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作者: 欧连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黔江409000
  • 简介:严重性过敏,即IgE介导、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化学介质引起的速发、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是一种危害生命的反应,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并且会影响到人体的许多器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呼吸、心脏、胃肠道。这种反应的特点在于,它会迅速的影响人体的器官功能,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严重的过敏性疾病,而食物过敏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最主要触发因素。在婴幼儿中,鸡蛋、牛奶、小麦或花生都是常见的过敏原。近年来,严重性过敏疾病的患儿人数也在增加,特别是在低龄儿童中。

  • 标签: 儿童;严重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家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患儿家庭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旨在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15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哮喘儿童的照护现状及家庭需求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依从性较差,忽视哮喘对患儿心理的影响,家庭应对失败,家庭承受着心理和经济压力。结论医护人员应经常对患儿照顾者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并有针对性地对患儿照顾者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 标签: 哮喘 家庭管理 家庭需求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质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年1月始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该文报告我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近两年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调查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各参加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的早产儿在生后7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d复查一次,直至出院。结果10单位共出生或收住早产儿4933例,总PVL发生率为2.3%(112/4933),囊性PVL发生率为0.3%(16/4933)。分别为Ⅰ级PVL85.7%(96/112),Ⅱ级PVL12.5%(14/112),Ⅲ级PVL1.8%(2/112),无Ⅳ级PVL。4家妇婴医院的早产儿PVL总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6家综合性或儿童专科医院(1.4%vs.2.8%)(χ^2=10.284,P〈0.01)。与发生囊性PVL相关的可能高危因素为阴道分娩和机械呼吸。结论该调查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早产儿PVL发生率的情况。提高对PVL尤其是非囊性脑室周围自损伤的超声识别率,是今后临床要大力加强的重点。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发生率 多中心研究 中国
  • 简介:临床前研究证实,外源性间充干细胞(MSCs)能够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损害和促进肾脏修复。本文着重讨论MSCs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机制。MSCs向缺血后肾脏靶向归巢与MSCs表达CX-CR4和CD44等趋化因子受体有关。MSCs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非MSCs促进肾脏修复的主要机制。更主要的是,MSCs将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释放微泡,发挥激活肾内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和抗纤维化等效应,从而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

  • 标签: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归巢 分化 旁分泌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静脉滴注中成药制剂双黄连粉针及注射液后的副反应。结果27例表现为急性荨麻疹,3例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结论儿科应用双黄连注射剂应权衡利弊,注意其安全性。

  • 标签: 双黄连注射剂/副作用 疹/并发症 中毒 呼吸道感染/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采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1.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初检到314篇文献,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系统评价(n=2179)。6篇为前瞻l生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CRP的最适界值为30~91mg·L^-1。严重细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7%一29.3%。4篇文献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严重细菌感染独立的预测因素。报道敏感度和特异度文献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采用描述性分析,CRP不同最适界值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33%~89%,特异度为75%一97%。报道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具中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43(95%CI:3.49~5.63),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0.29—0.54)。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Q指数为0.78。结论在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婴幼儿中,CRP对严重细菌感染具有中等的诊断价值,应用时尚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不明原因发热 儿童 严重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PPD反应与发作期哮喘患儿ECP,IgE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分健康对照组和哮喘发作组,均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观察PPD反应与哮喘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测定、血清ECP、IgE等的关系以及PPD试验后哮喘患儿外周血IFN-γ,IL-4,IL-12P40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患儿PPD阴性者(24/32例)明显多于阳性者(8/32例),且PPD反应阴性患儿哮喘中/重度发作(16/24例)较PPD阳性患儿(2/8例)多,P<0.05.PPD阴性的哮喘患儿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IgE较PPD阳性的哮喘患儿明显增高(P<0.05).哮喘患儿PPD试验后IL-12P40mRNA,IFN-γmRNA无明显变化,而IL-4mRNA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致IFN-γ/IL-4mRNA比值下降.结论PPD反应阴性的哮喘患儿可能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PD正向免疫刺激作用在哮喘患儿中受到抑制.

