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tHcy)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血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0例老年ISH患者血压和血脂,并检测其血Hcy浓度、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尿微量白蛋白(MAU),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结果(1)Hcy与心血危险因素相关性:利用单变量分析显示:Hcy与血清甘油三酯(r=0.318,P=0.003)呈正性相关,与胆固醇(r=0.238,P=0.029)、低密度脂蛋白(r=0.221,P=0.043)、脉压差(r=0.253,P=0.019)无相关性;而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cy与血清甘油三酯(r=0.302,P=0.004)呈正相关,但与脉压差、(r=0.217,P=0.038)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相关。(2)Hcy与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Hcy与IL-6呈正性相关(r=0.426,P=0.000).(3)Hcy与内皮功能相关性:校正年龄、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利用偏相关分析表明Hcy与FMD的变化呈负相关(r=-0.332,P=0.003)。(4)Hcy与靶器官损害关系:未发现Hcy与CIMT、LVMI及MAU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内皮 血管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823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例,合并心血疾病COPD患者(B组)628例(心力衰竭156例、冠心病175例、心律失常126例、高血压病171例),随访周期为1年或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死亡人数为70人.结果A组COPD患者与B组COPD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1.48±0.35)次、(2.41±0.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4个亚组COPD患者的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年内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5±0.27)次、(1.70±0.29)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8%、5.2%(P<0.05);B组合并心力衰竭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87±0.32)次、(4.45±0.86)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10.5%、19.5%(P<0.05);B组合并冠心病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6+0.31)次、(2.99±0.40)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8.0%、18.0%(P<0.05);B组合并心律失常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6±0.26)次、(2.60+0.37)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1%、11.1%(P<0.05);B组合并高血压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7±0.27)次、(2.45±0.33)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3.6%、7.6%(P<0.05).结论心血合并症明显增加老年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极重度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高于�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合并症 死亡率
  • 简介:当前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群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996年全国死因顺位统计,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病为城乡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总死因的60.3%,而脑血管心血疾病基础多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大大延长.人口老龄化是每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历史演变过程.老年人口在全世界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8.9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99.49万,占总人口的14.87%,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37.62万.2003年与2002年相比增加的老年人口为5万人,比预期的2万人要多得多.老年人寿命期望值延长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老年人中的慢性病状况也很普遍,特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营养 健康 蛋白质 脂肪
  • 简介:LYG为1972年Liebow等首先报道,认为主要是由皿管中心性淋巴组织增生和血管炎性浸润引起。1988年Caneard通过电镜及组织学研究发现本病有T淋巴瘤的特点,但近年来发现淋巴样细胞具有B细胞特征,约20%(12%~47%)患者最终可发展为播散性淋巴瘤。目前认为本病归类于类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但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 标签: 肉芽肿性血管炎 淋巴组织增生 诊治 老年 EB病毒感染 T淋巴瘤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治疗缺血性脑血血病在脑电图上的改变,进一步认识丹参的机制和效果。方法30例缺血性脑血血病分为脑梗塞(头颅CT或MPJ证实)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7岁,应用5%葡萄糖液500m1(3例糖尿病人应用0.9%生理盐水)加丹参20ml静脉点滴,应用丹参前后判断临床神经功能和缺陷的程度根据NBS标准判断疗效,脑电图记录根据冯氏标准分析。结果显示丹参是能够改善缺血性脑血血疾病的症状和脑电图,临床症状的有效率83.3%,在脑电图的波形方面显示α波增加有3例,θ波减少有18例,尖波、尖慢波和棘波消失有4例,调幅改善有5例。结论上述结果显示丹参在治疗缺血性脑血血疾病中是一种有效的和安全的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 标签: 治疗 丹参 脑电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疾病 5%葡萄糖
  • 作者: 程贵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老年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忠县 404300
  • 简介:老年人牙齿常见问题:(1)牙齿磨损:经过六七十年的使用,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基本上已磨耗殆尽,没有了这一坚固的保护层,较软的牙本质外露后,对冷、热、酸、甜都会很敏感;此外,本来磨牙的咬合面是有尖嵴窝沟的,就像一座小山有好几个山峰和山谷一样。但是,在天长日久的咀嚼过程中,这些“山峰”也逐渐被磨短磨平,牙冠的咬合面因此失去了高低起伏,咀嚼效率自然就变低了。(2)楔状缺损:它是出现在牙齿颈部的“V”状缺口,由于外形酷似木匠用的楔子,便称之为楔状缺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横刷法刷牙,且用力过大,牙刷毛过硬。因为尖牙与前磨牙(也就是紧挨尖牙后面的两颗牙)的牙颈部是最突出的地方,所以在刷牙时与牙刷接触最多,也最容易被磨损。就像成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样,即使牙釉质再坚硬,也经不起小小的刷毛几十年如一日般错误的拉锯运动,所以也有医生将楔状缺损称为“刷牙缺损”。(3)食物嵌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塞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因牙齿磨损、缺损造成的牙齿外形改变,失去了正常的牙齿之间的接触,使食物容易进入牙缝;二是老年性牙周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或牙根外露,造成牙缝变大。(4)残根残冠,根面龋:残根残冠是由于长期的龋齿、楔状缺损、牙裂、牙折等未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造成的。根面龋则是因为牙周萎缩,牙根暴露,口腔卫生状况也欠佳,于是被致龋的细菌钻了空子。

