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恶性颈动脉(malignant carotid body tumor, MCB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11月协和医院收治的14例MCBT患者,收集患者的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40.8±11.3)岁。1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MCBT,包括单纯肿瘤剥除1例,切除肿瘤合并颈内动脉重建9例,患者术中均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术中出血(955±658.5) ml,围手术期无死亡或脑梗发生。术后4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132个月,随访期间无脑梗或死亡病例,桥血管均保持通畅。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肿瘤转移,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无进展。结论手术仍是MCBT的主要治疗方式,但MCBT体积大,Shamblin分型高,因而完整切除肿瘤和重建颈动脉难度大。手术应力求完整切除肿瘤,并行颈部淋巴结活检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的术前、术后诊断与外科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及外院共收治的24例颈动脉,通过术前彩超或CT辅助检查诊断及术后病理确诊,对比发病原因及本证发病机理。结果明确本证的病理及生理,熟悉颈部的解剖及周围疾病的鉴别,能做到正确诊断,正确治疗。结论术前正确的临床诊断对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术中、后并发症,后遗症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病理诊断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病理特征,讨论该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84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BT的病理特征。结果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示CBT,有3例为低度恶性,其余均为良性。平均随访时间8年10个月,59例(70%)获得随访,15例失访;3例低度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特别是病理形态学为低度恶性的3例患者,全部至今生存,亦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组织形态学表现不足以判定CBT良恶性,而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因此对CBT患者必须做好随访。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5例颈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hamblin分型标准: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1例ShamblinⅠ型及2例ShamblinⅡ型患者行单纯肿物剥离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肿物切除+血管重建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果1例ShamblinⅠ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余患者病理均为副神经节。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出现偏瘫,余4例手术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死亡、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BT的最佳方法,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完整、有效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诊断 手术 栓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CBT)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CBT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及呼吸道护理,负压引流护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论CBT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准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和详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颈动脉又称颈动脉副神经节、化学受体,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则双侧颈动脉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carotidbodytumor,CBT)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CBT患者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术后颈神经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动脉是起源于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位置特殊,血供丰富,与颈动脉及周围神经关系密切,因而具有诊断困难、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风险较大等特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颈动脉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副神经节瘤 分型 手术切除 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颈动脉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该肿瘤位置特殊,手术复杂,所以术前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是颈动脉目前术前诊断及评估的重要手段,现将颈动脉在超声、CTA、MRI/MRA及DSA等各种影像学上表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正>患者男性,43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查体:右侧颈部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活动。B型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分叉处内后方可见巨大实性肿物,大小为4.6cm×2.3cm,边缘尚清,内回声不均,肿物与颈动脉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物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动脉分叉 颈内动脉 转流管 下颌骨
  • 简介:患者,女,31岁,自觉左颈部包块就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侧颈部颈总动脉分叉处见一大小约2.6cm×2.3cm低回声团块,致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团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质,中央可见管状暗区,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团块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探及低速低阻动脉频谱(见图1)。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总动脉分叉 颈部包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外科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风险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2005年11月至2019年4月完成手术的133例颈动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142侧均成功实施手术切除,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单纯切除33侧(23.2%),切除联合颈外动脉断扎82侧(57.8%),颈内动脉重建13侧(9.2%),颈总或颈外动脉修补10例(7.0%),颈总或颈内动脉结扎4侧(2.8%)。手术并发症53例,其中颅神经损伤43例。平均手术时间161 min(60~500 min),平均出血量308 ml(20~3 000 ml)。随访时间1~16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大小及Shamblin分型是影响手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ShamblinⅠ型多可单纯切除,Ⅱ型、Ⅲ型往往需要断扎颈外动脉甚至重建颈内动脉,大隐静脉重建具有较好的远期通畅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颈动脉是一种位于颈动脉分叉的罕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与颈动脉和颈部神经关系密切,手术具有较大风险。虽然肿瘤切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和脑保护仍存在难点,但是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升,其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围手术期成功护理经验。认为颈动脉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而且多,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病降到最低的关键,特别是有效的Matas试验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