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睾丸活检许多年来被认为是不明病因男性不育和无精症诊断基础。近来,男性不育指南都限定诊断性睾丸活检只能用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体积正常,生殖激素正常)鉴别诊断。现今,睾丸活检取精技术与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联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取精过程中。此外,睾丸活检还可以应用于有睾丸恶性肿瘤风险患者取精治疗中。研究一些不育男性发现,不育患者患原位睾丸癌风险越来越高,尤其是曾有隐睾症、睾丸恶性肿瘤病史,或患睾丸萎缩患者。睾丸超声异常,比如睾丸微石症,实质内呈弥散分布,软细胞组织不均、睾丸组织损伤等,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患者原位癌发病率。准确组织学分类,正确组织处理和固定,样品准备和评估是必须。同时,推荐使用标准睾丸活检方法。另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睾丸组织肿瘤恶化程度是不可缺少技术支持。本综述主要描述睾丸活检用于男性不育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最新进展。

  • 标签: 睾丸原位癌 诊断 男性不育 睾丸精子获取 睾丸活检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优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操作方法.方法170例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过程中,对某些习惯性操作进行尝试性改进.主要改进要点是,直视进镜、穿刺造瘘、强凝弱切、气化电切、不切"11~12~01"点.结果优化操作,可放宽适应证、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结论优化操作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直视进镜 穿刺造瘘 强凝弱切 适应证 手术效率
  • 简介:前列腺炎能导致男性不育病机:主要是因外感湿热病邪,循经下注肝肾,蕴结精室精道,损伤外肾(睾丸)生精功能,破坏精液内环境,影响精子生成、成熟及存活,导致精子密度下降,精子活动率低,畸形率上升,精液液化时间过长等精子精浆异常改变,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 标签: 男性不育 前列腺炎 临床应 精子密度下降 精液液化时间 诊治
  • 简介:葡萄糖是腹膜透析液中最常见渗透成分,同时也是腹膜透析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来源之一,大约占每日所需总能量五分之一。腹膜透析过程中,葡萄糖顺着浓度梯度吸收入血,进而对机体血糖稳态产生影响。吸收量取决于腹透液浓度、透析时间、腹膜溶质转运率、每日所需腹透液总量。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糖尿病 透析后 腹膜溶质转运 能量来源 浓度梯度
  • 简介:目的:探讨肾腺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连续收治8例肾腺瘤病例,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1∽71岁;5例患者体检时发现,3例因腰痛就诊。肿瘤位于左肾5例,右肾2例,双肾1例。4例患者施行了保留肾单位肿瘤剜除或微波消融手术,2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另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邻近器官联合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1.5∽5.2cm,报告为肾腺瘤;施行开放手术2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6.0∽11.4cm,报告为肾腺瘤合并肉瘤样癌,同时有邻近器官转移。结论肾腺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肾脏肿瘤性病变,影像学上不易与肾脏恶性肿瘤性病变区分。肾脏占位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者高度怀疑肾腺瘤可能,可在术前进行肿瘤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肾腺瘤一般体积较小,预后较好,治疗方法优先考虑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可选择肿瘤冷冻、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如果肿瘤最大直径超过6.0cm,合并肉瘤样癌可能性大大增加,其预后极差,优先考虑行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

  • 标签: 后肾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右侧腰部问断性疼痛2年余,突发高热3捌,于2013年5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右侧腰部扪及包块,边界不清,有肾区叩击痛阳性。13超示右肾形态失常,肾内积液,合并有混朵密度,可见分隔,右侧输尿管结行。

  • 标签: 囊性肾癌 漏诊分析 入院查体 突发高热 右侧 叩击痛
  • 简介:心血管并发症(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终末期透析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理应得到充分重视,但实际上透析患者CVD和引起CVD危险因素都没有得到足够治疗。CVD危险因素一般分传统因素和尿毒症相关(非传统)因素,前者有老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抽烟等;后者包括贫血、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本文着重谈谈临床重视尚不够几个问题。

