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地衣芽孢杆菌HM-3产生的耐高温α-淀粉酶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HM-3耐高温α-淀粉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75℃-85℃之间,最适作用的pH为:6.1-7.0之间,该酶用于玉米淀粉的液化其最适底物浓度是20%~25%.

  • 标签: 温度 PH值 耐高温Α-淀粉酶 酶活力 底物浓度
  • 简介: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摩尔数之比称为F(Fischerratio)。作文叙述了已报道的高F制品经注射或口服均可改善肝性脑病病人血液氨基酸的功效,并对其药理及临床实效进行了简介。本研究以玉米黄粉为原料,经过二次选择性酶解,制成低聚肽混合物,并以活性炭选择性地分除芳香族氨基酸或肽,从而制得F>20的高F功能低聚肽混合物,其得率(产品含氮量:黄粉含氮量)为15%左右,无苦味.研究以大鼠进行的动物试验证实了所得产品具有防治肝性脑病的功效,其效果等于(或微优于)市售相应的晶体氨基酸的配制品。预计本研究所得产品的成本将远低于市售者。

  • 标签: 生理功能 药理 药品 肝性脑病 玉米黄粉 高F值低聚肽
  • 简介:为探讨植物乳杆菌及不同pH对黄曲霉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将植物乳杆菌与黄曲霉孢子同时加入到MRS肉汤和先厌氧培养植物乳杆菌后再加入黄曲霉孢子;以乳酸将LTB培养基的初始pH调整为3.0,4.0和5.0,以pH为6.8为对照组,在LTB培养基中接种黄曲霉孢子悬液.上述试验均在28℃培养15d.在培养的第3、6、9、12和15天测定培养液中的pH、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菌丝重量.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P<0.05),同时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B1.随着LTB培养液中pH的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量增加,在pH3.0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各组间黄曲霉菌丝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与产毒;在pH3.O~5.0范围内,乳酸可以刺激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 标签: 乳杆菌属 黄曲霉素素B1 有益菌种 PH值 生长 产毒
  • 简介:介绍了以胡萝卜、西红柿为原料,以天然甜味剂取代砂糖,生产无糖蔬菜冰淇淋的工艺流程,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该产品集营养、保健于一身,十分适宜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人、肥胖者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 标签: 胡萝卜 西红柿 天然甜味剂 无糖型 冰淇淋 生产工艺
  • 简介:对保健黑米冰淇淋的配方设计进行了研究,用低热量甜味剂阿斯巴甜(APM)代替蔗糖,用Litesse代替脂肪,用叶蛋白强化营养,并添加黑米丰富了产品花色,研制出低糖低脂且蛋白质营养得到强化的新型保健冰淇淋,使其具有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特殊生理功效.

  • 标签: 冰淇淋 保健 叶蛋白 黑米 配方设计 质量标准
  • 简介:LSTJ升降式速冻设备孙海涛刘吉柱(辽宁省食品制冷研究设计院,沈阳110031)(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科技工业处,沈阳110031)0前言一般的连续式单体速冻设备,大多采用网带式传输系统和以侧吹风形式进行冻结。在这种结构中大部分空间闲置而无物料通过。强...

  • 标签: 食品加工 LSTJ型 升降式速冻设备 性能特点 应用范围
  • 简介:芦笋是具有较强保健功能的稀有蔬菜.本文通过对芦笋榨汁处理,乳品发酵菌种的选育驯化,原辅料的选择与使用比例的确定,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等一系列工艺研究,研制出营养丰富,适合中老年消费者的凝固酸奶.该产品色泽悦目、微翠绿,酸甜宜口,具典型的芦笋风味.

  • 标签: 保健型 芦笋 研制 凝固酸奶 发酵工艺 乳酸菌
  • 简介:目的开发含铁脱氧保鲜剂,以抑制食物霉变和抗油脂酸败。方法在铸铁粉中加入中2.4%浓度的盐酸溶液25%,140℃,活化处理60min。在活化处理的铸铁粉中添加维生素C1.2%、活性炭0、6%、氯化钠6%及硅藻土6%配成的脱氧荆。在脱氧荆中,添加含乙醇10%的β-环状糊精10%,组成复合脱氧保鲜荆。分别以蛋糕和月饼,香肠和油炸花生米为材料,研究含铁脱氧保鲜剂的防霉和抗油脂酸败作用。结果脱氧荆的吸氧量为13.4ml/g。蛋糕和月饼使用脱氧剂保鲜,经21d和25d不长霉;使用复合脱氧保鲜剂保鲜,经33d和50d不长霉。香肠和油炸花生米分别经脱氧剂和复合脱氧保鲜荆处理3个月,酸价分别为0.154、0.155及0.115、0.114.过氧化分别为1.12、1.13、1.18和1.17,均未超标。结论含铁脱氧保鲜剂具有良好的抑制食物霉变和抗油脂酸败作用。

