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60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同时测定这些患者的血清中CA125、CA153和ADA的水平。根据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CA125、CA153和ADA的阳性率分别为70%、65%和80%。联合检测CA125、CA153和ADA的阳性率为95%。与单独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提高。结论:CA125、CA153和ADA的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管理策略。然而,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验证这些结果的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腺苷脱氨酶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新兴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4例疑似流行性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毒分离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免疫层析法 快速检测 甲型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是甲状腺髓样癌(MTC)最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人群筛查中0.3%~5.9%的人降钙素升高;当降钙素>100 pg/mL时基本可以确诊MTC;术前降钙素及癌胚抗原水平可反映肿瘤负荷、辅助疾病的诊治:当降钙素>200 pg/mL、癌胚抗原>30 ng/mL时约1/3以上患者有侧颈淋巴结转移,当降钙素<500 pg/mL时鲜有患者出现远处转移,而当癌胚抗原>100 ng/mL时远处转移比例可达75%;在遗传型MTC中降钙素<30 pg/mL时肿瘤多局限在腺体内、不发生转移。手术后多数患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水平可在1月内降至正常,初始疗效反应评估时,无结构复发患者术后血清降钙素降至不可测、癌胚抗原降至正常者预后好,未来极少会出现死亡且鲜有复发;而随着术后降钙素水平增高,患者局部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风险也将增加;降钙素、癌胚抗原倍增时间(Ctn-dt、CEA-dt)可反映疾病预后,当其<0.5年时患者多会死亡。

  • 标签: 甲状腺 癌,髓样 降钙素 癌胚抗原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从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透视中职预防保健工作。方法:对2020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中职学校新生予以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验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调查结果明确到,中职学校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不断的下降,经过接种乙肝疫苗能够保护的人数不断的增加。结论: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可以有效的保护及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中职学校应该做好预防乙肝疾病的保健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 标签: 乙型肝炎 抗原抗体检测 中职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Rh抗原检测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结束时间为2023年1月份,研究时间为一年。纳入研究患者的数量为300例,该300例患者均需要输血治疗,为患者提供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提供Rh抗原检测,并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当中有12例患者检测结果阳性,患者的Rh血型系统阳性,有9例,剩余系统阳性的患者数量为3例,分析15例患者Rh阳性检测时,占比较高的类型为DCCee以及DCeee。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后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率达到100.00%。结论:血清不规则体会会导致患者输血期间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为患者提供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避免溶血性输血情况的发生,值得提倡。

