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利比里亚当局担心国内最新1起埃博拉病例可能起因于性行为传染,呼吁埃博拉幸存者禁欲,在痊愈后3个月内不要发生性行为,或是做好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过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表明心肌细胞为不可逆性坏死,但随着冠状动脉再通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冠状动脉搭桥术(bypass)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开展,人们发现,尽管常规心电图和心肌灌注显像为不可逆性缺血改变,也不一定就是心肌坏死和瘢痕形成,相当部分病例,左心室功能降低是由于可逆性心肌缺血所致,原梗死区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心肌节段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可逐渐恢复功能,这种血流再灌注后可恢复的心肌即称"存活心肌”.由于重建血运后"存活心肌”正常化意味着左室功能的恢复,前瞻性地估计梗死后心肌是否存活对决定是否值得重建血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存活心肌 血流再灌注 检测方法 动态特征 心肌梗死 冠心病
  • 简介:“医生,我到底还能活几个月?”过去,由于许多晚期肺癌患者在确诊后仅仅几个月就死亡,不少患者得知自己被确诊为晚期肺癌时,往往会发出这样无奈的疑问。但值得欣慰的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张力教授日前共同表示,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手段的应用和发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以实现长期存活,目前已经有患者生存期超过6年。

  • 标签: 晚期肺癌 长期存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肺痛 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
  • 简介:目的应用APACHE量表对137名危重老年患者ICU存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存活、死亡患者一般状况及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改变.结果预示ICU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气管插管,而非年龄、性别因素.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长,且健康评估分值较高.存活患者在输氧疗法上存在差异.此外,年龄因素与ICU治疗不相关.结论运用APACHE评分系统能客观地了解危重患者综合状况,为管理者科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奠定基础.

  • 标签: 危重老年患者 存活 影响因素 ICU 重症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在环孢素应用在临床肾移植后,使肾移植的近期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进一步推进了肾移植的发展。但是,肾移植的长期存活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效果。在目前临床医学中,如何提升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已经成为了一项重点探讨的课题。本课题笔者重点分析了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希望以此为肾移植术后实现长期存活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肾移植术 长期存活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左乳腺癌术后7年半,骨转移5年,双肺转移3年。患者于1992年1月20日诊断左乳腺癌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PR(+),ER(-),病理分期Ⅱa期(T2NOM0)。术后给予5-Fu,MTX,CTX及CDDP等辅助化疗6cycle。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双肺转移 骨转移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存活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本文报告2例肾细胞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长期存活患者(例1存活35年,例2存活36年)的诊治情况。例1,男,42岁,于1975年9月以无痛性、间歇性全血尿1月为主诉入院。入院1个月前无诱因突发血尿,无痛,无发热,1d后自行消失,此后3周内先后发生类似全血尿2次,伴有腰胀痛不适,随即入院诊治。

  • 标签: 肾细胞癌 根治性肾切除术 存活患者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肿瘤 转移征象
  • 简介:自从Popovich1976年提出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概念以来,腹膜透析(PD)方法的临床使用率得到较快增长,临床效果也明显提高。目前CAPD患者已占世界透析总人数的14%。根据连续观察5年以上的结果,CAPD与HD对于患者的存活率尚没有明显的差别。另外,腹膜透析的技术存活率也在不断提高,资料表明,虽然持续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达到10年以上的报道还不多.但是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

  • 标签: 腹膜透析 患者 CAPD 存活率 治疗 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状态及术后炎性因子、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取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在大鼠背部依照样布设计4.5 cm2的任意皮瓣。对照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灌胃(LBP0组),实验组术后用200、400、800 mg/(kg·d)LBP灌胃,分别为LBP200、LBP400、LBP800组,持续时间为2周。记录各组大鼠皮瓣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炎性渗出、水肿、皮瓣张力、皮温及坏死。各组分别于术后0.5、1、3、5、7、10及14 d随机选取3只大鼠测算皮瓣存活面积。切取皮瓣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皮瓣组织中TNF-α、Caspase-3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大鼠背部任意皮瓣造模后3 d,各组皮瓣创面均可见不同程度渗血及肿胀,部分皮瓣逐步出现暗红至青紫,术后7 d皮瓣坏死逐渐显现,术后10 d坏死边界渐清晰,术后2周坏死区域结痂翘起。各组大鼠术后1周内,皮瓣存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LBP800与LBP0组相比,TNF-α因子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10 d差异更明显(P<0.01)。术后5 d,LBP400与LBP0组相比,TNF-α因子mRNA表达量也存在差异(P<0.05);LBP800与LBP0组相比,Caspase-3因子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P<0.05),且术后14 d两组差异更明显(P<0.01)。术后7 d,LBP400与LBP0组相比,Caspase-3因子mRNA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LBP干预可显著降低皮瓣炎性反应因子及凋亡因子的mRNA表达,有助于降低皮瓣组织坏死的风险,改善皮瓣存活微环境。

  • 标签: 动物实验 大鼠 外科皮瓣 枸杞多糖 炎性因子 凋亡因子
  • 简介:简介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基础理论和移植后的转归。重点介绍了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所必须考虑和改进的因素,如供区因素、受区因素、取脂方法、药物因素、营养因素、处理因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移植存活率逐渐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必将在整形美容外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 存活率 影响因素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5期
  • 机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埃博拉病毒不仅可在康复者精液里长时间存活,还能在康复者的眼睛里存活。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凸显了对康复者进行眼部检查的必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缺血 心肌存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温度对树突状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临床树突状细胞疫苗的贮存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单核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置于-80℃和液氮中的温度下贮存。不同的时间复苏,苔盼蓝染色计算树突状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在一周之内树突状细胞在-80℃和液氮中冻存复苏后,活细胞数85%以上,四周后在液氮中存活的树突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80℃冻存的细胞。结论液氮中适合长期保存树突状细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冻存 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双胎中一胎胎死宫内及存活儿的实际影响情况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的双胎正面分娩的相关病例资料作为常规组,再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共选择了70例,每组都为35例。结果:对两组产妇及胎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临床异常状况的对比,常规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双胎中一胎胎死宫内来说,会大大增加各种风险,严重影响存活儿的生存质量,需要对产前评估加强重视,尽可能做好事前预防。

  • 标签: 双胎 胎死宫内 存活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pcD2/hVEGF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分2组,每组12只。在鼠背部制作蒂位于尾侧的缺血皮瓣(7cm×1cm)。实验组皮下注射pcD2/hVEGF,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7天观察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和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组中pcD2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cD2VEGF能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 标签: 基因治疗 缺血皮瓣
  • 作者: 王世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浙江宁波  3152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存活心肌行以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5例(255个心肌节段),所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涉及到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磁共振心肌灌注首过时相扫描、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扫描,并对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结果,对磁共振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的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对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识,P>0.05;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相比,应用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检出的节段多,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存活心肌行以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