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诊治65例胆总管扩张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US、MRCP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中,经手术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EUS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分别为93.8%83.1%,敏感性分别为94.6%85.7%,特异性分别为88.9%66.7%。通过计算Youden指数,JEUS=0.89;JMRCP=0.76,说明EUS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要髙于MRCP。结论EUS诊断胆总管结石MRCP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髙优势。

  • 标签: 超声内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胰腺癌起病隐匿,具有高度侵袭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此亟需寻找胰腺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研发能有效治疗胰腺癌靶向药物。微RNA(miRNA)是类长度约为18~25nt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并与胰腺癌不良预后化疗抵抗有关。miRNA-21作为诊断治疗胰腺癌新靶点,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miRNA-21在胰腺癌发病诊治中作用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Bcl-2基因转录异常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系密切,对Bcl-2与原发性胃肠道DLBCL(PGI-DLBCL)关系则缺乏充分研究。目的:探讨PGI-DLBCL中Bcl-2基因扩增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关系。方法:采集136例手术治疗PGI-DLBCL患者临床资料,电话随访生存信息。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Bcl-2基因扩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关系。结果:136例患者中,33例(24.3%)Bcl-2基因扩增阳性,90例(66.2%)Bcl-2蛋白表达阳性;基因扩增与肿瘤原发部位、Ann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免疫表型相关(P〈0.05)。Bcl-2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免疫表型为非GCB型Bcl-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显著低于相应阴性患者(41.5%对71.5%,P〈0.05;54.6%对84.6%,P〈0.05)。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CHOP化疗5年OS显著低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48.6%对80.3%,P〈0.05;66.4%对83.4%,P〈0.05)。结论: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PGI-DLBCL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Bcl-2基因扩增者预后较差。非GCB型PGI-DLBCL中,Bcl-2蛋白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利妥昔单抗可提高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指胆管(或)胰管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系列临床综合征,对于Ⅲ型SOD患者是否需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或括约肌切开治疗直持有争议。此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并发症风险高,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EPISOD研究更新了人们对Ⅲ型SOD认识。最新颁布罗马Ⅳ共识已摒弃Ⅲ型胆型SOD诊断,并重新制订了胆型SOD分类,目前不推荐此类患者行Oddi括约肌测压括约肌切开术。本文着重对SOD尤其是Ⅲ型SOD几个重要问题作阐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测压法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罗马Ⅳ共识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胃高敏感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难点之,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胃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胃刺激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胃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胃轴调节中胃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观察乙醛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接蛋白(FN)整合素表达变化,以及中药肝复康对它们表达影响。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SC—T6细胞,用乙醛及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s,采用RT—PCR法检测HSCs中CTGF、FN、整合素α5、整合素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相对光密度值。结果乙醛刺激后HSC-T6细胞CTGF、FN、整合素αd5、整合素β1α—SMAmRNA水平分别为(1.06±0.02)、(1.28±0.23)、(2.13士0.09)、(1.57±0.50)(2.84±0.14),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分别为(0.46±0.05)、(0.40±0.09)、(0.37±0.10)、(0.19±0.03)(0.18±0.03)]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肝复康干预能显著降低它们水平[分别为(0.59±0.02)、(0.71±0.15)、(1.55±0.04)、(0.92±0.22)(1.99±0.10),P〈0.013。结论肝复康干预HSCs活化可能与抑制CTGF、FN、整合素α5、整合素B1α-SMA水平有关。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康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 体外
  • 简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B-inducedacute013chronicliverfailure,HB—ACLF)主要由免疫介导损伤引起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cell17,Thl7)在HB—ACLF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Th17细胞起源于相同初始CD4cr细胞,但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制约。研究表明Treg细胞、Thl7细胞及Treg/Thl7比值失衡与HB—ACLF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辅助性T细胞17 调价性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检出复发微小肝癌(mHCC)诊断价值。方法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行MRI、DWIDCE扫描序列,以早期发现复发癌灶。结果在术后1年,43例HCC患者中发现54个复发病灶;DWI联合DCE对复发mHCC判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5%、97.1%94.4%,DCE单独诊断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79.6%,而DCE单独诊断复发mHC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最低,分别是60.O%,67.7%64.8%(P〈O.05)。结论在MRI检查中应用DWIDCE扫描序列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复发mHCC发现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妊娠早期给予替比夫定口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80例HBV高载量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受试者在孕12周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服药至产后12周,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对照组受试者只接受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乙肝疫苗20μg。比较两组孕妇受试者在分娩即刻分娩后12w血清HBVDNA水平。评估两组新生儿在出生6月龄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Apgar评分。同时,密切观察两组孕妇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即刻分娩后12W,试验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为(3.58±0.56)lgcopies/ml(2.98±0.32)lg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93±0.47)lgcopies/ml7.46±0.43)lgcopies/ml(P〈0.01);新生儿出生,试验组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17.5%(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P=0.64)、身长(P=0.44)、头围(P=O.93)、体质量(P=0.46)、Apgar评分(P=0.45)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在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未见孕妇新生儿有不良反应。