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较常见,其受伤部位特殊,创面早期处理是否妥当影响到患儿容貌与功能。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作者应用早期磨痂技术治疗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58例,效果良好。

  • 标签: 面部 烧伤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红外止咳贴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常规给予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感染,盐酸氨溴索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外止咳贴辅助治疗,疗程4~7d,观察两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外止咳贴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显著。

  • 标签: 红外止咳贴/治疗应用 肺炎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一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疗可能性。方法选取83例需根管治疗乳牙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并与根管充填一次完成,对照组按照常规根管预备分二次完成根管治疗,疗程间氢氧化钙封药。分别观察治疗后1、4、12周疗效。结果应用根管超声一次性与常规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乳牙后1、4、12周两组疼痛水平和出现疼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根管超声一次完成根管治疗,以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龋齿 治疗 牙髓摘除术 根管治疗 根管超声仪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评价0至5岁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的效果。方法对体温≥37.5℃且病程≤7d的0至5岁儿童,非睡眠情况下观察2h后,在父母或抚育者在场的情况下,先后行Wong-Baker量表和中文版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估发热患儿的舒适度,对2个量表舒适度评价的一致性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结果97例住院发热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56例,年龄≤1岁31例,~3岁49例,~5岁17例;体温≤38.0℃35例,~39.0℃49例,≥39.0℃13例;感染性疾病43例(44.3%),呼吸系统疾病25例(25.8%),发热待诊21例(21.6%),血液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1例。Wong-Baker量表评估发热患儿均感受到疼痛,有点痛和轻微疼痛29.9%,不同性别、年龄对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和疼痛剧烈的感受较一致,且随着体温的升高对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越来越明显。中文版EDIN评估发热患儿90%以上表现为不适;在不同性别、年龄1~3分状态感受较一致,随着体温的升高,睡眠质量好、与研究人员接触友好和较容易安抚的患儿在减少。Wong-Baker量表和中文版EDINSpearman's相关系数为0.742(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受患儿性别、年龄和体温等影响。结论Wong-Baker量表对评价0至5岁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和中文版EDIN具有一致性。

  • 标签: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 舒适度 儿童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皮毛窦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例儿童皮毛窦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接受MRI检查,且行皮毛窦切除术。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15例均有皮肤窦道。5例合并皮样囊肿;2例合并脂肪瘤;1例合并脊髓纵裂;1例合并中央管扩大。脊柱三维CT重建检查发现10例合并脊柱裂。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皮毛窦。镜下可见毛发毛干,窦道及其周围组织,炎性肉芽增生组织。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窦道未见复发。结论儿童皮毛窦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毛窦 儿童 诊断 手术治疗
  • 作者: 李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惊厥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对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进行分析,且对两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抽搐表现,病情发作时具有口周发绀、牙齿紧闭、两眼凝视、上翻或斜视等临床表现;四肢肌肉存在明显不自主抽动表现,部分患儿有口吐白沫、嗜睡等表现。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7.01±2.30)min,常规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8.20±2.15)min,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3.01±0.50)min、抽搐控制时间为(4.81±2.38)min,常规组患儿退热时间为(31.10±1.23)min、抽搐控制时间为(7.70±0.70)min,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诊惊厥临床治疗应用直肠给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儿童患者,颅骨钻孔置管后,应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硬膜外血凝块,总结临床效果。结果25例经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住院6~12d,平均(89±16)d;引流管留置3~7d,平均(44±11)d;血肿完全清除17例,绝大部分清除8例,其中2例术后1d复查头部CT硬膜外血肿完全消失;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均达到恢复良好标准;术后随访1~3个月,脑组织均膨胀良好,无血肿复发病例。结论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避免开颅手术及输血,手术方法安全,但需掌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硬膜外 颅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362例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PDA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弹簧圈封堵法、国产ADOII封堵法,VSD、ASD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Ps患儿采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单球囊法和双球囊法。结果352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7.24%,术中死亡病例为1例重度PS合并冠状窦间隙开放患儿;转外科治疗5例,包括术中行心导管检查发现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畸形2例,PDA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中止手术4例,包括术中发现VSD已快愈合而不需手术的3例,VSD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而中止手术的1例。352例成功完成手术的患儿中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99%,3例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均消失;3例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VSD封堵术的患儿仍存在散在室性早搏,其余患儿心电图均恢复正常;1例股动脉血栓经溶栓治疗痊愈。结论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症,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介入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及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气性坏疽患儿6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后即采用高压氧治疗,每日两次,7次疗法,压力0.8~0.25MPa,并配合抗炎、每日换药及对症处理.结果67例患儿经HBO治疗后,复查梭状芽胞杆菌1日转阴率96.92%,2日转阴率100%.13例未行再次截肢,54例肢体保存,未发生继发、交叉感染和扩散.伤口痊愈,治愈率100%.结论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早期症状、体症不典型,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抓住最佳时机,及早诊疗.合理、有效的高压氧抢救性治疗方案,配合手术、抗炎、换药等综合治疗,能最大限度缩小组织坏死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

