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东莞市石碣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为椎体畸形14例胎儿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例椎体畸形中,单发者6例(胸椎受累4例、腰椎受累2例)、多发者8例(胸椎受累5例、胸腰椎联合受累2例、腰椎受累1例;共19个椎体,其中产前超声发现17个,产后X线确诊为19个)。单纯性椎体畸形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者9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7例(包括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泌尿系统畸形4例(包括多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左侧肾缺如1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例(包括全前脑1例、小脑隐部缺失1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2例(10例合并肋骨缺失、2例多指畸形)。结论:胎儿椎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椎体产前超声筛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半椎体 胎儿
  • 简介:目的:探讨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位MRI扫描对交叉韧带ACL附着端早期损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退行性骨关节炎88例患者行常规功能位MR/扫描,分次提供常规功能位MRI资料,高年资影像医师诊断,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统计分析常规常规附加功能位MRI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MRI常规体位扫描对1~3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0%(8/20)、39.13%(9/23)100%(1/1),功能位组分别为95.00%(19/20)、91.30%(21/23)、100%(1/1)。2种诊断方法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38,P〈0.001),其中1级及2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级损伤:X2=13.789,P〈0.001;2级损伤:X2=13.800,P〈0.001)。结论:膝关节功能位MR/扫描对ACL起始终止端具有独特显示视角:可明显提高DOAACL损伤,特别起始终止端1级、2级等轻中度撕裂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大小层面变化对前列腺外周带正常前列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ADC图常规MRI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应用不同ROI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级统计学特征。ROI1:根据T2WI图像特征在最大层面确定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ROI2:根据ADC图确定组织;ROI3、ROI4:大小分别为ROI13/41/2;ROI5:为多层面组成整体病灶或组织。筛选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参数,进步评价不同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结果:共测量19个病灶21个正常外周带组织数据。肿瘤与正常组织峰度值偏度值无显著差异,而各ROI测量正常组织ADC值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随着ROI缩小,肿瘤组织ADC值降低,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两者平均ADC值对应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在所有ROI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织不同百分位数ADC值对应大部分SD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测量整体体积与最大层面获得ADC值及其百分位数、SD值不同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面积ROI测量对ADC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有显著影响,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可获得比平均ADC值更多有统计学意义参数。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统计学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CT表现特征,探讨与纵隔其他病变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CT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其强化特点。结果:本组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内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其中4例均位于上纵隔血管间隙、中线旁偏侧生长,1例位于右心缘旁,2例位于主肺动脉窗;7例病变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病变边缘清晰光整,2例边缘略呈浅分叶状改变;5例病变部分与邻近肺野相邻、瘤肺界面光整;7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病变中央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点状钙化影;7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70±13)HU,4例中央裂隙状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2例病变边缘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可见强化包膜影。影像学表现为类似胸腺肿瘤4例,类似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2例,其他1例。结论: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病变内少见钙化及无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影,具有定特征性,可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DR全自动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双下肢全长摄片中应用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患儿脊柱及双下肢全长手动拼接摄片全自动拼接摄片图像各25例,分别从图像质量、接缝有无误差及相接图像对比度是否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拼接技术摄片:图像质量较好,图像接缝无误差以及相接图像对比度致,拼接甲等片率为100%(25/25)。手动拼接摄片:图像甲等片率为48%(12/25),乙等片率为44%(11/25),丙等片率为8%(2/25)。手动拼接摄片主要问题为拼接处存在定误差及错位,曝光相邻区域对比度不致,图像质量欠佳。结论:DR全自动拼接技术是数字化拼接技术新纪元,它比传统手动拼接更准确,更清晰,可为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自动拼接成像技术 全脊柱 全双下肢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固定噪声指数(NI)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股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血管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比较直肠癌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评价其对直肠癌ADC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b值为0、1000s/mm2)检查.2名阅片者采用3种方法独立测量肿瘤ADC:全肿瘤测量、最大层面测量、肿瘤实性成分测量.计算不同测量方法所得ADC致性.结果:2名阅片者之间全肿瘤测量ADC致性极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87),而最大层面实性成分测量ADC致性般(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58).实性成分测量所得ADC低于全肿瘤测量(P〈0.001)最大层面测量(P〈0.001),而全肿瘤测量最大层面测量所得SD值高于实性成分测量(P〈0.001、P=0.02).结论:测量方法影响直肠癌ADC大小测量致性,全肿瘤测量ADC可重复性最优.

