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职护士安全态度认知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后期有针对性的对新职护士进行安全态度认知的培训,提高新职护士的安全态度认知。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9月在我院妇科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安全态度认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3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查对制度未落实发生率为 20.0%,药物需加错误发生率为 30.0%、医嘱执行错误发生率为 20.0%,以及皮下药物漏执行 30.0%。另外,新职护士安全态度认知在团队协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工作条件、压力感知六个方面中得分最高的是安全氛围,得分最低的是压力感知,说明新职护士普遍感觉医院的环境较为安全,护士普遍感觉压力较大。结论:新职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查对制度未落实、药物需加错误、医嘱执行错误、皮下药物漏执行等方面,新职护士普遍感觉医院的环境较为安全,护士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因此,在新职护士的培训中应该注重对护士进行制度、护理方法的讲解,同时还需注重对护士压力的排解。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让护士能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安全态度认知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