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体外研究方法评价采用化学或物理催化激活浓度漂白剂漂白效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评价不同光固化设备激活时35%过氧化氢(WhitenessHPMaxx)牙齿漂白效力。光固化设备包括:卤素灯(普通和漂白模式)(Optilux501C.Demetron/Kerr),第一代LED.LED/二极管激光(UltrablueⅣ.DMC),第二代LED(Bluephase16i,IvoclarVivadent)和无光源照射组(对照组)。第二部分.分析化学和物理催化方式浓度漂白剂影响.漂白剂包括:35%过氧化氢(WhitenessHPMaxx)+20%氢氧化钠;35%过氧化氢+7%碳酸氢钠:38%过氧化氢(OpalescenceXtraBoost);35%过氧化氢+卤素灯;35%过氧化氢+20%氢氧化钠+卤素灯:35%过氧化氢+7%碳酸氢钠+卤素灯:38%过氧化氢+卤素灯:以及35%过氧化氢。用人离体磨牙制备块状试件根据不同漂白处理随机分组(n=5)。漂白效果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漂白过程分为3次。测量结果用ANOVA和Tukeytest进行检验(α=0.05)。结果:两部分实验结果都表明.经催化激活与未经激活漂白处理.其效果在测试所有阶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激活系统不会改善高浓度漂白剂漂白效力。

  • 标签: 激活方式 物理催化 分析化学 漂白剂 浓度 过氧化氢
  •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在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3种铸造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以及浓度为1.25、2.50和5.00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与人工唾液中Icorr相比、镍铬合金在1.25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Icorr显著增大(P〈0.01),且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钴铬合金在4种溶液中腐蚀速率明显不同(P〈0.01),在1.25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腐蚀速率显著小于在人工唾液中。纯钛在4种溶液中腐蚀速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种金属(P〈0.01)。结论有饮茶习惯患者不宜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而佩戴有钴铬合金或纯钛修复体患者可适量饮茶,但无论哪类患者,都不建议饮浓茶。

  • 标签: 茶多酚 牙科铸造合金 腐蚀
  • 简介:正畸矫治力作用时间移动和牙槽骨改建速度有直接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该文就持续力和间歇力移动速度、牙周膜牙槽骨改建和牙体应力反应影响作一简要综述。选择合适正畸加力方式,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控制牙移动,缩短正畸疗程。

  • 标签: 正畸力 牙移动 牙槽骨改建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在咖啡因人工唾液中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镍铬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及浓度为0.02g/L、0.20g/L和2.00g/L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以人工唾液中Icorr为参照、镍铬合金在0.02g/L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Ic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咖啡因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结论:一定浓度咖啡因可对镍铬合金产生腐蚀作用,对于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患者,饮用咖啡修复体有一定影响,可适量饮用咖啡,但是不建议饮用浓咖啡。

  • 标签: 咖啡因 镍铬合金 腐蚀 电化学
  • 简介: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丢失情况。于牙周炎静止期建立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使用30g力值加力7d,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上颌骨骨密度和牙移动距离。结果:LPS刺激小鼠所致牙周炎在静止期进行正畸加力,相比于生理盐水注射后正畸加力,上颌骨骨密度轻度降低(P<0.05),牙移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可促进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正畸效果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价值,牙齿移动条件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牙周炎 正畸牙齿移动 脂多糖 MICRO-CT 骨密度
  •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大鼠颌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4周龄SD大鼠下颌骨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及进行成骨分化检测,随后选取第4代细胞在不同糖浓度(5.5,16.5,25,35mM)干预下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其后各组进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测定,培养基钙、磷含量测定,并采用Westernblot测定骨形成蛋白2(BMP-2)水平以及real-timePCR测定Runx2基因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SPSS11.0)。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逐渐减少,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下降,细胞钙、磷分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BMP-2水平以及Runx2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大鼠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减弱,而B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 标签: 高糖环境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建模时间长短及不同糖浓度培养基糖尿病大鼠下颌骨来源成骨细胞培养影响为胰岛素经人工种植牙给药建立细胞模型。方法:链脲霉素诱导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10d及40d取其下颌骨,分别于葡萄糖含量为5.5mmol/L(低糖组)和25mmol/L(高糖组)培养基中进行成骨细胞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细胞计数法检测生长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法分别检测分化及矿化能力。结果:细胞增殖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建模10d低糖组〉建模10d高糖组〉建模40d低糖组〉建模40d高糖组(p〈0.05),分化能力建模10d低糖组〉建模40d低糖组、建模10d高糖组及建模40d高糖组(p〈0.01)。建模10d低糖组可形成钙结节,其他组未能形成钙结节。结论:建模时间延长、高糖培养糖尿病大鼠下颌骨来源成骨细胞各项生物学活性指标均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建模时间主要抑制了细胞增殖,而高糖培养主要抑制了细胞分化和矿化。

