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舌侧隐形矫正技术是国际上近些年来兴起的正畸技术,它是将矫治器全部安装于牙齿的舌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舌侧矫治技术具有'隐形'、矫治过程中不影响美观等优点,可满足这些特殊患者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了正畸治疗的适应证。在较长的矫正过程中,如

  • 标签: 个体化口腔 侧矫治 健康强化
  • 简介:目的比较早期不同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各33例。肠外营养组予以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血清蛋白水平、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肠外营养组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两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肠外营养组体质量低于治疗前(P〈0.05)。肠外营养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肠道感染、苏醒后拒食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较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体质量丢失,改善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营养支持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胃肠道手术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Hb值,且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与疾病病死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孕期营养干预对高龄二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6例高龄二胎孕产妇,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孕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率、低体重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可改善高龄二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营养干预 高龄 二胎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营养支持的供给方式已由肠外营养为主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为主[1,2],肠内营养(EN)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补充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不足,

  • 标签: 肠内营养制剂 原因分 肠内营养支持 品质 变质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比较肠内肠外早期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期间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肺内感染、肺内二重感染、肺内感染病死率以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内感染治愈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神经内科疾病 肺内感染 二重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治疗后7、15d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7、15d绝对脑水肿体积、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BDNF与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0.452、-0.441、-0.512,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减轻脑水肿程度。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高压氧 依达拉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水肿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规范术前访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系统、规范术前访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心率水平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在手术后需进入ICU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系统、规范术前访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患者 系统化 规范化 术前访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机械调配在静脉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0组用药医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0组,对照组300组,观察组采用Repeater配液泵进行调配,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调配,分别对2组西林瓶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调配时间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010±0.003)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1.501±0.901)个/ml,25μm以上(0.101±0.020)个/ml;平均调配时间(41.000±0.201)s/组.对照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130±0.101)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8.311±1.202)个/ml,25μm以上(1.702±0.503)个/ml;平均调配时间(44.001±0.106)s/组.2组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Repeater配液泵调配可以减少西林瓶药物残余量和成品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提高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输注泵 输注 静脉内 治疗应用
  • 简介:单核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脂质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泡沫。巨噬细胞泡沫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环节。oxLDL的过度摄取、过多胆固醇酯的聚集导致巨噬细胞中形成脂滴,是巨噬细胞泡沫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药调控胆固醇摄取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相关机制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胆固醇摄取 胆固醇逆转运 巨噬细胞泡沫化
  • 简介:普外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外科室,在外科手术中承担的角色是十分关键的。接受手术的入院患者往往由于自身的病痛和陌生的环境,内心感到焦虑、惶恐、悲伤甚至暴躁,对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十分不利。在患者住院期间,受到病情的影响和生活环境改变的冲击,往往心理反应十分强烈,这与患者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医学常识的不足以及社会支持较少均有较为显著的关系。

  • 标签: 医学常识 外科护理 外科手术 效果评价 社会支持 心理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人性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9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5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中实行人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技巧满意度与工作责任心满意度分别为72.5%与80.4%,对照组患者护理技巧满意度与工作责任心满意度分别为39.2%与41.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有2例,发生概率为3.9%,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15.7%,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患者治疗期间,施以人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泌尿外科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集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及营养状况变化,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有助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胃肠功能紊乱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于肾移植受者开展精准药学服务的模式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案例介绍基因检测技术、药代动力学监测等精准药学手段对肾移植受者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及其作用。结果:临床药师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制定个体的他克莫司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结论:精准的药学服务可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精准化药学服务 肾移植受者 案例
  • 简介:目的探究个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2同至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纽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高血压患者 用药依从性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人性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人性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指导,人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人性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性组十分满意44例(81.48%),一般满意8例(14.81%),不满意2例(3.70%),护理满意度为96.30%;常规组十分满意15例(27.78%),一般满意23例(42.59%),不满意16例(29.63%),护理满意度为70.37%;人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2/5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行人性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护理方案的实施。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泌尿外科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标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应用标准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护理流程有利于稳定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积极改善其生活质量,适宜在ICU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标准化护理流程
  • 简介:目的分析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实施细节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护理前2组患者QO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为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细节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静脉溶栓 细节化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