  • 标签: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儿童 哮喘发作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免疫球蛋白E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中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选取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271例,其中IVIG敏感型252例,IVIG无反应型19例;发生冠脉扩张的患儿7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同时实验室检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CRP、血清谷草转氨酶、血钠和血钾水平。结果IVIG治疗前,敏感型及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亦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后24~48h,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前,IVIG敏感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IVIG无反应合并冠脉扩张患儿sICAM-1水平亦明显高于IVIG无反应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与治疗前后WBC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r=0.7562、0.8435,均P〈0.01),与治疗后CRP水平变化亦呈正相关(r=0.8936,P〈0.01)。结论高水平的sICAM-1表达可望作为预测KD患儿对IVIG反应情况及发生冠脉扩张的一项危险因素。

  • 标签: 川崎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方法抽样调查湘潭市13702名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将69名肥胖自愿者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体重指数(BMI)、hsCRP,L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计算ISI,比较两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hsCRP,INS,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MI与hsCRP,LP,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hsCRP与FPG,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LP与IN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瘦素抵抗(LR),同时CRP,LP等炎症因子在肥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肥胖 超敏C-反应蛋白 瘦素 胰岛素抵抗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运动激发试验与药物激发试验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的优劣,以得出更佳、更安全的用于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的哮喘患儿47例,对每名受试患儿先后进行运动和药物两种激发试验检测,并与金标准(PD20)相比较得出各自的敏感度,记录和观察两种激发试验过程中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以PD20作为金标准,药物激发试验对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性患儿的检出敏感度(61%)明显高于运动激发试验(9%)(P〈0.05),且药物激发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κ=0.614),而运动激发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κ=0.006);但药物激发试验中,哮喘患儿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率高,与咳嗽和胸闷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的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时,药物激发试验较运动激发试验敏感度高,但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

  • 标签: 气道高反应性 运动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转运蛋白(NGAL)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治患儿34例,经口服泼尼松足量治疗4周尿蛋白未转阴患者归入糖皮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组,尿蛋白转阴患者归入糖皮质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组。所有病例在口服泼尼松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收集晨起中段尿,采取ELISA法检测尿液NGAL浓度,同时测得尿中肌酐(Cr)值,采用尿Cr排出量来校正单次尿NGAL水平,比较两组间尿NGAL与Cr比值的表达差异。结果与SRNS组比较,SSNS组病例尿标本中NGAL/Cr比值在泼尼松治疗3、4周时明显下降(P〈0.05);与SRNS组比较,SSNS组病例尿标本中β2-MG/Cr比值在泼尼松治疗4周时才开始明显下降。SSNS与SRNS两组病例尿NGAL/Cr与尿蛋白/Cr比值呈正相关(r=0.510,P〈0.01)。ROC曲线下分析结果显示,用药3周后尿NGAL/Cr诊断截点为0.043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9.2%。结论SRNS患儿尿液中NGAL/Cr比值持续维持于高水平,而SSNS患儿尿液中NGAL/Cr比值在泼尼松治疗后逐渐下降,且其下降时间早于β2-MG/Cr比值,提示动态监测尿液中NGAL/Cr比值,有助于早期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泼尼松治疗效应。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TOPK/PBK在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以80例恶性淋巴瘤、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淋巴结组织的TOPK/PBK表达,对比分析TOPK/PBK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患儿的TOPK/PBK阳性率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P〈0.05);TOPK/PBK阳性率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TOPK/PBK阳性率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高,但成熟B细胞淋巴瘤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TOPK/PB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NHL病理类型有关。

  • 标签: TOPK/PBK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儿童
  • 简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已成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发病第5~10天应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退热,并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但有报道发现部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对丙种球蛋白的初始治疗无效,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治疗应用 肝功能损害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热程2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住院患儿154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感染组(n=54)、风湿组(n=67)、恶性肿瘤组(简称为肿瘤组,n=33),对3组患儿血清CRP、ESR、LDH及SF4项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风湿组、肿瘤组3组患儿血清CRP和ESR均升高,其中风湿组升高最明显;血清LDH在肿瘤组升高最明显;SF在风湿组和肿瘤组均明显升高。LDH对风湿性疾病、CRP和ESR对恶性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P〉0.05)。CRP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861、0.782;ESR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770、0.743;LDH诊断感染和恶性肿瘤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较低;SF诊断感染的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为最高,但特异度最低;SF诊断风湿性疾病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都较高;SF诊断恶性肿瘤的AUC较低。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比单独检测时高。结论在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诊断中,CRP、ESR、LDH及SF对初步诊断风湿性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对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有限;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沉 乳酸脱氢酶 血清铁蛋白 发热待查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