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藏书印是批量收藏者在自己购轩或拥有的典籍图书上钤盖的,体现藏本所有主关系和表达藏书主人个性爱好的印章。通常盖在卷首、卷尾或序目前空白处。我国古籍籍帙铃盖藏书印,少则一方多则几十方。现代藏书家和图书馆(室)等文化机构的藏书仍沿袭应用藏书印。因此探折藏书印的源流

  • 标签: 藏书印 历史文化 文献史料 艺术鉴赏
  • 简介:在十七世纪的蒙古编年史中,可以说是流传最广、刊译最多、声誉最著的作品.清乾隆年间,这部书被译成满文和汉文,后又编入史部杂史类,是其中惟一汉译民族文字的历史著作.有蒙、满、汉各种文字的抄本、刻本流传;在国内,还有沈曾植等的笺证或译注本;在国外,从1829年起,也出版了德、日、英、朝鲜文各种译本、注译本、拉丁还原本,以及各种抄本、刻本的影印本,已成为民族文字史籍中传世最广、闻名遐迩的代表作.

  • 标签: 流研究 流蒙古源 蒙古源流
  • 简介:对于清代中叶的扬州藏书家焦循(1763—1820),吴晗先生的《江苏藏书家史略》、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以及郑伟章著《文献家通考》等书,或者只字未提,或者涉猎太简,因而值得一说。

  • 标签: 焦循 图书收藏 人格修养 雕菰楼
  • 简介:西皮,系我国皮黄声腔剧种的主要声腔之一,这一曲调流传甚广,各地对它的称呼完全不同。湖南与广西的剧种称为“北路”,云南滇剧称为“襄阳”,四川称为“胡琴”,湖北汉剧、长江剧种和西北剧种及京剧称为“西皮”。虽然各地叫法不一,但曲调皆无大异,基本上同曲一源。西曲原是南北朝宫廷中的乐舞,后流落民间,它本来是阳春白雪类的曲调,只因无文土润色,逐渐成了下里巴人。数百年来,它流行于湖北荆州、襄樊,并安家落户,变成了当地的土腔土调。明末清初时,南北曲曼卓和弦索二调恳绝,流放湖北称为襄阳腔,流放陕西称为秦腔,它与各地的土腔土调结合,变成了当地的腔调。弦索与曼卓流千湖北各地,恰好落到襄阳安家落户,得到了土壤,变成了

  • 标签: 罗罗腔 鄂东北 民间音乐 四截式 基本特征 湖北汉剧
  • 简介:<正>清代,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涌现出不少满族藏书家。诸如纳兰性德、揆叙、曹寅、昌龄、永瑆、毓本、震钧、盛昱等,其中以曹寅的楝亭藏书最负盛名。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别号楝亭。他是一位具有汉族血统的满洲正白旗包衣,自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其父曹玺初掌江宁织造时,尝於署内植楝树数株,旁筑草堂,颜曰“楝亭”。曹玺命曹寅居此读书,以后又送到宫中做康熙皇帝的伴读。由此,曹寅养成了“一意嗜书”的习惯。清初满族人尚武,射猎之风尤盛,曹寅亦能“间骑快马,拓弓弦霹雳声。”但他更主张“读书射猎,自无两妨”。其友韩菼称他“乃诚善读书者,其取之博,盖七略、四部、十二库,无不窥也。”

  • 标签: 曹寅 藏书家 《全唐诗》 朱彝尊 书亭 书跋
  • 简介:旧时,大凡说藏书丰富,辄用二酉名之,然唐宋及其以前,“二西语亦罕用”(明胡应麟语),是明清之时骤然兴起,诗词歌赋,笔记小说之中与“学富五车”相连如“书通二酉”之类,车载斗量,俯拾皆是,已成熟语。读书人对二酉尤为青睐,以之名书者,有明胡应麟《二酉辍拾》(收在《少室山房笔丛》

  • 标签: 胡应麟 笔记小说 诗词 读书人 唐宋 兴起
  • 简介:<正>鼍,动物名,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张鼓。鼍鼓,即用鼍皮(鳄鱼皮)蒙的鼓。有关鼍鼓的记载早已见于文献,如《涛·大雅·灵台》:“鼍鼓逢逢,朦艘奏功。”陆佃《埤雅·释鱼》引晋安《海物记》:鼍,宵鸣如俘鼓,今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亦或渭之鼍更,更则以其声逢逢然如鼓,而又善夜鸣,其数应更故也,”

  • 标签: 扬子鳄 鳄鱼皮 大坟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腹部
  • 简介:本文拟从古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传世藏书本《方言》提出一点意见。该本是最新的《方言》点校本。事理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式标点,使用简体字,对这部旧本错误很多的古籍进行样理,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该本对前人成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以致在校点方面出现了一些疏漏。第二,该本在校勘体例上未能一经贯之,以致出现了失校,误校以及改动底本而不出校记等现象。

  • 标签: 传世藏书本< > 古文献整理 校勘 质疑 标点
  • 简介:程晋芳(1718—1784),初名廷璜,字鱼门,号蕺园,是清乾隆时期的著名藏书家,有藏书室名“桂宦”,生平聚书5万卷,有3万多册藏于“桂宦”。他以书会友,招致方闻积学之士。著名金石学家吴玉捂、诗人袁枚、小说家吴敬梓、画家边寿民、盐运御史卢雅雨等均曾造访过“桂宦”。程晋芳自己也研经问史,手披口诵,日夜搜