  • 标签: 直肠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识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中钙化发生率致性与差异性,同时比较超声与CT诊断乳头状癌乳头状微癌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78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超声、CT及术后病理,其中2258例为乳头状癌、1420例为乳头状微癌。入组标准为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或乳头状微癌,且超声、CT或病理任项检查提示有钙化存在,分析比较超声与CT检出钙化情况。结果:超声对钙化检出率为91.0%,CT为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钙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vs.90.6%,P=0.491),而CT对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钙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vs.47.3%,P〈0.0005)。超声诊断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准确率显著高于CT(95.7%vs.38.1%,P〈0.0005)。超声诊断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准确率相当(95.9%vs.95.4%,P=0.404),但CT诊断乳头状癌准确率显著高于乳头状微癌(45%vs.27%,P〈0.0005)。结论:超声对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钙化检出率相当,而CT对乳头状微癌钙化检出率低于乳头状癌。同时,超声诊断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准确率相当,而CT诊断乳头状微癌准确率低于乳头状癌。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状微癌 钙化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肿瘤异质性无所不在,与肿瘤浸润、耐药转移正相关。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分子影像是研究肿瘤异质性最佳手段,其纹理分析已成为异质性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其用于头颈部食管肿瘤研究中普遍存在问题可能解决方法。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纹理分析 肿瘤异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脑功能情况,分析静息状态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fMRI局部致性(ReHo)与生存质量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其中偏头痛风火候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年龄、性别匹配,均在静息态下行fMRI.将扫描图像预处理后行ReHo分析,记录患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得分情况,将ReHo改变脑区与生存质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生存质量计分低于对照组.各活跃脑区ReHo值与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活跃脑区中仅左侧边缘叶ReHo值与WHOQOL-BREF生理领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普遍生存质量偏低,偏头痛引起患者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下降可能与边缘系统相关.

  • 标签: 偏头痛 风火候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生活质量
  • 简介:化疗作为癌症治疗辅助手段之,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但任何脏器恶性肿瘤化疗均会对患者心脏产生定程度毒性。在治疗过程中对化疗诱导心脏毒性(CTX)进行早期评估,并实行干预性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决定性因素。斑点追踪技术(STE)是近年来兴起定量评估心脏功能技术,且已有大量临床资料和文献证实其对评估早期心脏损害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现对STE评估化疗诱导早期CTX应用价值作综述。

  • 标签: 斑点追踪 超声心动图 化疗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手术患者术前超声评价对手术指征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卵巢手术患者159例,就其超声物理特征、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共发现卵巢病灶171处。囊性病灶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7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有乳头组恶性率高于无乳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实性病灶恶性率以5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病灶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5cm或7cm为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既往有胃肠道或乳腺恶性肿瘤,7例术后病理为转移性肿瘤(58.3%)。结论:对于超声提示卵巢实性病变、〉7cm囊性病变或〉5cm囊实性病变具有手术指征;对于既往有胃肠道或乳腺恶性肿瘤病例,需警惕转移性肿瘤可能。

  • 标签: 卵巢手术 超声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探讨MSCT仿真内窥镜(VE)对听小骨观察价值。方法:选择25例正常中耳患者50侧听小骨行CT扫描,对比VE与MPR图像对听小骨显示。结果: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VR与MPR显示率均为100%。VE对砧骨长脚显示率优于MPR(100%vs.720/0)。而VE与MPR对镫骨、砧镫关节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可清晰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结构,且为无创检查,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中耳 听小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针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学宝贵遗产,具有独特魅力及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1-2],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3].但笔者在审稿及文献阅读过程中发现,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思维上存在些误区,研究方法也有些不足,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结果分析及研究深度.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谈谈些个人见解反思,希望能对当前针灸脑功能研究思维拓展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 标签: 针灸 脑功能 反思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筛查、术前检查及定性定位诊断最快捷有效方法,其主要包括超声(常规、超声造影)、CT、MRI、放射性核素显像(FNI、SPECT-CT、PET-CT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本文通过总结文献,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分析,为合理有效地选择甲状腺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肠肠系膜损伤患者CT资料。结果:65例中肠管破裂17例,表现为腹腔积液积气;单纯肠系膜挫伤5例,表现为挫伤区域肠系膜脂肪模糊、水肿或血肿形成;肠肠系膜并存损伤43例。10例合并肝、脾、肾等实质脏器中1个或多个脏器损伤。结论:CT可作为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主要检查手段,腹腔积气肠系膜血肿分别对肠管破裂肠系膜挫伤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而腹腔积液肠管水肿对肠管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

  • 标签: 肠系膜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鳞癌CT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胰腺腺鳞癌患者临床及动态增强CT资料,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大小、边缘、强化方式、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8.7岁.3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大小2.0cmx2.0cm至10.0cmx6.6cm不等,平均为3.7cmx4.8cm.9例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侵及胰周组织.2例发生肝、脾转移.8例肿瘤瘤体内发生坏死囊变,仅1例为实性组织.9例肿瘤均未见出血、钙化.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30.7±4.7)Hu、(60.2±14.5)Hu(71.2±21.4)Hu.在发生中心坏死8例肿瘤中,瘤体均呈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仅1例实性瘤体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未见中心坏死.位于胰头部2例肿瘤引起胆、胰管轻度扩张,远端胰腺未见明显萎缩.结论:胰腺腺鳞癌常发生瘤体内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对该病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可行性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影像组学指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分析大量高级定量影像特征,从而对疾病进行诊疗。这概念诞生不足5年,但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热点,涉及多类肿瘤筛查、诊断、治疗评估,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结果。今后影像组学会基于多中心研究,进步获取标准、稳定特征并完成验证,从循证医学角度应用于肿瘤精准医疗。该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像组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 标签: 影像组学 肿瘤学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不典型肾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例经病理证实不典型肾癌,分析其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特征。结果:20例均为单侧单发,左肾8例,右肾12例,其中位于上极5例,下极3例,中上极5例,中下极3例,累及全肾4例。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多样,MSCT可清晰显示病变细节,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诊断水平。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肿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