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术后产生第二下颌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颌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 标签: 下颌角截骨 数字化设计 修复外科 定量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联合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假体植入隆颏一次性面下部轮廓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8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8例女性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岁),均一次性完成下颌联合MEDPOR假体植入隆颏面下部轮廓成形术,定期随访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8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2 h,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患者术后血肿致局部瘀斑2周消退外,其余患者术后1周出院。术后经2个月至3年随访,面部比例协调、双侧对称、口腔开闭运动及咀嚼功能正常,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下颌联合MEDPOR隆颏一次性面下部轮廓成形术安全有效。

  • 标签: 下颌骨截骨术 下颌假体植入 隆颏 面下部 轮廓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的精确性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下颌肥大患者1例,女性,27岁,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根据其头颅CT扫描数据制作5个同样的下颌模型。搭建下颌导航机器人系统,将头颅三维数据导入FaceGraph软件形成虚拟三维图像,并按照"理想线"的标准预设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局部表面特征,将其与虚拟三维图像进行配准;机械臂通过信号传输连线将臂间关节角度值传输至主机,在对机械臂空间建模的基础上,运算得出机械臂末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经过以上步骤,将虚拟空间、现实空间的坐标以及机械臂的相对位置进行统一。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由术者操作末端机械臂分别在5个下颌模型上完成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5个模型的总体40个偏差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模型实际线与软件中预设线的偏差情况,并对5个模型各自的偏差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模型间的偏差有无差异。结果在对下颌模型进行模拟的实验过程中,机器人末端铣刀运行平稳,能够根据实验前设定的线行走;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计算实际线与预设线的总体偏差值为(0.92±0.43) mm(95%CI:0.78~1.05 mm),对5个模型后的偏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05)。结论在术者控制下,导航机器人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线精确、稳定地对下颌模型进行

  • 标签: 空间导航 模型 下颌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成双L型术矫正颧骨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唐都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颧骨内推术的3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计算机辅助成双L型26例(计算机辅助组),年龄(28.4 ± 6.6)岁;常规手术9例(常规手术组),年龄(27.3 ± 4.8)岁。计算机辅助组患者行手术导板指引下成双L型,预弯钛板辅助颧骨块就位,钛板、钛钉固定。常规手术组患者行L型,内推后以钛板、钛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不连、双侧不对称)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计算机辅助组比较手术模拟与术后3个月CT的差异。对2组的手术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患者满意度和不对称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计算机辅助组手术时间(85.1 ± 17.8) min,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62.2 ± 11.7)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20);2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发生明显块移位,也未出现明显软组织下垂,常规手术组有1例患者右侧颧骨发生不连,左侧颧骨块部分吸收。计算机辅助组不对称发生率为3.8%(1/26,不要求手术纠正),常规手术组为33.3%(3/9,其中1例要求手术纠正),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9,P=0.046);计算机辅助组患者满意度为100%(26/26),常规手术组为78%(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19);计算机辅助组患者术后CT与手术模拟CT图像显示,颧骨块的位置偏差为(0.21±0.19) mm。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双L型术治疗颧骨肥大,可以实现颧骨的精确块的精确就位,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可降低不连和双侧不对称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颧骨肥大 外科,计算机辅助 截骨术,L型 手术导板
  • 简介:摘要下颌肥大截整形术口内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的方法有下颌直线、多次直线、弧形下颌外板矢状劈开等。由于手术在狭窄的视野内完成,会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髁突骨折、第二下颌等并发症,术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观点,科学评估,微创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文综述了下颌肥大截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的处理。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及下颌缺损位置和注册配准方法对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纳入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共41例,在术前、术后CT三维图像上选取未受病变破坏的特定解剖标志点,统计分析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三维形态变化量。根据下颌重建侧与非重建侧、缺损是否包括髁突以及注册配准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下颌术前、术后三维形态变化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为统计学方法,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平均值范围为1.710~4.977 mm。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时,三维形态变化量(1.671~5.587) mm大于缺损未涉及髁突时的变化量(1.346~4.358) mm,其中下颌宽度、髁突内侧距离及髁突外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中,标志点注册组在髁突内侧宽度与非重建侧下颌长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组(P<0.05),其余下颌三维形态变化指标两种注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航技术辅助下的下颌修复重建,能较为精确的实现下颌三维形态的恢复。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位置时,会明显降低下颌修复重建精确性,标志点注册在下颌髁突位置修复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