  • 标签: 程晋芳 桂宦 图书收藏 人格修养
  • 简介:民间故事《严君平拨宅飞升》讲的是:西汉时期,住在绵竹武都山下君平山庄修道的严(遵)君平,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史,尤好“老庄”学说。一边行医救人,一边卖卜济世,逐渐名扬九州。那一日,一位农家姑娘,眼见已成熟的稻谷就要遭受暴风雨袭击烂在田里,她去求庄主帮忙。庄主派了七个庄稼汉帮忙抢收。

  • 标签: 文化源流 巴蜀 西汉时期 民间故事 严君平 暴风雨
  • 简介:商洛人口,由远古时期的本地先民和外地移民所构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蓝武古道的开辟和丹江航运贯通,就不断有外地移民流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进行过人口迁移,即有移民留居丹江流域。随着兵燹战乱,水旱灾荒,民间迁移更为频繁。明清时期,商洛人口锐减,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 标签: 商洛县 人口 移民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墓志是丧葬习俗演变的结果,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可以确定墓志起源于东汉早期;随着佛教在中国兴起,北朝为营造石窟及造像而培养了大批石匠,这为墓志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墓志文书写的发展,受到润笔的影响,更受到士风嬗变的干扰。

  • 标签: 墓志 起源 佛教 润笔 士风
  • 简介:欲明冯姓之起源,必然要涉及到整个中国姓氏的起源问题。前人,包括古人谈到中国姓氏起源时,或曰:“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或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其实,这都是主要讲官姓的起源。中国的姓氏,从总的方面讲,

  • 标签: 源流 起源问题 姓氏起源 中国 赐姓 诸侯
  • 简介:<正>昭和五十四年(1979年)公开出版的《昭和万叶集》,全书二十卷几乎为有关“爱与死”的内容所占据。时代变迁,生活实相,思想动态,社会潮流,其中又不乏咏叹四季自然景致的诗句——可谓构成了一处关于“爱与死”的花木葳蕤的诗歌园圃。这些诗文无疑是《昭和万叶集》中的挽歌。在《昭和万叶集》全二十卷中,除了卷一和卷三之外,其他卷里都安排有迎接战争

  • 标签: 遗骨 万叶集 习俗 灵魂 崇拜 舍利
  • 简介: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被称之为“漆器”。生漆(亦称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戗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 标签: 漆器工艺 中国古代 源流 新石器时代 生活实践 工艺美术
  • 简介:<正>(一)概况岳州窑与长沙窑是湖南著名的古窑,而且长沙窑与岳州窑的关系十分密切,探讨长沙窑首先要从岳州窑入手。所以本文先从岳州窑谈起。岳州窑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1952年经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得知唐代的岳州窑窑址位于今岳阳地区的湘阴铁角咀一带,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又在今湘阴县城关镇立新坪一带找到了岳州窑的早期窑址。1973年在铁角咀窑头山梨园一带也找到了岳窑的早期制品,其相对年代约相当汉末三国之际。而唐代岳州窑的主要窑场则位于铁角咀的白骨塔与窑滑里一带。宋元以来,湘阴的营田(今属汩罗)和乌龙咀一带继续

  • 标签: 长沙窑 省博物馆 青瓷窑 青瓷器 相对年代 源流
  • 简介:蹴鞠的起源古代把踢足球称为蹴鞠,在古文献中"蹴"字亦作"蹙"、"蹵"等,其义为踢、踏,正如颜师古注:"蹴,足蹴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鞠为戏乐也."有些古籍把蹴鞠又写成蹋鞠、蹹鞠,意为用脚踢球的游戏.

  • 标签: 蹴鞠 古代 体育活动 足球 娱乐性
  • 简介:明代南京皇室藏书规模和数量远胜前代,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朱元璋继承了历代帝王开国之初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的传统,大力收集四方典籍。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六月,太祖攻克建康(今南京),即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阅览。洪武元年(1368)十月,太祖下诏,收秘书监图籍,购求民间遗书。洪武二十三年(1390)又诏购遗书,福建布政司进《南唐书》、《金史》等书。

  • 标签: 皇室藏书 明代南京 文渊阁藏书 《永乐大典》 国子监 中国藏书史
  • 简介: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雨生、持静,丰顺汤坑人。以贡生入仕,曾入曾国藩幕府,协助曾国藩、李鸿章办洋务,开办江南制造局,任总办兼苏淞太道。同治初迁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光绪元年(1875)改福建巡抚,开办台湾煤矿及电讯事业,后以病辞职,定居并病逝于揭阳榕城。作为洋务派人物,对于推动清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丁日昌有过一定的贡献。

  • 标签: 丁日昌 巡抚 曾国藩 幕府 洋务派 李鸿章
  • 简介:明末清初的战乱,到康乾年间开始稳定。清政府对《四库全书》的编纂,促使江浙一带的士大夫对书籍收藏更加重视。海宁地处繁华的杭嘉湖平原,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交通十分便利,文化事业向来比较发达。自清以来,我邑藏书在五千卷以上者就有五十多家,如黄湾马氏道古楼、袁花查氏得树楼、硖石蒋氏来青阁、盐官陈氏香晖堂等等。而新仓“拜经楼”更名闻遐迩。

  • 标签: 拜经楼 吴骞 藏书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