  • 标签: 心血管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 DISEASE 防治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 简介:许多前列腺癌患者都要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而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等并发症。而治疗ED一线口服药西地那非对此类患者疗效如何呢?MerrickGS等人进行相关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Urology,1999,53(6):1112-1116]。他们对62例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疗合并ED患者,应用西地那非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近距离放射治疗 ED患者 有效治疗 西地那非 放疗后
  • 简介:目的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指标,建立能够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数学模型。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游离PSA(fPSA)和总PSA(tPSA)等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中随机选择80%为建模组,其余20%为验证组。在建模组中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预测前列腺癌独立性影响因素,构建回归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测前列腺穿刺结果数学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并与临床常用PSA及其相关参数比较诊断价值差异。结果选取资料完整且tPSA100ng/ml以下患者纳入研究,共958例。其中建模组767例(tPSA4~20ng/ml者587例),验证组191例。在建模组中,将所有指标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tPSA和前列腺体积是前列腺癌独立预测因素。将所有指标(包括fPSA)纳入回归方程,构建数学模型Y=-4.765+0.074×(年龄)4-0.057×(tPSA)+0.052×(fPSA)-0.029×(前列腺体积)。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高于tPSA、f/tPSA和PSA密度。取Y=-0.076,即约登指数最大值作为本模型最佳临界值,预测前列腺癌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76.6%、阳性预测值76.5%、阴性预测值76.3%。结论本预测模型与单独应用PSA及其相关参数相比具有更高诊断价值,并且可以不增加患者检查项目的前提下提高预测前列腺癌能力。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数学模型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九位。膀胱癌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人膀胱癌疾病,是研究人类膀胱肿瘤病因、病理、进展及筛选药物、评价治疗效果等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理想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人膀胱癌 原位模型 恶性肿瘤 动物模型 原位膀胱癌 泌尿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肾损伤病因、发生率、预后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04年9月~2007年8月期间2988例住院妊娠患者妊娠过程中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75例妊娠患者存在肾损伤,占2.58%,22例为肾脏病合并妊娠。轻度肾损伤组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重度肾损伤组(P值均〈0.001)。各组间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肾损伤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重度肾损伤组(P〈0.01),但轻度与中度肾损伤组间、中度与重度肾损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肾损伤组和重度肾损伤组相比,轻度肾损伤组SBP(P值分别为0.001,0.002)、DBP(P值分别为0.022,0.009)及MBP(P值分别为0.005,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中度肾损伤组与重度肾损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资料完整患者Scr均值由妊娠初期时(176.97±108.83)μmol/L上升到妊娠后期(193.69±148.63)μmol/L(P〈0.001);MBP均值由妊娠前期(97.00±10.91)mmHg上升到后期(119.94±19.00)mmHg(P〈0.001)。发生子痫前期患者共有37例(49%),其中轻度肾损伤组24例(42%),中度肾损伤组7例(58%),重度肾损伤组6例患者都存在着子痫前期。9例资料完整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1/Scr)妊娠晚期比早期下降有14例(48%),其中有4例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超过25%)。结论:妊娠相关肾损伤并不少见,可随着妊娠而进展,值得关注和研究。