  • 标签: 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 Rh抗原检测 临床输血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对各种程度治愈(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的追求不断提高,使得临床上对于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灵敏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文从目前国内外高灵敏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的上市情况,及其在HBV感染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测和停药指导、疗效判定和疾病结局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指出高灵敏检测技术在慢性HBV感染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DNA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900例实验对象,均为2021.04月至2023.04月到医院诊治的腹泻患儿,均接受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900例患儿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后,总共检出阳性560例,阳性率为62.22%(560/900)。男患儿阳性率为62.26%,女患儿阳性率为62.16%,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阳性率为60.87%,6个月~2岁阳性率为74.42%,2岁~6岁阳性率为41.67%,不同性别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蛋花汤样便、黄色稀水样便是主要粪便性状,不同性状粪便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用于腹泻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腹泻的阳性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 粪便 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在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对全长基因进行分离,将基因工程应用于对表达载体Pgex-2T的融合、充足及克隆中,获得带有梅毒螺旋体47×103特异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菌株,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实现充足融合蛋白的获取。利用亲和层次得到纯品。将ELISA应用于检测中,采集非梅毒患者、梅毒患者分别30份血清标本,观察检验结果。结果:克隆、表达、纯化了47×103特异性抗原。ELISA检测30份非梅毒患者的血清均显示阴性,检测30份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阳性,未见特异性交叉反应。结论:通过克隆、表达及纯化得到了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该方法可准确实现对梅毒的检测且操作简单,其应用提高了梅毒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抗原 基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以及血管内生长因子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院内5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三组人群以及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癌分期下和不同分化程度下的糖类抗原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在三组人群的检测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糖类抗原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别达到了(35.39±4.87)U/mL、(293.54±51.05)ng/L,其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不同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下,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水平之间有明显差异,分期越高,患者的糖类抗原125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越高(P<0.05),不仅如此,不同分化程度的相关指标水平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糖类抗原12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高于中分化、高分化患者。结论:糖类抗原125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将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指标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临床筛查,还能够协助鉴别不同分期以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应用。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癌 临床筛查 诊断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Rh抗原分型及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在精准输血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在2020年4月-2023年6月间本院住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将未进行Rh抗原分型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进行Rh抗原分型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进行Rh抗原分型及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以便于精准输血。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抗原分型及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的开展,使得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能够进一步的实现精准输血,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Rh抗原分型 不规则抗体 精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生物肽合成方法分段表达出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小合成短肽,以CCHFV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14B7(IgM)或CCHFV阳性羊血清为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出NP和GP片段上具有抗原活性的最小抗原表位(BCE),并采用邻接法将获得的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与不同地区的CCHFV进行空间聚类,确定BCE组合方式与地理区域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建立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GEX-KG)和带有不完整谷胱甘肽(GST188)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XXGST-ST-1)构建和表达NP片段上6个不同肽段长度的优势抗原表位,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以经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的CCHF羊血清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肽段长度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与IFA检测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CCHFV NP和GP片段共有30个具有抗原活性的BCE,其中NP片段抗原表位集中的核心中间片段NP2(aa 170~305)有6个BCE,两端的NP1(aa 1~200)和NP3(aa 286~482)有9个BCE;GP片段的Gc(aa 1~558)和Gn(aa 533~708)片段有14个BCE和1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长抗原肽(AP),NP片段BC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1%,GP片段对应的同源性为89.1%。在GP片段9个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中,由GnEc1、GnE2、GnE4、GcE3、GcE6和GcAP-4(Ap)6个组合BCE可将15株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CCHFV聚类成亚洲Ⅰ、亚洲Ⅱ、非洲Ⅰ、非洲Ⅱ和欧洲 5个地理类群。构建表达的PET-32a-NP(全长)、PGEX-KG-NP2(aa 170~305)、pGEX-KG-NP2-1(aa 235~275)、PGEX-KG-NP2-1-1(aa 237~256)、pXXGST-1-NP2-1-2(aa 250~265)和PGEX-KG-NP2-1-3(aa 260~276)6个重组蛋白CCHFV NP兔多克隆抗血清(pAb)免疫印迹反应阳性,以33份经IFA CCHF检测的羊血清为参照,以NP2和NP2-1 2个片段构建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最好,敏感度分别为73.4%(11/15)和66.7%(10/15),特异度分别为100%(18/18)和94.4%(17/18),总符合率分别为87.9%(29/33)和81.8%(27/33)。结论CCHFV NP和GP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具有抗原免疫活性的BCE,其中,优势抗原表位在CCHF实验室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出血热病毒,克里米亚-刚果 表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核蛋白 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与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新冠阳性和新冠阴性的咽拭子各100份,时间为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RT-PCR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核酸检测阳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99例、阴性1例;核酸检测阴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0例、阴性100例。以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胶体金法抗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9.00%、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0%。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过程中,可采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原检测 胶体金法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RT-PCR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准确率。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收治数量为78例,全部患者均予以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总结2种检测结果,针对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准确性病原体检出、阳性检出情况实施对照。结果:(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确诊结果阳性48例,构成比61.54%;阴性30例,构成比38.46%。胶体金法结果阳性53例,构成比67.75%;阴性25例,构成比32.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阳性50例,构成比64.10%;阴性28例,构成比35.90%。(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95.83%、86.67%、92.3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胶体金法(81.25%、53.33%、70.51%),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开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效果确切。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元素、凝血指标及糖类抗原的临床检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的人作为常规组,之后分析微量元素、凝血指标及糖类抗原的检验有效性。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凝血功能及微量元素比较有差异,两者比较糖类抗原无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可影响凝血指标及微量元素,不能影响糖类抗原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微量元素 凝血指标 糖类抗原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实施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月,全部患者均予以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分析两组方案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9例,占比37.34%;阴性99例,占比62.66%。间接法阳性67例,占比42.41%;阴性91例,占比57.59%。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阳性63例,占比39.87%;阴性95例,占比60.13%。(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诊断结果灵敏度(94.92%)、特异度(92.93%)、准确性(93.67%)均明显高于间接法(77.97%、78.79%、78.4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予以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间接法 双抗原夹心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细节护理实施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淋巴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的淋巴癌患者设置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设置例数为80例,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的40例患者则采用细节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淋巴瘤患者来说,应在其术后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明显。

  • 标签: 细节护理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 淋巴瘤 效果
  • 作者: 闫玉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检验科 ,安徽 淮南232000
  • 简介:目的:观察人附睾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取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给予对照组HE4检测,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CA125检测,对比两组灵敏度、诊断效果以及特异性。结果:上述各指标对比,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E4联合CA125,对卵巢癌进行联合检测,特异性好,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卵巢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