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11例中9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2例,35~38周1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9例、智力低下5例、癫痫3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FLAIR高信号,上述区域白质减少,侧脑室扩大及形态异常,胼胝体异常,侧裂池加深增宽。根据MR表现将PVL分为轻、中、重3度,本组属于轻、中、重度各3、6、2例。结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具有特征性表现,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白质软化症 脑室周围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结果13例中11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3例,35~38周2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0例、智力低下8例、癫痫5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结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I具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儿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诊断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和临床症状。结果15例中12例为早产儿,孕龄30~36周,平均孕龄33周。足月儿3例,其中2例有窒息缺氧史、1例有新生儿肺炎病史。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及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脑室周围白质显著减少,脑皮质与脑室缘之距离变小。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3例、智力低下9例、视力异常5例,抽搐及癫痫发作4例。结论MRI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MRI表现比较有特点,临床表现与MR表现相关。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白质软化 脑室周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颅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所有早产儿于生后1周内进行颅脑超声检查,进行常规头颅B超检查,对确诊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早产儿进行PVL超声图像分析并定期随访。结果经常规头颅B超检查确诊为PVL的早产儿共35例,均在超声中表现为双侧脑室前角、体部或三角部外上方对称性强回声区。其中12例于满4周前后B超复查在原回声增强区呈现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囊腔,直径范围在1.8~17.5mm。除早期死亡、自动出院及失访12例外,余23例患儿中,发生脑瘫4例,疑似脑瘫1例,10例3~12个月龄智测评分低下;8例随访时暂未发现异常。结论PVL的超声表现十分典型。由于PVL患儿预后不良,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进行常规头颅B超检查很有必要。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头颅B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TREMs)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32只3日龄新生大鼠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模型组(Model组),经右颈动脉结扎及术后缺氧建立PVL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比较两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法检测大鼠右侧半脑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yline basic protein,MBP)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右侧半脑脑组织TREM1和TREM2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Model组脑组织较Sham组损伤明显,免疫荧光显示Model组大鼠MBP平均光密度(26.629±2.317)明显低于Sham组(33.579±2.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5)。Model组TREM1蛋白相对表达量(0.789±0.120)明显高于Sham组(0.567±0.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5),Model组TREM2蛋白相对表达量(0.544±0.133)明显低于Sham组(0.791±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5)。结论TREM1和TREM2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中表达量发生异常变化,提示TREMs可能参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理过程。

  • 标签: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脑白质损伤 脑损伤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前糖皮质激素(ACS)使用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极早产儿患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c-PVL)以及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重大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观察队列研究,数据来自1995年至2016年以色列国家VLBW数据库。结果10 170例VLBW中,692例(6.8%)诊断为c-PVL。7 522例使用ACS,患c-PVL比例为5.4%,未使用ACS组患c-PVL比例为10.7%(P<0.000 1)。ACS与c-PVL呈显著负相关(OR=0.69,95% CI=0.57~0.84)。亚组分析中,排除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患儿后,使用ACS组的c-PVL发病率为2.7%~5.4%,未使用ACS组为5.6%~10.7%(P<0.000 1)。所有亚组中,ACS与c-PVL的OR值显著降低相关,其范围为0.52(95% CI=0.40~0.66)至0.62(95% CI=0.50~0.77)。结论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组患c-PVL的风险显著降低,排除重大疾病后的亚组分析显示:ACS使用后的c-PVL患病风险降低了40%~5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与<34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出生、孕母行胎盘病理检查并转入NICU接受治疗、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87例。根据孕母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阳性组(167例)和HCA阴性组(120例),比较2组患儿的PVL发生率。将研究对象中已诊断为PVL的41例早产儿,根据孕母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及HCA分期标准,分为非HCA组、HCA早期组、HCA中晚期组3组,比较各组PVL严重程度、患儿临床资料、并发症及校正胎龄至6月龄时的随访情况。结果HCA阳性组PVL占19.16%(32/167),HCA阴性组PVL占7.50%(9/120),2组PV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诊断为PVL的<34周早产儿中,非HCA组21.95%(9/41),HCA早期组31.71%(13/41),HCA中晚期组46.34%(19/41),3组间PVL严重程度、1 min Apgar评分、生后24 h白细胞计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天数、校正胎龄至6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CA炎症程度与PVL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374,P=0.016)。结论HCA与<34周早产儿PVL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HCA炎症程度增加,PVL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增加。母亲存在HCA的<34周早产儿随炎症严重程度进展,其生后24 h白细胞计数升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校正胎龄至6月龄时MDI、PDI分数降低。