  • 标签: 成骨细胞 糖尿病 原代培养 下颌骨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电解液不同Ca、P浓度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和特性影响。方法:根据电解液中Ca、P浓度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和C共3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制备纯钛表面氧化膜,D组作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氧化膜表面及横断面形貌,用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氧化膜元素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氧化膜晶相结构。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微孔结构氧化膜。A组膜层厚度为5μm,B和C组膜层厚度为10μm。高Ca、P浓度组微弧氧化膜Ca、P含量高于低Ca、P浓度组(P〈0.05、P〈0.01)。微弧氧化膜主要成分是金红石、锐钛矿和羟基磷灰石。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羟基磷灰石多孔氧化膜,氧化膜Ca、P含量与电解液Ca、P含量有关。

  • 标签: 微弧氧化 表面处理
  • 简介:目的:研究高浓度唑来膦酸体外分离健康人下颌骨成骨细胞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来源于健康人下颌骨成骨细胞,取P3代成骨细胞,用1μmol/L、5μmol/L唑来膦酸分别处理,不加药组为空白对照。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ALP染色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OPN蛋白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唑来膦酸处理后成骨细胞增殖减慢,5μmol/L处理组较1μmol/L组增殖更慢。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百分比显著上升。1μmol/L及5μmol/L唑来膦酸处理后成骨细胞成骨分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药物处理后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OP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高浓度唑来膦酸抑制来源于人下颌骨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促进其凋亡发生。

  • 标签: 唑来膦酸 成骨细胞 颌骨坏死 凋亡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牙周模牵张成骨速移动牙齿时牙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选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2只。以单根第一前磨牙作为移动牙,通过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移动牙齿,分别在加力2(A1组)、4(A2组)周及各自加力后保持1(B1、B2组)、2(C1、C2组)、4(D1、D2、E组,其中E组为对照组,不加力)周时,取出牙髓组织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牙髓组织中TNF-α含量。结果TNF-α含量在牵张加力2、4周后明显升高,停止牵张加力后第1、2周TNF-α含量明显降低,第3、4周TNF-α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其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牙槽骨牵张2周及4周快速移动牙齿时,牙髓内TNF-α含量均可在牵张后2周内基本恢复正常,而牵张后7~14d则为其转变关键时期。

  • 标签: 牙槽骨牵张成骨术 牙髓 肿瘤坏死因子Α 快速牙齿移动
  • 简介:目的探讨反复熔铸镍铬烤瓷合金在人工唾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方法试样由镍铬烤瓷合金分别经过1、2、3、4及5次熔铸(即Ⅰ、Ⅱ、Ⅲ、Ⅳ、Ⅴ代试样)后,再经铜导线焊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测试面氧化铝砂纸磨光和布轮抛光而成。试样浸泡于人工唾液中[温度为(37.0±1.0)℃,pH为7.4±0.1]24h后,参考ISO10271(2001)标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试其抗腐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腐蚀前后表面形貌变化。结果各代试样间Ecorr、Ep、Rp、Icorr等电化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表明,Ⅱ代Ep大于Ⅰ代(P=0.023),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极化扫描后试样表面产生腐蚀.但各代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镍铬烤瓷合金经反复熔铸5次后电化学腐蚀没有明显改变。

