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环境污染损伤防护及修复功效。方法按照敏感性皮肤入选标准纳入广州、北京成都敏感性皮肤受试者,每天早晚使用柔洁肤摩丝清洁面部颈部,早上出门前将日间隔离乳均匀涂抹于面部颈部。使用产品及使用后第21天同间点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医生评估(皮肤受污染指标、产品抗污染效果指标、皮肤光泽及色斑变化)及无创性皮肤生理指标[L*a*b*值、经皮水丢失(TEWL)值]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洁面摩丝对污染物清洁效果非常好占42.75%,效果好占46.58%;隔离乳对环境污染隔离效果非常好占32.29%,效果好占53.6%;使用产品前后双侧面部无斑区ΔEab值从2.31±1.3降为2.15±1.2,有斑区ΔEab值从1.95±1.31降为1.92±1.19(P=0)。产品使用前后面部TEWL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该研究护肤品可以有效清除粘附于皮肤污染物、隔离化学污染物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及物理性污染源(紫外线)对皮肤损伤,且不会影响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环境污染 护肤品 活泉水
  • 简介:报告1例同时表现为红斑皮下结节结节病。患者女,55岁。左眉暗红斑,颞部多发皮下结节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侧眉弓直径约1cm暗红斑,颞部多发皮下结节,直径0.5~1.5cm,质,边缘不规则。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或皮下脂肪层大量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大部分呈裸结节。诊断:结节病。

  • 标签: 结节病 红斑 皮下结节
  • 简介: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从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34个春秋。回首34载风雨历程,有辉煌、有艰辛,更有代又代期刊人为理想付出努力坚持创新尝试。

  • 标签: 皮肤科学 通报 医学文摘
  • 简介: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将于2017年9月15—17日在广州市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复杂难治皮肤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61904120007(国)],学习班将邀请多位国内外皮肤性病学科领域著名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将举行本年度第四期疑难病例大会诊。欢迎各医疗机构从事皮肤病临床诊疗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参加学习班学员将获得国家级I类学分10分、Ⅱ类学分1分(请携带学分卡)。

  • 标签: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皮肤病医院 临床诊疗 学习班 难治 南方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症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神经切断,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结缔组织异常修复愈合结果,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及各类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引起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大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浅层X线放疗瘢痕防治动态方案实施为瘢痕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国内外对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以及其基因缺陷研究也取得大量成果,使其从基因水平突破性治疗有了理论支持。该文将从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3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研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瘢痕 病理性 生物学特性 机制 治疗
  • 简介:本文概述了中药祛痘乳膏、中药面膜、中药化妆水、中药香皂、中药牙膏等常见中药外用制剂在中药美容领域应用,这些制剂分别具有保湿、增白、除皱、育发乌发、防腐抗氧化、瘦身健美、防龋齿防牙周炎、防治痤疮及皮肤炎症等功效。中药外用制剂在美容领域应用广且功效多、安全性高,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药 外用制剂 美容 中药功效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制剂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方法选择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96例,首次斑贴试验结束后先后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甘草酸苷制剂进行干预。中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个月后给予高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均在治疗干预后2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2个月后给予静脉干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d),于治疗干预后1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并分析不同剂量及剂型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结果中剂量干预后92例斑贴试验阳性,其中15例为弱阳性(+),75例为强阳性(++),2例为极强阳性(+++),无阴性检查结果,反应程度Z=-3.367,P=0.001。高剂量干预后79例阳性,其中40例为弱阳性(+),39例为强阳性(++),10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5.792,P=0.000;反应程度Z=-8.774,P=0.000。静脉干预后23例阳性,其中11例为弱阳性(+),12例为强阳性(++),36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8.024,P=0.000;反应程度Z=-9.683,P=0.0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采用静脉注射可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对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临床疗效。

  • 标签: 皮炎 变应性 接触性 复方甘草酸苷 斑贴试验
  • 简介:42岁男性患者,右前臂淡红色斑块、鳞屑伴痒痛1个月,皮损沿Blaschko线排列。5年相同部位及2年前项部均曾出现过类似皮损。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线状银屑病。

  • 标签: 银屑病 线状 BLASCHKO线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1周,于2016年4月8日入院。1周,无任何诱因患者双手出现散在黄豆大红斑、丘疹,伴轻微瘙痒,未治疗。皮损迅速增多,延及全身,以面部为著,日晒后皮损加重。1d出现低热,未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同时出现口腔溃疡,无脱发、关节疼痛等表现。既往史:1个月前,全身曾出现类似皮损,至当地医院治疗后基本消退(具体治疗不详),面部遗留少许淡褐色、轻度萎缩性斑。

  • 标签: Rowell综合征 红斑狼疮 多形红斑
  • 简介:43岁男性患者,双手多发结节20余天,全身泛发性斑疹5d。曾于当地医院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瘤、寻常疣。液氮冷冻治疗无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128,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最后诊断:二期梅毒。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3周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61岁男性患者,面部红斑6个月、加重泛发四肢伴四肢肌肉酸痛3个月.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Ⅳ级.皮肤科情况:双眼睑水肿性紫红斑,全身泛发水肿性紫红色鳞屑性斑片,指关节伸侧可见紫红色扁平Gottron疹.胸部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示:纵隔肿瘤.纵膈肿物切除术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纵隔胸腺瘤(B2型).诊断:①皮肌炎,②胸腺瘤.