  • 标签: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胎盘病理检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引起的低碳酸血症被认为是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cPVL)的主要原因。然而,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能会自发出现低碳酸血症。我们旨在评估cPVL患儿在接受机械通气时是否比自主呼吸更易发生低碳酸血症。方法在该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中,我们比较了cPVL患儿生后96 h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和无呼吸支持三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在2006年至2017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23例被诊断为cPVL。其中2例胎龄为24周,21例为28~32周。在这21例新生儿中,生后96 h内pCO2低于35 mmHg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为9/60(15%)、无创辅助通气组为16/116(14%)、无呼吸支持组为14/42(33%)(P=0.014)。结论在这组cPVL患儿中,低碳酸血症在无呼吸支持组比无创辅助通气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更常见,表明低碳酸血症可能是cPVL患儿的一种症状而非病因。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年1月始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该文报告我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近两年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调查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各参加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的早产儿在生后7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d复查一次,直至出院。结果10单位共出生或收住早产儿4933例,总PVL发生率为2.3%(112/4933),囊性PVL发生率为0.3%(16/4933)。分别为Ⅰ级PVL85.7%(96/112),Ⅱ级PVL12.5%(14/112),Ⅲ级PVL1.8%(2/112),无Ⅳ级PVL。4家妇婴医院的早产儿PVL总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6家综合性或儿童专科医院(1.4%vs.2.8%)(χ^2=10.284,P〈0.01)。与发生囊性PVL相关的可能高危因素为阴道分娩和机械呼吸。结论该调查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早产儿PVL发生率的情况。提高对PVL尤其是非囊性脑室周围自质损伤的超声识别率,是今后临床要大力加强的重点。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发生率 多中心研究 中国
  • 简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PVH—IVH)是早产儿常见颅内病变,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发生于重度颅内出血患者,而轻度出血则预后良好。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那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轻度(Ⅰ~Ⅱ级)出血患儿,不但在校正胎龄20月龄时的神经行为发育落后,其在学龄期的表现也很不理想心。本文对有关早产儿PVH—IVH的病因与诱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PVH—IVH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 标签: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HEMORRHAGE 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内病变 PVH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产儿脑室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弥漫性白质损害的小儿,在多数病例超声显示的异常回声是可复的。

  • 标签: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新生儿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接受超声诊断及动态监测,回顾分析早产儿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出血程度进行分级。结果:200例接受超声诊断的早产儿中,共检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119例,检出率为59.50%。其中,Ⅰ度患儿67例(占比56.30%)、Ⅱ度患儿37例(占比31.09%)、Ⅲ度患儿13例(占比10.92%)、Ⅱ度患儿2例(占比16.81%),以Ⅰ度和Ⅱ度患儿占比最多。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定位出血位置,而且能够对其颅内出血量的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发育因素、机械因素等)的综合管理。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包括产前体重指数、维生素D水平、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分娩方式及产前用药等,本文就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 生发基质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PIVH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PIVH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结果304例超早产儿中共发生PIVH 101例(33.2%),其中重度(Ⅲ~Ⅳ级)PIVH 44例(14.5%)。出生体重<750 g超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50.6%,重度PIVH发生率31.0%;胎龄<26周超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51.4%,重度PIVH发生率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增加(OR=0.697,95%CI 0.543~0.895,P=0.005)是超早产儿PIVH的保护因素,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增加(OR=1.121,95%CI 1.007~1.249,P=0.037)、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373,95%CI 1.040~1.812,P=0.025)是超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早产儿PIVH及重度PIVH发生率高,胎龄小、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增加发生PIVH的风险。