  • 标签: 妊娠 肾损伤 肾功能
  • 简介: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目前肥胖者数目已超过9000万,预计未来10年将超过2亿。肥胖是一种疾病,1923年Preble等发现约40%肥胖患者伴有蛋白尿(BostonMedSurgJ,1923,188:617—621.);1974年Weising—er首次报道4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改变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肥胖患者,其中仅2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AnnInternMed,1974,81:440—447.)。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病理诊断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大量蛋白尿 肾脏病理改变 肥胖患者
  • 简介:腹膜透析(PD)作为终末期肾衰竭有效替代治疗方法,已经经历60余年发展,临床上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然而由于PD液生物不相容性,反复腹膜感染,透析处方不规范等因素导致腹膜纤维化、超滤失败,仍是患者退出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尝试用各种方法干预腹膜纤维化,其中中药干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较多主要为益气活血类药物,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透析相关性 常用中药 防治 终末期肾衰竭 生物不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报告1例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例经超声、CT、MRI等证实为先天性左肾缺,合并左侧精囊囊肿,行腹腔镜左侧精囊切除术,完整切除左侧精囊及输尿管,术后病理回报:精囊囊肿及输尿管畸形。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精囊囊肿,需同时完善上尿路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对于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缺患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囊囊肿 肾缺如 Zinner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尿道狭窄治疗效果吻合法。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自制长直针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31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5年。29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8个月尿流稍变细,定期尿道镜直视下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结论长直针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吻合术
  • 简介:谢云峰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女性,因"运动左侧腰痛1周"于2011年3月入院。腰痛为持续胀痛,无剧烈绞痛及他处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阵发性心悸、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无体重及情绪明显变化,无毛发异常生长及月经周期改变。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肿瘤病例 腹膜后 月经周期改变 无肉眼血尿 阵发性心悸 肢体麻木
  • 简介:男性不育治疗中是否使用睾酮是一个重要问题。2013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在其最新版男性不育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睾酮替代治疗是男性不育治疗严格禁忌证”,这个论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尽管目前还缺乏设计良好临床对照研究来提供足够证据支持男性不育症药物治疗,用来证明这些药物有效研究机会不能被剥夺,药物治疗研究应该被鼓励和加强(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无论从基本医学原则、医学发展、医学专业知识方面,以及人文医学角度,包括睾酮在内药物治疗都应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或基础治疗。因此,我认为EAU指南中于注男性不育治疗严格禁忌使用睾酮论断考虑有欠周全,使用睾酮治疗男性不育主要理由本文中进行了充分讨论。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药物治疗 睾酮 泌尿外科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肾损伤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04年9月~2007年8月期间住院患者妊娠肾损伤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75例妊娠患者存在肾损伤,占2.58%。妊娠相关肾损伤产科并发症(包括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病率升高,总新生儿存活率90%。经单因素分析高血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果相关(P〈0.05)。结论:Scr〈123μmol/L患者中,妊娠并发症相对较少,孕妇大多成功分娩,妊娠结果相对较理想。Scr≥124μmol/L患者中,随着肾功能恶化,妊娠并发症明显升高,产科并发症相对增高。

  • 标签: 妊娠 并发症 肾损伤 相关性
  • 简介: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与肥胖相关疾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脂糖代谢紊乱,由此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发生率不断上升。已有研究证实,单纯性肥胖亦可导致肾脏损害,临床上主要以蛋白尿为表现,肾脏活检提示肾小球肥大,发展到晚期可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伴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本文就近几年对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glomerulopathy;ORG)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初步反映肥胖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肾小球肥大 临床研究 糖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应用前景。方法: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采用高温高压+XXIV型蛋白酶消化抗原修复法,行一抗和二抗两步孵育法,其中二抗与酶标多聚体相连。病人肾组织标本同时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作对照。结果:(1)40例血清学HBsAg阳性患者肾穿组织标本中,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HBsAg阳性27例,阳性率为67.5%;HBcAg阳性7例(其中HbsAg同时阳性6例,HbsAg阴性1例),阳性率为17.5%;HbsAg、HBcAg同时阴性12例。免疫荧光染色法HBsAg阳性29例(72.5%);HBcAg阳性10例(25.0%,均同时呈HbsAg阳性);HbsAg、HBcAg同时阴性11例。(2)两种染色比较,HbsAg阳性率相近(改良组化67.5%VS荧光72.5%),其中同时阳性有22例,同时阴性5例,总一致率为67.5%(27/40),阳性一致率改良免疫组化染色中为81.5%(22/27),免疫荧光染色中为75.9%(22/29)。(3)10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患者中,改良免疫组化HbsAg染色阳性9例,免疫荧光染色阳性7例;血白蛋白〈30g/L而尿Pro定量未达到〉3.5g/24h患者7例;6例病理呈膜性或/和膜增殖性肾炎(其中改良组化染色阳性5例,荧光染色阳性3例)。有2例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肝脏病变。结论:改良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HBV-GN乙肝抗原检测率,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改良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