  • 标签: 反复熔铸 镍铬烤瓷合金 电化学腐蚀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和骨碎补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其牙周组织改建作用。方法:选取72只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骨碎补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丹参组每日灌服6g/kg丹参水煎剂,骨碎补组每日灌服6g/kg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每隔7d加力1次。三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d分批次处死,每次6只;剥离头颅骨,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及牙槽骨密度,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骨碎补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三组破骨细胞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变平缓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槽骨密度都呈现降低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降低缓慢(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丹参和骨碎补水煎液可促进大鼠牙周膜内破骨细胞生成并维持牙槽骨密度,有利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

  • 标签: 丹参 骨碎补 正畸 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 改建
  •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在体内使用2种不同浓度过氧化尿素后牙齿颜色改变程度、反跳情况和牙齿敏感程度。材料和方法25名受试者使用10%和15%漂白剂,口内个别托盘给药,共14天,上颌牙弓两侧分别用不同浓度漂白剂。患者治疗后分别于3天、1周、2周、3周和6周复诊,评价颜色改变和反跳情况。用比色板、照相术和比色计评价结果。受试者自述牙龈和牙齿敏感分级为1度(不敏感)至5度(非常敏感)。结果10%漂白剂组和15%漂白剂组比色结果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二组间牙龈敏感均数和牙齿敏感均数经统计学分析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评价方法显示,使用漂白剂2周时,10%漂白剂组和15%漂白剂组牙齿漂白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在6周时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牙龈敏感或牙齿敏感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浓度 漂白剂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h和3、5、7、14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改建,是正畸成骨调控途径之一。

  • 标签: OSTERIX 牙移动 牙周膜 大鼠
  • 简介:牙周病与糖尿病均为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病具有相关性,且两者相互影响。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糖尿病牙周组织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老年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损伤特点、牙周病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牙周病 糖尿病 牙周组织
  • 简介:烤瓷牙冠形态逼真,经久耐用,越来越受缺牙患者欢迎.但每种事物总有它不足之处,烤瓷牙崩瓷就是较为常见不足.崩瓷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烤瓷材料方面,烤瓷制作技术方面,牙冠设计方面,还有咬合因素等等.对于颌骨发育异常、牙齿排列重叠错位、牙列严重磨耗,伴有(牙合)干扰和口颌系统异常者,若未注意咬合异常特性,应力极易集中于某一点上造成崩瓷,本文仅对崩瓷咬合因素作一浅析.

  • 标签: 崩瓷 咬合 牙冠 烤瓷牙 浅析 常见
  • 简介: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表达分布,探讨e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意义。方法: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h和3、5、7、14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eNOS表达,实验组张力区eNOS阳性表达,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h组eNOS即开始表达增强,5d组e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7d组及14d组e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e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 标签: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正畸牙移动 大鼠
  • 简介:目的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根吸收。结果上切牙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mm,13.8%上切牙及27.8%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根吸收,2%上切牙及6.5%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最大根吸收量为4.58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个体易感性有关。

  • 标签: 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 简介: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结构,咀嚼肌,牙齿结构以及牙周组织出现体征和症状,可能有各种原因,推论表明,He干扰是造成这些区域破坏一个因素。如果确实,那么消除这些干扰则可改善其体征和症状。在一个有30位身兼Pankey研究所观察员执业牙医参加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He平衡前后各种体征和症状,以阐明治疗后体征与症状动态变化。

  • 标签: 咬合平衡 口颌系统 体征 症状 作用
  • 简介:目的:通过金属烤瓷冠破坏试验,研究烧结次数金属烤瓷冠强度影响.方法:用Instron万能材料测试机不同烧结次数金属烤瓷冠试件进行破坏试验,测试其折裂时力值,并破坏试验力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烧结次数金属烤瓷冠破坏试验力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烧结4次和6次组破坏试验力值均分别大于烧结8、10、12次组(P<0.01),但烧结4、6次组间及烧结8、10、12次组间破坏试验力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过一定烧结次数时,烧结次数增加对金属烤瓷冠强度有影响.烧结4~6次时金属烤瓷冠强度最大,随烧结次数增加,当烧结超过8次时,金属烤瓷冠强度降低.在满足临床需要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金属烤瓷冠烧结次数,最好控制在8次以下.

  • 标签: 金属烤瓷冠 次数 影响 折裂 临床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