  • 标签: 食品防腐剂 膳食 盐酸 乙醇
  • 简介:胡萝卜具有"小人参"之美称,但其营养成分中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吸收率较低.本文主要介绍了胡萝卜素高吸收胡萝卜汁,将其与鲜乳混合进行发酵,制成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过程.通过对主要工艺进行理论分析,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鲜奶与胡萝卜汁的复合比例为10∶8,发酵时间为6h,接种量为4%.

  • 标签: 保健型酸奶 胡萝卜汁 鲜乳 发酵 双歧杆菌 乳酸菌
  • 简介:研究了用红枣进行乳酸发酵,确定了发酵红枣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煮和蒸煮料水质量比1:5,预煮10min去苦,蒸煮10min;纯枣浆发酵条件的筛选:乳糖加入量为2%,蔗糖加入量10%,接种量为7%,培养温度41℃,pH为3.70;稳定剂最佳配比为:黄原胶0.09%,海藻酸钠0.06%,琼脂0.15%;红枣乳酸饮料在压力为25~40MPa,温度为60~70℃下均质处理后,产品组织均匀,口感细腻柔和,稳定性良好.

  • 标签: 红枣 发酵型 最佳工艺条件 料水质量比 乳酸发酵 发酵条件
  • 简介:从天然果蔬中精选大豆、胡萝卜、番茄、枸杞,制取果蔬汁,并按一定的工艺要求复配,经乳酸发酵后产生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色泽宜人、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果蔬复合酸奶。同时对产品的稳定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佳配方:豆奶25%、脱脂奶粉8.25%、胡萝卜汁30%、番茄汁8%、枸杞汁5%、白砂糖8%,以及0.1%的耐酸CMC-Na和0.2%的藻酸丙二醇(PGA)。

  • 标签: 复合果蔬汁 酸奶 稳定性 配方 生产工艺 乳酸发酵
  • 简介:对以果葡糖浆为甜味剂制作新口味营养冰淇淋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主料的最佳配方,并对产品进行了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判,产品质量优于普通冰淇淋.经质量检测,产品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 标签: 果葡糖浆 甜味剂 营养型冰淇淋 配方 产品质量 生产工艺
  • 简介:介绍了普通凝固酸奶的制作工艺及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8%,培养时间3h,培养温度44℃,接种量6mL.同时对产品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检验,评价了产品的品质情况,为普通凝固酸奶的生产提供了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普通凝固型酸奶 制作工艺 质量控制 产品品质 微生物指标
  • 简介:483人因误食含有三氧化二砷的面条引起食物巾毒,面条摄食量平均170.82g/人,元素砷摄入量平均205.7mg/人,中毒者平均年龄23.98岁,其中因母乳含砷而使哺乳婴儿中毒1例,平均潜伏期79.6分钟,中位数为50.43分钟,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病人多于5~8天内出院,无致残致死,尿砷在中毒后第九天完全恢复正常,随访症状于中毒后第56天全部消失。对早诊断早治疗和少量、多次、持续、足量使用特效解毒剂以及杜绝大面积砷中毒提出了建议和体会。

  • 标签: 砷中毒 特效解毒剂 平均潜伏期 调查分析 熟食制品 摄食量
  • 简介:从18株黑曲霉菌株中,筛选得到产内切菊粉酶酶活最高的一株菌株,编号为08013,酶活为3.01U/mL。用低能离子束N~+对选育出的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研究,当N~+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靶室的真空度为10~(-3)Pa,脉冲剂量为10~(14)N~+/cm~2s,N~+注入剂量为60×2.6×10~(13)N~+/cm~2时,筛选出一株内切菊粉酶酶活最高的菌株,编号为08-DT-60-09,酶活为4.20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9.53%。

  • 标签: 内切型菊粉酶 黑曲霉 低能离子束 诱变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肉鸡养殖环节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山东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规律和特征,为该菌的分子溯源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地区2000—2012年肉鸡养殖场分离的42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MLST)两种分方法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PFGE方法可分为34个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60%~100%,带型比较分散,未发现绝对优势的带型;MLST方法得到18个序列(ST),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耐药性结果显示,42株菌均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AM)、复方新诺明(SXT)和氧氟沙星(NOR)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62%、92.86%和90.48%。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现象比较严重,菌株基因呈多态性,菌株分布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4株、seb2株、sec4株、sed6株。结论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而seb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