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腔剖宫产术为产科领域中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在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内脏器粘连,给再次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使手术难以进行下去,若勉强分离粘连致肠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亦有发生。腹膜剖宫产术可避免术后

  • 标签: 腹膜外腹腔内剖宫产术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 产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与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区别。方法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行内、固定术,从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远期疗效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固定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3个月,远期疗效可靠。结论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优于固定。

  • 标签: 外固定 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
  • 简介:患有恶性颈动脉体瘤的陈某手术治疗5年后不幸复发,恶性肿瘤已侵润颅底,并累及颈、椎动脉,生命危在旦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勇闯“禁区”,施行高难度的颅颈动脉搭桥术,并行颅颌面联合切除颈动脉体瘤术获得成功,患者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据查阅文献,国内尚未见此类手术报道。

  • 标签: 恶性颈动脉体瘤 动脉搭桥术 手术方案 颅内主动脉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固定与固定的具体效果。方法:在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本院接收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择取46例,遵照双色球法分为A组与B组各计23例并分别为其开展闭合复位固定架固定治疗以及切开复位钛板固定治疗,围绕其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A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手术用时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数据皆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等数据皆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固定治疗或是运用固定支架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相比之下固定治疗方式其术中出血量会较少、且治疗用时也较短,具有一定优势,推荐参考。

  • 标签: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胃肠道手术术后采用肠营养支持和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肠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肠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肠营养支持与肠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痔灵联合缝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痔灵联合缝术)、对照组(外切扎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肛门狭窄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肛门狭窄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液联合缝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更显著,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固定加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有限固定加固定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关节的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有限固定加固定的手术方案之下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固定加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 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以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各组有60例。参照组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肠早期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肠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期间肺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肺感染、肺二重感染、肺感染病死率以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感染治愈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神经内科疾病 肺内感染 二重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固定结合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固定结合固定支架固定术。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固定结合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旋后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踝一后踝一踝的顺序行复位固定。对照组行后、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踝-后踝-踝的顺序行复位固定治疗旋后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顺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48例三踝骨折患者选进,时间最初是2019.3月,最终是2020.6月。使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2组,即对照和试验2组,均有24例。前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的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果: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该患者疗效要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 标签: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固定架与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早期肠营养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根据其术后不同的营养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后给予早期肠营养支持,对照组30例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7天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和免疫状况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上述各指标两组均出现下降,其中术后第3天观察组体质量、总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各项营养指标在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3、C4、IgG水平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上述各指标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出现下降,IgG水平在对照组术后第7天仍低于术前;组间比较发现补体C4和IgG水平在术后第3天观察组恢复较好,且术后第7天各免疫指标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腹胀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观察组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早期肠营养能加速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 标签: 老年 上消化道穿孔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术后恢复时,对直肠癌患者,使用肠营养与肠营养的效果对比。方法:72例直肠癌患者,在2021年1月到2022年5月的被选取,然后进行规范性的数字法分组,施加不同的营养支持,研究组(36人),肠营养,对照组(36人),肠营养,比较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指标,CD4+,CD8+、CD4+/CD8+。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术后恢复时,对直肠癌患者,使用肠营养,临床疗效更佳,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术后恢复 直肠癌 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收集 2014年 2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82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 41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固定治疗,观察组 41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髓内固定与髓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髓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荐。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固定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固定组(采用固定架)和钢板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身高、侧别、年龄、受伤原因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后期随访复查腕关节X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观察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钢板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固定组(P

  • 标签: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外固定架 掌侧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和肠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68例(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肠营养的对照组(34例)与肠营养的观察组(34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好,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肠营养,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提升,促进术后恢复,整体效果优于肠营养,值得借鉴。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肠道肿瘤 术后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固定架(未使用克氏针固定),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联合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DASH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都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优13例,占65.0%,良5例,占25.0%,差2例,占10.0%,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10例,占50.0%,良3例,占15.0%,差7例,占35.0%,优良率为65.0%。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27,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名患者发生移位,中移率为5.0%,对照组有5名患者发生移位现象,中移率为25.0%,两组中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23,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关节功能。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