  • 标签: 高压氧 外伤 气性坏疽 治疗结果
  • 作者: 魏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8期
  • 机构: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208
  • 简介:小儿病毒性肠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儿童肠道疾病,常见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通常认为小儿病毒性肠炎对于健康儿童来说是自限性的,但在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其他疾病的患儿中,也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那么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常用药及治疗效果如何?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肠炎;常用药;治疗效果
  • 简介:近10年来,由于重症新生儿、重症儿童救治技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儿童骨髓移植及器官移植术的发展使儿童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replacementtherapies,RRT)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肾脏本身的疾病和烧伤所致的急性肾衰(ARF)是需要RRT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更多的证据表明婴儿、儿童ARF主要是其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因而导致儿童肾脏替代治疗的疾病谱明显增多。

  • 标签: 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儿童 重症新生儿 心脏病手术 器官移植术 疾病谱
  • 简介:1病例摘要患儿女,10个月。以“周身红斑,水疱,脱皮伴发热5d”为主诉入院。患儿给予退热剂后肩部,前胸初起散发红点,次日晨起出现红点处变为水疱,粟粒大小至中午发热达38.5℃,水疱变大(在当地用药1d,不详)第4d出现手臂及躯干表皮大片脱落呼吸气促,哭闹无力,状态差,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手臂处糜烂面色暗,可见散在薄壁松弛水疱有破溃,尼氏征(+),血液及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入院诊断:中毒性大疱表皮松懈症。患儿入院后3h转入儿科抢救室,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一般状态差,呻吟状,双上肢不自主抖动,末梢凉,右下肢血压98/71mmHg,心率144次/min,入院后予盐水扩容,镇静,吸氧,万古霉素与马斯平联合抗炎,甲基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抑制炎症免疫反应,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入院第3d精神状态好转进食有力,对症给予口服补液盐。入院第6d面部有结痂无新鲜水疱形成。入院第8d面部及双下肢结痂及坏死表皮脱落露出粉红色皮肤。入院第9d患儿转入外围继续治疗,第20d痊愈出院。2护理2.1病房要求室温控制在23℃~26℃之间,湿度在55%~65%,房间早晚用紫外线消毒2次/d,室内物品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严格...

  • 标签: 大疱 水疱形成 糜烂面 下肢血压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静脉留置针穿刺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例KM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用病例在DSA透视下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颌面部1例,躯干3例,肩部2例,颈部1例。血小板均在60×109/L以下,最少7×109/L。治愈4例,好转3例,无死亡病例,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儿如果能早期选择介入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但无法根除原发灶的广泛性血管畸形。介入手术治疗对颌面部、颈部、躯干部位的KM综合征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瘤 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介入治疗
  • 作者: 陈颖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29期
  • 机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江苏 苏州 215300
  • 简介:目的:探究小儿急性阑尾炎分别采取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06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n=30)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另详细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现象。结果:研究组患儿各围手术期指标均较对照组患儿的优,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的低,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治疗中采取腹腔镜手术,较开服手术的效果更佳,患儿术中风险更低,术后康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为29例肠旋转不良患儿实施Ladd手术,其中8例经腹腔镜完成手术,为A组,年龄4~26d,体重2.5~3.6kg;21例采取开腹手术,为B组,年龄3~28d,体重2.5~4.0kg.结果2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0.4)d,较B组(8.5±1.3)d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疝.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肠/畸形 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和外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3%(2/62),对照组复发率18.52%(10/5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紫癜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重度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重度隐匿性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Devine术+包皮远端皮瓣转移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儿术后阴茎明显显露,外观满意。结论改良Devine术+包皮远端皮瓣转移法是治疗小儿重度隐匿性阴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阴茎/畸形 改良DEVINE术 外科皮瓣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微量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入院时间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的患儿入院当日首次同步使用微量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的血清TBil值,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两种方法TBil检测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①共纳入123例患儿,全自动生化分析的TBil检测值为(292.6±113.4)μmol·L-1,其中TBil<200、~300、~400和>400μmol·L-1的患儿分别为32、33、35和23例;微量血气分析对应的TBil检测值均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P<0.001)。②在123例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TBil检测值在<200、~300、~400和>400μmol·L-1的患儿中,两种检测方法TBil检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88、0.81、0.78和0.88,P<0.001;平均偏倚分别为(30.9±25.6)、(15±12.5)、(23±18.3)、(39±28.3)和(52±25.3)μmol·L-1,95%CI分别为-19.2~81.0、-9.5~39.6、-12.9~58.9、-16.5~94.5和2.3~101.7μmol·L-1,TBil值在95%CI以外者分别占4%(5/123)、9%(3/32)、3%(1/33)、3%(1/35)和4%(1/23)。结论微量血气分析与全自动生化分析测定的胆红素值线性相关性较好,但一致性较差,故微量血气分析仅可作为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TBil值的补充。

  • 标签: 胆红素 血气分析仪 可重复性 结果 新生儿
  • 作者: 葛丽丽,刘立铭*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医学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0
  • 简介:目的:分析混合式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4月为限,对我院儿科接收的52名实习医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实验组(n=26)采用混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比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综合能力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规培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混合式教学法;儿科教学;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