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及下颌缺损位置和注册配准方法对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纳入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共41例,在术前、术后CT三维图像上选取未受病变破坏的特定解剖标志点,统计分析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三维形态变化量。根据下颌重建侧与非重建侧、缺损是否包括髁突以及注册配准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下颌术前、术后三维形态变化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为统计学方法,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平均值范围为1.710~4.977 mm。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时,三维形态变化量(1.671~5.587) mm大于缺损未涉及髁突时的变化量(1.346~4.358) mm,其中下颌角宽度、髁突内侧距离及髁突外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中,标志点注册组在髁突内侧宽度与非重建下颌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组(P<0.05),其余下颌三维形态变化指标两种注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航技术辅助下的下颌修复重建,能较为精确的实现下颌三维形态的恢复。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位置时,会明显降低下颌修复重建精确性,标志点注册在下颌髁突位置修复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

  • 标签: 导航技术 下颌骨修复重建 三维形态变化 注册方法 精确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颌的正常发育对于整个颜面部的发育非常重要,在男性,下颌发育在16~18岁达到成熟,而在女性人群中则为14~16岁[1]。颅底、上颌下颌的发育紧密关联,下颌骨节段切除术后,使得三者间的平衡关系打乱造成颌面部的异常发育,进而导致严重的颜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如果是青少年下颌长期连续性中断,畸形将更加明显。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缺损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恢复重建下颌外观及功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生不懈的追求。目前,下颌重建术后外观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者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影像评估,但均存在不足,尚无客观统一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客观、有效的外观评估方法是下颌重建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回顾下颌重建的发展历史,综述不同学科对面部轮廓的评估方法与技术手段,旨在为下颌重建后的外观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外貌,身体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缺损的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上颌缺损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修复后功能良好率87.0%(20/23)。结论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缺损的上颌模型,并按照面部对称原则,设计制作出“修复后”的颌模型,以此为模板,从而精确指导个体化上颌塑形,能有效地恢复患者面容。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口腔修复 上颌骨重建
  • 简介: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植部位有大量新生组织形成,材料已大部分吸收,实验组自体颗粒复合奥邦修复材料的体积分数和骨密度与仅用自体颗粒移植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钛网支撑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结构,为下颌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自体颗粒骨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
  • 简介:缺损修复目前正被广泛研究。公认以新鲜自体移植的效果最好。它不仅具有支架作用,而且具有诱导及生成作用。与自体移植相比较,同种异体部分脱矿移植的材料广泛,可以满足形态和数量的要

  • 标签: 骨移植 异体脱矿骨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术后产生第二下颌角伴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颌角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 标签: 下颌角截骨 数字化设计 修复外科 定量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修复组和单纯重建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移植修复。同期行移植重建下颌,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移植重建下颌,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颌骨重建 内固定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究下颌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门诊部收治的45例下颌缺损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予以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修复手术后,43例患者未出现植床感染,植区创口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经全身抗炎治疗及局部处理后创口愈合,植成功率达100%。结论对不同的下颌缺损患者实施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法,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植成功率,促进创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修复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下颌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10月我门诊部收治的 45例下颌缺损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予以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修复手术后, 43例患者未出现植床感染,植区创口Ⅰ期愈合, 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经全身抗炎治疗及局部处理后创口愈合,植成功率达 100%。结论 对不同的下颌缺损患者实施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法,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植成功率,促进创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修复方法
  • 简介:下颌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中较常见,常由于外伤、下颌骨肿瘤术后引起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使颌连续性中断以及残留颌移位,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随着纤维外科技术的发展,游离腓骨肌皮瓣已经成为口腔颌面缺损与重建应用最多的游离组织瓣之一。我科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缺损,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颌骨缺损修复 临床观察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 下颌骨缺损 护理 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下颌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6例因难治性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结果:应用下颌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随访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下颌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制备简单、快速,适合同期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L"形缺损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肌瓣 面颈胸旋转皮瓣 下颌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改进及术后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导致下颌缺损并同期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重建修复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完善影像学资料,根据CT数据制作快速原型,设计手术方案,术中精确重建下颌缺损。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缺损的17例患者。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术前模型设计及钛板和重建板的坚固内固定,能实现下颌的精确重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 标签: 快速原型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重建 髂骨移植 坚固内固定
  • 简介: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构建组织工程修复下颌缺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此方法仅需从自体获取少量种子细胞,通过体外扩增并与适当的支架材料整合后,移植入骨缺损区或经体外培养后再移植入受区,产生新的自体组织并与周围正常愈合,达到修复目的。本文拟就组织工程下颌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下颌骨骨缺损 生长因子 骨扩增 种子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颌定位导板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单侧下颌缺损中定位髁突位置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应用下颌定位导板进行下颌骨节段性截后腓骨游离移植修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2~65岁。下颌成釉细胞瘤4例,下颌中央性癌2例,下颌牙龈鳞癌4例;Brown Ⅰ类缺损7例,Brown Ⅱ类缺损3例。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方案,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术后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估残余下颌位置与手术设计中对应位置的偏差情况,并通过锥形束CT对比手术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来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结果手术导板在术中均能顺利就位,腓骨瓣均存活,手术时间(482.56±59.83)min。1例患者术后即出现轻度张口受限,张口度2.5 cm,其余患者未出现钛板外露、术创感染、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面容对称,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术后残余下颌位置与术前对应位置相比平均偏差为(-0.69 ± 2.28)mm。锥形束CT结果显示,术后双侧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髁突位置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下颌定位导板辅助游离腓骨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能有效定位残余下颌及髁突位置。

  • 标签: 下颌损伤 重建外科手术 下颌骨缺损 定位导板 下颌骨修复重建 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