  • 标签: 老年人;口腔健康;生命质量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血管性因素在AD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流行病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有证据证实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AD是老年变性病,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炎症、铝中毒、胆碱系统功能缺陷、细胞骨架改变以及颅脑外伤有关,均未提及与血管性因素有关,而是把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截然分成变性和血管病两个概念,把是否有脑血管病作为区分AD与VaD的要点,显然这样的分类已显示出局限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AD的归属提供了新的方向,AD是否应该属于VCI的范畴呢?这个问题的澄清不单是简单意义上概念的转换,而将会为AD的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 标签: ALZHEIMER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分子生物学 病发病机制 血管性因素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4例脑梗死(CI)、53例脑出血(CH)的尿酸指标与53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在四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心肌梗死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显著,脯梗死组、脑出血组也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异。结论尿酸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尿酸 心肌梗塞 大脑梗塞 脑出血
  • 简介:2000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时间较晚.然而《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0.5%.人口老龄化给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挑战,也给老年营养学带来了发展机遇.

  • 标签: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 营养事业 健康保障 西方发达国家 人口老龄化
  • 简介:1关于应激与亚健康的相关性1.1亚健康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体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也称病前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等。由于现代人类社会的环境恶化加剧和运行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紧张和压力,这些压力通过心理生理过程转变成为人体的应激状态或称之为亚健康胁迫。1.2亚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

  • 标签: 亚健康状态 应激状态 同源性 衰老 生化 人类社会
  • 简介:目的上海男性高龄老人骨健康状况分析与维护。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来我院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BMD测定的男性1227例,部分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骨转换标志物中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N—mid骨钙素(N—mid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正常水平状态;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尿吡啶啉(PYD)正常状态且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中PYD中60—69岁与80—89岁、60-69岁与≥90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骨密度80—89岁、≥90岁组高于60-69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髋部骨密度80—89岁、≥90岁低于60—69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龄老人(≥80岁)骨折患病率比60—69岁组高2倍。结论男性高龄老人以髋部骨密度检查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依据;髋部骨折风险明显增加;骨折风险最高人群是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应进行骨健康维护。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骨密度 骨和骨组织 生物学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专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CK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与CKD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结果CKDⅠ~Ⅴ期患者共129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72例。CKD主要并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69.0%)、贫血(44.2%)、高血脂(43.4%)、心脏疾病(41.9%)、糖尿病(30.2%)等。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降低和高血压为CKD并发CVD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血脂、年龄增加皆为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GFR水平降低、高血压、CRP水平升高、高血脂、年龄增加为CKD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现CKD并发症和严重程度,重视各种危险因素对CVD和CKD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心脑血管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本世纪在心血药理学方面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发现与合成,从1977年合成第一个口服的ACEICaptopril至今,已有二十几种ACEI制剂应用于临床,该类药物对现化心血医学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它在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心室肥厚,心梗,糖尿病肾病等的治疗中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另外,它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RS),动脉粥样硬化(AS)诸方面也显示了极大的潜力.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ACEI
  • 简介:目的研究喜恩开治疗的轻度到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轻度到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36例,服用阿司匹林;研究组32例,服用喜恩开。应用MMSE、ADL、ADAS—cog等神经心理学量表判断临床疗效。以头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观察脑血流储备能力。结果ADAS—cog评分:研究开始时,研究组36.4±5.8,对照组35.7±5.2,P〉0.05;三个月后,研究组33.1±4.2,对照组29.9±3.8,P〈0.05。MMSE评分:研究开始时,研究组16.7±3.5,对照组16.3±3.7,P〉0.05;三个月后,研究组17.4±4.6,对照组15.5±3.3,P〈0.05。ADL评分:研究开始时,研究组45.7±7.5对照组45.0±6.9,P〉0.05;三个月后,研究组43.1±4.6,对照组45.8±7.3,P〈0.05。头颅SPECT研究表明,喜恩开能够有效改善A型患者的基础低灌注状态,改善B型患者低代谢状态,改善C型患者隐匿性脑缺血状态。结论喜恩开可能通过改善大脑的脑血流储备能力,具备改善轻度到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喜恩开 灌注 局部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导致该病最主要的机制之一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在内膜下沉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炎症因子释放,致使炎性细胞募集积聚于内膜下,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致斑块形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功能异常 血管外膜 淋巴管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认知程度,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宣教。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量表,将我院心内科病房32例行冠脉造影术病人及急诊病房18例行冠脉造影术病人作为训查对象。结果心内科住院冠脉造影术病人认知程度总体上高于急诊冠脉造影术病人(P〈0.05),但同一科室,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受到手术次数、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历高及生活在市区的病人的认知程度较高(P〈0.05)。护理人员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对冠脉造影术的认知度有很大影响。结论冠脉造影术知识的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认知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