  • 标签: 皮肌炎 胸腺瘤
  • 简介:45岁男性患者。外阴及股部红斑、丘疹1个月,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湿疹及股癣且治疗无效。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123.45COI,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4。确诊为二期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17岁男性患者,面部、耳部、双手反复红斑水疱15年。系统查体:球结膜小片状白色浑浊,双瞳孔内斜视,视力左眼0.1、右眼0.5。皮肤科情况:双颊、双耳郭、双手背部等曝光部位可见大量点状或片状痘疤样萎缩性瘢痕及不规则片状色素减退斑;下唇部瘢痕挛缩,口裂变小;右手示指关节强直、屈曲、错位;左手示指可见瘢痕挛缩。诊断:重型种痘样水疱病。

  • 标签: 种痘样水疱病 重型
  • 简介:53岁女性患者,左上肢伸侧大量红色丘疹、结节1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厚,表皮突不规则向下延伸,基底层黑素增加,真皮浅中层可见境界不清楚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梭形、胞质嗜酸性,核呈细长梭形、两端钝圆、位于细胞中央,未见异形性及核分裂像;Masson三色染色:肿瘤细胞被染成红色,其间夹杂少量被染成蓝色胶原纤维;α-SMA染色阳性.诊断:皮肤毛发平滑肌瘤.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未行治疗.

  • 标签: 毛发平滑肌瘤 皮肤
  • 简介:男性47岁患者,下颏及颈部线状紫褐色斑2个月。查体见下颏及颈正中线偏右侧处有0.5-1.0cm宽,15cm长线状紫褐色斑片,线状皮损部分区域有轻度萎缩,无明显凹陷,无明显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伴毛囊角栓形成,灶性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内血管及毛囊周围大量单核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基膜带IgG或IgM呈断续短线状颗粒状沉积,真皮浅层IgGIgM呈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荧光强度+-++),C3在真皮乳头呈颗粒状沉积。最终确诊为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型 线状
  • 简介:20岁男性患者,表现为双侧耳郭出现群集小丘疹2年,部分融合成斑块。皮损在冬季反复出现,夏季部分自行消退。文中对斑块型粟丘疹进行了文献复习,发现冻伤可能是青少年发病主要原因,温暖地区进入寒区作业应做好暴露部位防护。

  • 标签: 粟丘疹 斑块状
  • 简介:报告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右腋窝肿块、进行性加重8个月就诊。皮肤科情况:右腋窝可见10cm×2.6cm隆起性肿块,质、稍有波动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差;额部、前胸部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及结节。根据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局部手术切除及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 标签: 隐球菌病 皮肤 原发性
  • 简介:皮肤病皮损暴露性、疾病复杂多数使用外用药物特点导致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相应更需要医生具备较高同理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该文从皮肤科特点论述了同理心训练培养在皮肤科教学过程重要性。

  • 标签: 皮肤科学 教学 同理心
  • 简介:目的:探讨雾霾天气对荨麻疹发病、病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共122天时间作为观察窗口,记录每日空气质量情况及荨麻疹就诊例数占皮肤科门诊量构成比,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空气质量情况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优良(0-100)、轻中度污染(101-200)、重度污染(大于200),分别将于上述期间就诊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非雾霾组、轻中重度污染组及重度污染组,比较三组患者平均就诊量,并对非雾霾组与重度污染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呼吸道伴发症状、情绪状态评价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荨麻疹就诊量构成比与空气质量指数、PM_(2.5)、PM_(10)、NO_2、SO_2日均浓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9、0.631、0.632、0.511、0.376,P值均小于0.01)。非雾霾日、轻中度污染日、重度污染日,急性荨麻疹日均就诊量构成比分别为(7.71±1.97)%、(9.78±1.77)%、(11.55±1.59)%,三组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污染组196例与非雾霾组392例平均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分别为3.60±1.34、3.34±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02),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0.10%(59/196)、14.29%(56/3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8,P〈0.01)。重度污染组患者抑郁或()焦虑发病率为41.38%,显著高于非雾霾组22.11%(x~2=8.82,P=0.003)。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显示重度污染组尘螨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雾霾组(x~2=4.46,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就诊量与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随着空气污染加重而增加,推测雾霾天气会促发急性荨麻疹发病,并可能加重病情;重度雾霾天就诊荨麻疹患者呼吸道症状伴发率增加,抑郁焦虑伴发率也显著增加,推想重度雾霾天气对患者呼吸系统、�

  • 标签: 雾霾天气 空气污染 荨麻疹 抑郁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