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关节炎泛指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一类非特异炎性疾病,种类较多,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类疾病各种炎症促发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多围绕软骨退变、滑膜病变等引起炎症展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标签: 水通道蛋白质1 水通道蛋白质3 水通道蛋白质4 水通道蛋白质9 骨关节炎 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一元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transporters4,MCT4)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手术胃癌患者标本11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T4蛋白表达。结果MCT4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细胞膜上,低表达样本55例,高表达样本58例。MCT4蛋白表达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P=0.021)。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CT4低表达患者总体预后明显优于MCT4高表达患者(P=0.001)。结论MCT4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胃癌 MCT4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5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5例)共80例。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样本中表达,并分析miRNA-221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miRNA-221表达水平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病理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r=0.823,P〈0.05)。结论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病理分级相关,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miRNA-221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中miR-16、miR-34a、miR-200a、miR-375、miR-451化疗前、后表达水平变化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选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79例,采用GenExver-sion6软件、Normfinder软件和Genorm软件确定本实验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时血浆mi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化疗前、后表达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结果miR-34a为相对表达最稳定内对照。血浆miR-451高表达患者激素受体(hormonereceptor,H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31),分别为84.2%和62.5%。血浆miR-200a化疗后表达变化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显著相关(P=0.032),miR-200a化疗后表达升高者ORR显著高于降低者,分别为57.9%和29.3%。血浆miR-200a化疗后表达水平升高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降低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09),分别为10.3个月和5.2个月。miR-16、miR-200a、miR-375和miR-451表达水平及化疗后变化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血浆miRNA化疗前、后表达水平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MIRNA 血浆 疗效 预后
  • 简介:CLARITY技术是近年出现使器官组织透明化实验技术,对完整器官组织实现透明化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下实现研究对象三维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实验研究。本文就CLARITY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展望作一总结。

  • 标签: 生物技术 CLARITY技术 透明化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成像
  • 简介:转化医学是医学领域一个新概念,旨在推动基础研究成果与实际医疗应用互相转化。分子影像是一门新兴而又充满前景医学影像学分支学科,转化医学分子影像结合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几种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引下肿瘤分子影像教学模式。

  • 标签: 转化医学 肿瘤分子影像学 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FNAB)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8例行FNAB检查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分类,对其中手术治疗132例患者组织病理细胞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32例患者FNAB检查结果应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分类,将标本分为6类,分别是:标本无法诊断占7.6%;良性病变占43.2%;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占19.7%;滤泡性肿瘤及可疑滤泡性肿瘤占5.3%;可疑恶性肿瘤占6.8%;恶性肿瘤占17.4%。将FNAB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对照后发现: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1%和97.6%,阳性预测值为93.8%。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对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是可靠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厚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基层医院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7例(26.9%),以平滑肌瘤多见;恶性肿瘤19例(73.1%),腺癌多见。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6例(23.1%),空肠8例(30.8%),回肠12例(46.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黄疸等。术前术后诊断相符1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1.5%。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该病可能;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委员会认证内科医师、成瘾医学专家、电视电台热门人物德鲁医生投身到了一项以帮助他人为宗旨事业。他在自己主持了多年电台秀“爱情热线”里大谈相处之道,在VH1频道“德鲁医生明星康复所”以德鲁医生身份帮助别人克服各种各样“瘾”,

