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柳溶液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确诊的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口服特比萘芬片剂联合外用柳溶液14天,B对照组口服特比萘芬片剂14天,C对照组外用柳溶液14天.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平行研究,分别于治疗停药时、停药后2周、停药后6周随访,对各组的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停药后6周时A组手足癣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高达92.86%和82.14%,与B组(92.59%和77.78%)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74.07%和18.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真菌学疗效:停药后6周时A组手、足癣患者的真菌清除率最高为92.86%,与B组(85.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4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特比萘芬片剂联合外用柳溶液14天疗法治疗手、足癣疗效高、疗程短、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足癣 特比萘芬 柳烯酸溶液
  • 简介:外用糖皮质激素依然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存在的"激素恐怖"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致使许多皮肤病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糠酸莫米松 糖皮质激素 外用药
  • 简介:目的通过对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了解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方法将观察应用阿维A治疗银屑病患者疗效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将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检索中英文文献应用Medline、Pubmed(1966—2004)、Ovid、TheCochranelibrary2004.妒、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4)、Vip全文数据库(1994-2004)、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结合手工检索国内的期刊杂志和药厂提供的资料。应用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进行文献评价,RevMan4.2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比值比(D曰)和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采用SPSS和SAS软件制作漏斗图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有4个阿维A治疗银屑病研究的有效率的按亚组分类后,组间无异质(X^2=1.40,P=-0.71,/2=0%),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应用治疗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3,95%CI(2.79,12.57)]。结论阿维A治疗银屑病是有效的,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价,今后随着高质量的报告出现,可以不断的完善本评价。

  • 标签: 银屑病 META-分析 阿维A酸
  • 简介:目的探讨嗜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以来收治的5例HE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结果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岁,以中老年人为主。皮损类型以红斑、丘疹、结节为主。3例患者行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5例患者血清IgE均明显升高。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对HED治疗有效。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和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疗效。结论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定期随访对HED管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皮炎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质敷料提升皮肤基础状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招募女性健康志愿者200名。对所有受试者使用透明质敷料每晚1次,连续使用28d。于透明质敷料使用前、使用第14天、第28天,检测皮肤水分、油分、弹性、黑色素、血红素等基础状态,评价使用满意度和安全性。结果透明质敷料使用前、后不同时间,其皮肤水分、弹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F=76.26、7.07,P〈0.05),油分、黑色素、血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1.47、2.22,P〉0.05)。透明质敷料使用28d后,其使用贴合度、气味及使用舒适度的满意度均为100%,即刻滋润度及皮肤改善度的满意度均为99.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敷料可提升皮肤的水分和弹性,受试者满意度高,安全性好。

  • 标签: 透明质酸敷料 基础状态 皮肤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白三C4(LTC4)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法,将解脲支原体接种于小鼠阴道,给予不同剂量苍柏湿毒清、苍柏湿毒清拆方灌胃干预,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LTC4水平。结果: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小鼠LTC4水平升高,但与空白组小鼠差异不大(P〉0.05)。结论:苍柏湿毒清可能不是通过调节LTC4水平而治疗阴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疾病。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苍柏湿毒清 白三烯C4
  • 简介:背景:家族性圆柱瘤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是皮肤附属器产生的赘生物。近来发现圆柱瘤抑制基因的丢失引起一种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这可能解释圆柱瘤的增长失调。在细胞水平的试验中,水杨能阻止圆柱瘤抑制基因丢失引起的NF-kB活化,提示水杨可能是圆柱瘤的有效疗法。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水杨治疗家族性圆柱瘤的效果。方法:来自4个不同圆柱瘤家系的5例患者局部应用水杨治疗2次/d,随后1次/d。临床反应用连续的肿瘤测量来确定。结果:5例患者共有17个圆柱瘤:12个为目标损害,5个为对照损害。圆柱瘤的大小M=1.0cm(极差0.6~2.8)。12个圆柱瘤中2个完全消退。另外8个皮损有一些反应,但未达到局部消退的标准。对照皮损保持稳定或增大。结论:水杨治疗圆柱瘤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局部应用 圆柱瘤 水杨酸 家族性 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是否影响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2例银屑病患者均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同时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及卤米松软膏治疗,共12周,其中伴MS组34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判断疗效,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伴MS组有效率为53%,不伴MS组有效率为82%;不伴有MS的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MS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伴有MS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接受治疗的疗效比不伴有MS的银屑病患者差,其机制可能是代谢综合征通过持久维持系统性炎症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曲普瑞林和孕三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曲普瑞林3.75mg肌注,每4周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口服孕三酮2.5mg,每周2次,连用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2年内的复发率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0.0%)(χ^2=4.11,P<0.05)。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4例(10.0%),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27.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观察组2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2年内14例成功妊娠,对照组19例不孕患者仅7例妊娠,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是一种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曲普瑞林 孕三烯酮 复发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主因左耳背侧散发丘疹、结节半年,于2014年12月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耳背侧出现数个绿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搔抓后易出血。半年来结节渐增大、增多。局部无外伤、感染史。既往史:患者在皮损出现前曾出现心悸、大便次数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1个月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普萘洛尔、甲巯咪唑治疗3周后甲亢症状部分缓解,T3、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背景:口服异维A(OI)是目前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最佳疗法。以1.0~2.0mg/kg体重治疗一个疗程后,约50%-85%患者得到持久治愈。研究已表明〈1mg/kg体重的剂量难以治愈,持久治愈需进行第二疗程治疗。目的:描述需进行OI第二疗程治疗的菲律宾痤疮患者的情况。方法:以图表式资料回顾并分析了过去10年间在一私人皮肤科诊所(SSJ)接受OI治疗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情况。所有患者给予总剂量1mg/kg体重(累积总剂量120mg/kg体重)的治疗。结果:240例用OI治疗的患者参与本研究,193例完成了全部疗程。

  • 标签: 口服异维A酸 痤疮患者 前治疗 二疗程 菲律宾 寻常型痤疮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加化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0.5)岁,病程2周~30年,平均病程(5.2±0.4)年,蝶形型96例,面上部型3例,面下部型5例,泛发型8例。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化斑汤
  • 简介: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2例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实验室检查,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大、A型性格、不吃早餐、饮酒是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调整患者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生活方式,可望降低和预防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代谢综合征 LOGISTIC分析
  • 简介:敏感性皮肤是一种皮肤高度敏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皮肤极易受到外界刺激因素而产生不适。病因复杂,其中之一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透明质是皮肤组织成分,具有保水性、润滑性、成膜性、促进上皮再生性、安全性等特性,对敏感性皮肤的皮肤屏障有一定的修复功效。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透明质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 皮肤屏障 敏感性皮肤 皮脂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3年2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一米粒大小无痛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的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