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C)与急诊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应用SLC治疗52例,应用急诊Lc治疗40例。在行SLC,先行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抽出胆汁,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在炎症控制后3月,再人院行Lc,在行急诊Lc,于发病72h内行急诊LC术,手术中依照常规方法留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SLC治疗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2±7.0)min、(24.1±3.3)h(5.6±1.3)d,中转开腹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5.8%)0例(0.O%),而急诊Lc治疗组则分别为(58.7±8.1)min(P=0.784)、(26.2±5.8)h(P=0.047)(8.1±1.9)d(P=-0.029),中转开腹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20.0%,P=0.018)7例(17.5%,P=0.039);SIC组术后发生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S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好,更安全,应尽量减少行急诊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治疗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转移性,病死率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是肿瘤预后不良指标之。目的:研究CRC组织中HER2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2月─2011年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118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HER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关系。结果:CRC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34.7%(41/118),其中高表达18例(15.3%),低表达23例(19.5%)。HER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ER2表达阴性、低表达、高表达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率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ER2是CR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RR=2.134,95%CI:1.172~2.415,P=0.006)。结论:HER2高表达与CRC临床分期患者预后有关,有望成为CRC预后评估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HER2 基因表达 结直肠肿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影响。方法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I(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I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髙于对照组I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72h胃液pH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72h胃液pH值与对照组I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且与对照组I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髙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兰索拉唑 VCL、FAK
  • 简介:背景:近年胃癌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并进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UG1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对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对0.3087±0.0252,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对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中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D1途径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1.尾数"0"多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数。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如1800000可写成180万;142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用以定位"0"。

  • 标签: 数字使用 论文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种功能性胃肠病,Oddi括约肌异常收缩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肝功能异常反复发作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等。近年SOD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临床上常因医师对其缺乏充分认识足够重视而延误诊治。本文就SOD诊治进展作综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治疗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本组用药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 简介:目的分析水通道蛋白在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表达。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便秘组对照组小鼠升结肠、降结肠黏膜中水通道蛋白4、9(AQP4、AQP9)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均分布AQP4、AQP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别处于结肠近端结肠远端,便秘组对照组AQP4表达量明显升髙,AQP9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查结果分析提示AQP4、AQP9分子量内参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8kd、42kd;两组摄食量、摄水量、体重、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QP4表达水平与摄水量、粪便含水量间呈负相关性(rw=-0.791、-0.882,rRT=-0.836、-0.855,P<0.05);而AQP9表达水平与摄水量、粪便含水量成正相关性(rw=0.899、0.953,rRT=0.886、0.934,P<0.05)。结论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水通道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将会直接影响肠道水分分泌与吸收,在便秘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便秘 小鼠 结肠黏膜 表达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关键。MiR-20a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循环血液以及胃癌细胞株中表达均明显上调,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MiR-20a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调控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诱导化疗耐药产生。血清/血浆miR-20a单独或与其他miRNAs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以及疾病进展、复发预后预测,有可能成为新非侵入性胃癌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微RNAS MiR-20a 胃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PLC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评价两者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增强CT发现动脉期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103例(93.6%)、7例(6.4%)、0例(O.0%)86例(78.2%)、24例(21.8%)、0例(0.0%),P〈0.01];门脉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16例(14.5)、94例(85.5)0例(O.0%)、27例(24.5)、83例(75.5),P〉0.05];延迟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4例(3.6)、106例(96.4)0例(0.0%)、15例(13.6)、95例(86.4),P〈0.01];超声造影诊断灵敏性(97.3%)显著高于增强CT(75.5%,P〈0.01),特异性为91.8%,显著高于增强CT52.7%(P〈0.01),准确性为95.5%,也显著高于增强CT67.3%(P〈0.01)。结论与增强CT比,超声造影诊断PLC具有更高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对于原发性肝癌临床影像学诊断可能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超声造影 增强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