  • 标签: 医生 前列腺癌 内科医师 医学专家 相处之道 委员会
  • 简介:骨肉瘤是骨科临床最常见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伴随截肢、肺转移、死亡等后果,其单纯手术治愈率仅15%~20%[1]。随着新辅助化疗发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70%左右[2]。凋亡异常以及耐药性产生(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导致肿瘤迅速进展是骨肉瘤治疗失败主要原因[3-4]。调控细胞凋亡异常,降低骨肉瘤耐药性,从而提高骨肉瘤治疗效果,是降低骨肉瘤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重要途径。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凋亡以及耐药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试图为探索骨肉瘤凋亡、耐药发生机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皮瓣穿支皮瓣病例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瓣、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及穿支皮瓣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皮瓣、120例穿支皮瓣)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皮瓣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皮瓣,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皮瓣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皮瓣16例,穿支皮瓣22例,传统皮瓣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皮瓣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皮瓣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皮瓣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皮瓣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皮瓣成活关健。严格遵守皮瓣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皮瓣张力是皮瓣手术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有效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传统皮瓣 游离皮瓣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跖跗关节新鲜损伤陈旧损伤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2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10例为新鲜损伤,并在伤后7天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另外12例为陈旧损伤,在伤后4~24周发现漏诊,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跖跗关节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12~48)个月。采用AOFAS(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中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新鲜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94.08分,而陈旧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79.92分,新鲜损伤组在疼痛,活动度,行走距离等评分上显著优于陈旧损伤组(P〈0.05)。造成患者陈旧损伤最主要原因是初诊时急诊医师漏诊。结论对新鲜跖跗关节损伤,只要能获得精确解剖复位和良好固定,一般都能获得比陈旧损伤更为满意效果。但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 标签: 足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跗跖关节
  • 简介:肝癌是全世界常见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公认最有效治疗方式。腹腔镜外科是当代外科微创化理念发展主要潮流趋势。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外科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腹腔、盆腔器官手术。而曾被视为外科手术禁区腹腔镜肝脏外科,成为最后被攻克外科领域。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治疗方式 肝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外科微创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CYFRA21-1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临床意义。CYFRA21-1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SCCAG CYFRA21-1 鼻咽癌 转移
  • 简介:目的分析并对比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并同意情况下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开腹组,每组各50例。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治疗方法,开腹组则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和手术需要时间,比较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而两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之间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GF20表达或CD34表达,分析FGF20在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以及临床病理之间相关性,探讨FGF20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结果均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癌组织中FGF20表达肿瘤浸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分化程度及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癌组织中FGF20表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为明确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作用以及深入探讨FGF20促进微血管形成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FGF20 微血管密度 结直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2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细胞分类计数计算NLR,将53例NLR<3患者列为低NLR组;19例NLR≥3患者列为高NLR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高NLR组中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比例占89.47%,淋巴结转移中N1、N2、N3比例占63.16%,远处转移中M1比例为15.79%;低NLR组中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比例占77.36%,淋巴结转移中N1、N2、N3比例占50.94%,远处转移中M1比例为7.55%。由此,高NLR组中出现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例数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低NLR组和高NLR组5年生存率(58.49%vs42.11%)及无病生存率(73.58%vs57.89%)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NLR可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并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 标签: 胃癌 晚期 NLR 预测价值
  • 简介:背景和目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是T_2或T_3远端直肠癌标准治疗方法,但这个手术切除范围广泛且毁损性大,因此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他可以替代治疗方案。本研究是前瞻性观察试验,旨在评估使用高剂量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和后续观察等待治疗能否作为低位直肠癌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本研究对象为T_2或T_3、N_0~N_1、直肠下6cm原发性可切除腺癌患者。患者接受为期6周放化疗治疗,具体方案为60Gy分30次照射肿瘤,50G分30次照射淋巴结区域,另外增加5Gy作为直肠腔内近距离放疗,放疗同时口服300mg/m^2剂替加氟。在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中(第2、4、6周)及6周治疗结束后均进行内镜及肿瘤穿刺检查。我们把肿瘤临床完全缓解、肿瘤穿刺部位阴性、6周治疗结束后CT及MRI提示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患者分配到观察等待组,把其他所有患者分配到标准手术组。观察等待组患者使用内镜及选择性部位穿刺密切随访,若发现局部复发则给予手术切除。本研究主要终点是分配到观察组1年后局部肿瘤复发率。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试验号为NCT00952926,研究对象入组已结束,但针对次要终点随访仍在继续。结果本研究自2009年10月20日至2013年12月23日共纳入55名患者。患者从荷兰3个手术中心招募,继而统一在一个三级肿瘤中心(VejleHospital,Vejle,Denmark)接受治疗。55名患者中有51名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0名患者为临床完全缓解并分配到观察等待组。观察等待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中位随访时间为23.9个月(IQR:15.3~31.0)。1年局部复发率为15.5%(95%CI:3.3~26.3)。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急性3级不良反应是腹泻,51名患者中有4名(8%)患者出现腹泻。观察等待组患者括约肌功能是极好,1年内25名患者中有18名,2年内16名患者中

  • 标签: 直肠癌切除术 手术切除范围 同期化疗 标准治疗方法 替加氟 直肠腔
  • 简介:目的探讨以铂类、紫杉类为基础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乳腺癌敏感蛋白I型(BRCA—1)、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及其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74例以铂类、紫杉类为基础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ERCC-1、BRCA-1及Survivin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患者预后关系。结果(1)ERCC-1表达率60.81%,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及吸烟史无关,在化疗有效患者中ERCC-1高表达率45.45%,在化疗无效患者中高表达率83.33%(P=0.001)。(2)BRCA.1表达率59.46%,患者性别、年龄、分期无关,病理(0.016)及吸烟史(0.002)有关,在化疗有效患者中BRCA—1高表达率47.33%,在化疗无效患者中高表达率76.67%(P=0.016)。(3)Survivin表达率51.35%,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及吸烟史无关,在化疗有效患者中Survivin高表达率40.91%,在化疗无效患者中高表达率66.67%(P=0.035)。结论ERCC-1、Survivin低表达,BRCA-1高表达患者能从含铂方案化疗中获益,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因素。

  • 标签: ERCC-1 BRCA-1 Su~ivin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顺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