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例1:男,59岁。因左侧额顶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个月伴头痛伴发热3d入院。人院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头部手术切口愈合佳。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部膜下新月形短/稍长T1、不均匀长R混杂信号影,增强见柔脑膜增厚强化,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图1A、1B)。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占74%。

  • 标签: 硬膜下脓肿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神经内镜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杂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时机、方式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1年1月~2017年4月收治154例复杂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拴系发生部位及病理表现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接受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术中拴系松解程度采用KirollosVan-Hille分级;术后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评判疗效。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完全松解率97%。对其中126例患者随访3个月~3.8年。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术前分级0~3级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4~5级患者;有1例术后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症状或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杂脊髓拴系综合征诊断治疗非常复杂困难,手术难度较大,传统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于该病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及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脊髓及神经损害,提高手术效果安全性。

  • 标签: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外科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本刊对重大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创立及罕见病例报道将使用"讯"栏目,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发表,确保创新成果不失时效。凡要求以"讯"栏目发表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书面说明省级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我刊将在收到稿件后2个月内刊出。

  • 标签: 重大科研成果 查新报告 学术气氛 罕见病例 论文创新性 书面说明
  • 简介: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factor,NRSF),是种重要锌指蛋白转录负调控因子,它与某些基因中相应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元件(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element,NRSE),又称RE-1(repressorelement1,RE-1)相结合,从而对许多与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相关基因表达发挥阻遏作用。REST辅助抑制因子(RESTcorepressor,CoREST)是种神经元表型调控因子,CoREST与RESTC端结构域(含有个C2H2型锌指结构)结合,形成阻遏复合物,发挥转录抑制作用。本文就RESTCoREST在神经发育过程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REST CoREST 神经元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夹闭术治疗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开颅夹闭术治疗循环破裂动脉瘤临床资料。结果夹闭完全82例,夹闭不全3例。出院GOS评分1分5例,3分4例,4分6例,5分70例。60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病情均有进步恢复。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早期手术,尽早打开颈动脉池,酌情阻断载瘤动脉等方法夹闭循环破裂动脉瘤可以达到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动脉A1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25例大脑动脉A1段动脉瘤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脑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动脉A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步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段 血管内治疗 疗效
  • 简介:中国老年学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主办'2017睡眠科学与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将于2017年10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论坛期间将同时举办'中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师资高级培训班'。本次'论坛'将聚焦睡眠科学与技术相关理论与实践,主要针对睡眠健康与公共卫生政策、职业安全、睡眠科学普及工作、睡眠障碍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功能食品、音乐、美术、冥想、生物反馈、自然疗法、吸入气体、磁疗、电疗、以及光学干预等医疗保健领域内容)、睡眠环境科学(包括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原、潜水、航海、航天与航空,功能寝具,智能卧室等)、睡眠及其相关疾病诊断技术(包括可穿戴监测设备等)以及睡眠及其相关疾病居家耐

  • 标签: 中国老年学 国际高峰论坛 学会睡眠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素甲醚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影响。方法将40只2—3个月龄,体重200—250g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颅脑外伤组(1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hUC—MSCs)+大黄素甲醚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UC—MSCs移植组、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增强,联合组表达更为显著。结论大黄素甲醚可通过诱导hUC-MSCs表达神经元NSE、GFAP,发挥其对TBI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大黄素甲醚 神经性分化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呼气末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撤机参数。撤机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机失败。撤机成功患者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机失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相关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机成功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机成功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机成功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患者,膈肌活动度吸气末膈肌厚度超声评估,是优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RSBI,以改善撤机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MarshallCT分级RotterdamCT评分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TBI)早期病死率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手术治疗169例急性中、重型TBI临床资料,伤后24h内入院并行CT检查,计算MarshallCT分级RotterdamCT评分。以伤后14d观察周期,判断早期死亡。结果149例中,早期死亡20例,早期病死率为13.4%。与存活病人相比,早期死亡病人入院GCS评分、运动评分更低(P〈0.05),瞳孔变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MarshallRotterdam评分更高(P〈0.05)。随着Marshall分级或Rotterdam评分增高,病死率也随之明显升高(P〈0.05)。Marshall分级Rotterdam评分对TBI早期病死率预测都具有很好辨别能力,但是Rotterdam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52;95%CI:0.764~0.941]优于Marshall分级[AUC=0.800;95%CI:0.719~0.881]。结论MarshallCT分级RotterdamCT评分都可以很好地预测急性中、重型TBI早期病死率;由于RotterdamCT评分包含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或许更适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Marshall CT分级 ROTTERDAM CT评分 早期病死率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例1:女,56岁,因右侧面部反复发作性、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8年、加重10d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见右侧上、下唇痛温觉减退。颅脑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见双侧桥脑小脑角区见长T2异常信号,DWI呈略等信号,病变延伸至桥池以及右侧环池,考虑胆脂瘤可能。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区 双侧 一期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及对睡眠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者50例,依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病患接受双侧开颅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病患实施单侧骨瓣开颅手术入路治疗。对2组病患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患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等参照组均明显更低,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参照组52.0%,2组之间差异十分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相比,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2组SSQOL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采取单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及预后更好,对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十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是世界最大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检索工具。《CA》创刊于1907年,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CAS)编辑出版,为国际六大著名检索期刊之

  • 标签: 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协会 检索期刊 国际期刊 文摘库 相关学科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IV)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配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IV组、HSYA组、AST-IVHSYA配伍组等5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再灌注72h评分后处死;脑组织制片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表达;氧化炎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疗效,AST.IV组、HSYA组、AST.IVHSYA配伍组均能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CD31表达,改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TNF-αIL-β水平,其中配伍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AST-IVHSYA配伍可以显著发挥协同抗脑损伤作用,其抗炎、抗氧化促血管新生作用是潜在作用机制。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段时期84例在延边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原因导致不良反应、药物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69.1%,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药物原因导致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疼痛、改善睡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监护仪所示呼吸率、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参数探索肺源性心脏病病理生理变化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15例样本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设置6个时点:0点、4点、8点、12点、16点、20点,从24h监护仪中获取呼吸率(次数)、心率(次数)SpO2(百分率)监测数据,分项输入余弦法程序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在所观测15个病例中,呼吸率9例心率10例峰值相位位于356.89°--84.50°(23点44分-4点36分),其中5例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SpO2峰值相位,12例位于-130.60°--310.16°(8点20-20点20分),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结论:肺源性心脏病例呼吸率心率夜间明显快于白天,SpO2明显夜间低于白天,提示该病病理生理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特征。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昼夜生物节律
  • 简介:目的比较经额部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手术入路。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手术 经额入路
  • 简介:目的对比机械取栓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种有效治疗方式。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
  • 简介:【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加拿大枫叶呼吸集团(MapleRespiratoryGroup,MRG)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及美国多导睡眠撞娅委虽会(BRPT)教育大纲教学要求开发睡眠技术教育课程,由中国老年学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CAGSS)指导并组织实施,是国内目前唯拥有BRPT认证系统课程,是中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ChineseRegisteredPolysomnographicTechnologist,CRPT)教育部分。

  • 标签: 医学学会 老年学 睡眠 培训项目 中国 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