  • 标签: 导航技术 下颌骨修复重建 三维形态变化 注册方法 精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涉及下颌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实施下颌边缘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90例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予以下颌边缘性切除术,对照组行下颌骨节段切除术,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记录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手术情况、远期效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与病灶间距、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于术后5年随访成功率均为100.00%,研究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71.11%、复发率为22.22%、转移率为6.67%,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3.33%、20.00%、6.6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随访结束时研究组WHOQOL-100量表评分较之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下颌边缘性切除术治疗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鳞癌 下颌骨 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术中实现快速精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将导向器与面贴紧,顺导针孔钻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矫形后皮质与皮质、面与面的对合情况,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块上下面的面积,股骨远端后方,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和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所有病例导针均置入满意位置,前2枚导针一次置入即成功的10膝,经1次调整达满意的5膝,2次调整的2膝。导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为82.4 s(范围:51~125 s),平均透视1.5次(范围:1~5次)。块上、下面的面积分别为(5.52±0.52)cm2、(5.36±0.49)cm2;术前计划测得块厚度(11.3±1.9)mm,实际截取的厚度为(8.1±1.7)mm。股骨远端后方术前为(85.2±2.6)°,术后为(85.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1,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AKSS、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值均<0.05),力线矫正均在目标范围内。其中3膝发生合页点断裂,处均达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新型角度可调式导向器可以快速准确的按术前计划置入导针,术中无需透视力线、可以保证皮质与皮质、面与面的良好对合,不会造成矢状面畸形,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截骨术 治疗结果 膝外翻 股骨远端闭合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性Ⅱ类高错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颞下颌关节随生长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拍摄锥形束CT(CBCT)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性Ⅱ类高组52例、青少年正常对照组54例与成人性Ⅱ类高组患者50例,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利用NNT viewer 5.1软件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形态、关节窝形态与关节间隙等11项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青少年性Ⅱ类高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青少年性Ⅱ类高组与成人性Ⅱ类高组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性Ⅱ类高组的髁突外形更小,髁突倾斜角更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与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更小(P<0.001)。与成人性Ⅱ类高组相比,青少年性Ⅱ类高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与高度更小,关节窝深度与宽度更小(P<0.001)。结论青少年性Ⅱ类高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在髁突形态及位置、关节窝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随年龄增大,性Ⅱ类高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增大,但盘突关系及生长型稳定。

  • 标签: 青少年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Ⅱ类 高角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所处阶段,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适应证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尺骨干骺端与尺骨干远端斜形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们共收治3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方式不同分为A组(尺骨干骺端)16例、B组(尺骨远端斜形)16例。评价手术前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休息和负重两种状态),采用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A组平均(28.0±2.4)个月、B组平均(27.0±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断端愈合时间为(2.8±0.9)个月,B组(3.9±1.2)个月,A组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B两组术前评分分别为(68.3±7.1)分和(67.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分分别为(90.5±6.9)分和(80.1±7.8)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方式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均能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缓解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尺骨干骺端较斜型断端愈合时间短,骨关节炎发生率低,术后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尺骨撞击综合征 干骺端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颌定位导板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单侧下颌缺损中定位髁突位置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应用下颌定位导板进行下颌骨节段性后腓骨游离移植修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2~65岁。下颌成釉细胞瘤4例,下颌中央性癌2例,下颌牙龈鳞癌4例;Brown Ⅰ类缺损7例,Brown Ⅱ类缺损3例。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方案,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术后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估残余下颌位置与手术设计中对应位置的偏差情况,并通过锥形束CT对比手术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来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结果手术导板在术中均能顺利就位,腓骨瓣均存活,手术时间(482.56±59.83)min。1例患者术后即出现轻度张口受限,张口度2.5 cm,其余患者未出现钛板外露、术创感染、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面容对称,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术后残余下颌位置与术前对应位置相比平均偏差为(-0.69 ± 2.28)mm。锥形束CT结果显示,术后双侧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髁突位置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下颌定位导板辅助游离腓骨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能有效定位残余下颌及髁突位置。

  • 标签: 下颌损伤 重建外科手术 下颌骨缺损 定位导板 下颌骨修复重建 腓骨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下颌肥大截整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的效果。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中心接受下颌整形手术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27(23.23±2.54)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0~29(23.87±2.58)岁。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情况,评估应用效果。干预组30例患者均满意,满意度100%;对照组30例中满意2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均降低,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到下颌肥大截整形手术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 整形 临床路径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下翻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跟外侧壁皮瓣入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中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0例患者,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质量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恢复情况 ,提高患者,从而获得患者满意,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骨外侧壁皮瓣截骨入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青少年不同垂直面型上下颌皮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上下颌前后临床常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6 mm范围内皮质厚度和CT值。分析不同面型间皮质厚度和密度间差异。结果除下颌后部皮质厚度在不同垂直面型间无显著区别外,均表现为高患者皮质厚度和密度显著低于均及低患者。结论青少年高患者上下颌前部皮质厚度较低,上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低,低患者下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标签: 皮质骨厚度 皮质骨密度 不同垂直骨面型 CBCT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骨折术后口腔护理方法的选择及比较。方法 收集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行下颌骨折术的患者 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 n=25)采用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 n=25)采用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以及愈合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 36.00%,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 8.00%。观察组患者的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即感染率越低愈合效果越好,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对下颌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法,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术后的愈合程度极高,值得临床的进一步借鉴和发展。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常规口腔护理方法 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