  • 标签: 超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超声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疑似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要接受颅脑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超声诊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诊断中的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颅脑超声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颅脑超声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早产儿病房收治的24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5例,女105例,胎龄范围28~37周,胎龄(32.4±2.4)周,出生体质量范围1 045~3 012 g,体质量(2 039.0±521.0)g。在其出生1周内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测,观察声像图特点,测量PIVH患儿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指标变化,并对PIVH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结果经颅脑超声共检出PIVH 84例,阳性率为35.00%,其中轻度48例(占57.14%),重度36例(占42.86%)。胎龄<32周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55.00%(22/40),胎龄32~37周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31.82%(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63.16%(24/38),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早产儿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与未检出PIVH早产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RI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中,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重度PIVH的概率越高。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PIVH、评估出血程度及判断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颅脑超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积水对大鼠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影响。方法6w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5只,对照组35只,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05ml,分别在高岭土注射后3d,1w,2w,3w,4w处死动物,迅速取脑组织,测侧脑室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同样方法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28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并完成实验全过程,对照组30只完成实验全过程。对照组大鼠各对应时间点,侧脑室指数基本相同,实验组大鼠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细胞数平均193±20.3个并维持,脑积水造模后3d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308%±1%(P〈0.001),1w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下降到对照组196%±1%,2w降到对照组水平210±22.4个,3w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几乎看不到并持续。结论脑积水引起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可能受脑室扩张机械性压迫引起缺血,缺氧影响,参与脑积水病理损害和修复过程。

  • 标签: 大鼠 神经干细胞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出生前后不同类型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PVPC)的MRI特点及其变化、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67例产前MRI诊断为PVPC的胎儿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进行出生后随访,其中24例失访,2例出生后死亡,将存活的41例胎儿进行预后分析,并进行Gesell量表评分。根据囊肿位置及是否伴有其他颅内外异常分为孤立性先天性囊肿、先天性囊肿伴其他异常、孤立性室管膜下囊肿及室管膜下囊肿伴其他异常4组。所有MRI图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评价,包括囊肿位置、囊腔数量、囊肿大小、是否伴有其他异常及出生前后变化。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名医师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先天性囊肿组、室管膜下囊肿组囊肿位置(单/双侧)、囊腔数量(单/多腔)及是否伴其他异常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先天性囊肿组、室管膜下囊肿组囊肿平均前后径、平均高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种不同类型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Gesell量表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对41例出生前后PVPC的位置、囊腔数量、囊肿大小、是否伴有其他异常及出生前后大小变化情况的一致性均为好,ICC值分别为0.865、0.931、0.798、0.904、0.879。先天性囊肿组(18例)的囊肿均于出生后变小或消失,DQ均正常。孤立性室管膜下囊肿组(14例)中,出生后囊肿变小或消失12例,大小未见明显变化2例,仅1例DQ轻度迟缓;室管膜下囊肿伴其他异常组(9例)中,出生后囊肿变小或消失6例,大小未见明显变化3例,7例DQ表现为不同程度迟缓。孤立性室管膜下囊肿与室管膜下囊肿伴其他异常组间D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室管膜下囊肿组与孤立性先天性囊肿组间的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囊肿伴有其他异常组与室管膜下囊肿伴有其他异常组间D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孤立性PVPC多于生后减小或自行消失,预后较好;室管膜下囊肿伴有其他脑或形态学异常时,生后患儿发育可出现不同程度迟缓,预后较差。先天性囊肿预后较好。

  • 标签: 胎儿 脑室 囊肿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E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SD幼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远期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LPS+MEL组。LPS组:腹腔注射P1d幼鼠LPS(1 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CON组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LPS+MEL组于建模0.5 h后注射MEL溶液10 mg/kg。在各组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为3 d、7 d、28 d三个亚组。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3 d、7 d后胼胝体内GFAP、TNF-α的表达变化;采用旷场实验检测28 d动物焦虑样行为。细胞实验以LPS(1 μg/mL)诱导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为细胞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MEL组和LPS+MEL+褪黑素受体抑制剂(Luzindole,LUZ)组,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各组GFAP、TNF-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GFAP、TNF-α、p-NF-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LPS组、LPS+MEL组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路程/总路程比例下降,MEL干预可明显改善LPS组大鼠焦虑样行为;与LPS组相比,MEL组可降低LPS注射后3 d、7 d胼胝体内GFAP、TNF-α的表达(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MEL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GFAP、TNF-α、p-NF-κBp65的表达上调(P<0.05),该效应可被LUZ所阻断(P<0.05)。此外,与LPS组相比,MEL预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逆转LPS诱发的GDNF、BDNF表达下调(P<0.05)。结论褪黑素可改善LPS诱导的脓毒症新生鼠远期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褪黑素 脓毒症 星形胶质细胞 脂多糖 炎症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NF-κB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