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全球约有2.4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时,这一数字将突破3.8亿。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将增加2~4倍,心脏病已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约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脏病。

  • 标签: 糖尿病患 心肌梗死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5%(P<0.05)。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I,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分布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7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为52.7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2例,53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对照组中,死亡9例,46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肌梗死 糖尿病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选择心肌梗死患者82例,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41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社交/家庭生活、情绪、活动能力、其他因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频率。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心肌梗死 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该研究通过探讨急性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旨在为提高减少急性梗死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梗死患者12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非糖尿病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非糖尿病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与急性梗死呈现正相关,有效控制血糖对于减轻急性梗死神经损伤、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 临床关系
  • 简介: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计算口服葡萄糖刺激后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第30min与空腹时胰岛素差值(△I30)和血糖差值(AG30)的比值(△I30/AG30)。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0.001),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而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和△I30/△G30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结论: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特别是早期相胰岛素的分泌。

  • 标签: 那格列奈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葡萄糖耐量试验
  • 简介:说起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朋友都不陌生。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后遗症可怕、容易致残致死、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疾病。我们习惯说的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缺血性脑卒中都可算作脑梗死范畴。

  • 标签: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卒 脑血管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按1995年WHO的标准,原发性心肌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或低下性心脏病以及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克山病等特异性心肌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伴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病群。

  • 标签: 心肌病 线粒体病
  • 简介: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一直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特征,但近年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合并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我科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45例合并酮症倾向的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 临床观察 初发 1型糖尿病 2009年
  • 简介:观察脑梗死患者高血糖组36例与脑梗死患者血糖正常组42例的预后。结果显示:高血糖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

  • 标签: 脑梗死 预后 血糖 临床表现
  • 简介:选择发T2DM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分别治疗半年,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及HOMA—β、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有统计意义。结论: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OADs) 胰岛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34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另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分别为97.06%、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分别为82.35%、85.29%;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有很好的干预效果,有效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提取4J4例2型糖尿病、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糖耐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时实荧光定量(染料法)PCR方法检测miR-9、miR-124和PPARo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伴随miR-9表达上调123.65%(P=0.000);miR-124表达上调49.51%(P=0.005);PPARamRNA表达下调42.08%(P=0.029)。结论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显著性升高,伴随外周血miR-9和miR-124高表达而PPARot低表达。

  • 标签: 2型糖尿病 PPARΑ MIR-9 miR-124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 标签: 初发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 简介:选择已确诊的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 标签: 二甲双胍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9例,分别按照是否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阳性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斑块组的脑梗死和糖尿病阳性率也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阳性率也均高于无糖尿病组。三者相关性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合理的血糖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并发急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并发急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该研究中32例糖尿病并发急阑尾炎患者患者中,在经过血糖控制以及阑尾炎手术治疗以后,得出有27例(84.38%)患者呈甲级愈合;有4例(12.50%)患者呈乙级愈合;有1例(3.12%)患者呈丙级愈合;其中显效率是84.38%.结论就糖尿病并发急阑尾炎患者来说,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再给予阑尾炎手术,能够获得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阑尾炎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文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以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从该院内分泌科、普外科以及消化内科于2009年7月—2015年4月确诊收治的1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符合调查条件者79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淀粉酶、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PH值等方面的改变探讨其与并发急胰腺炎的关系。结果7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12例并发急胰腺炎(并发率为15.19%),单纯DKA组与DKA并发AP组之间血糖、三酰甘油以及pH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酮体、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的改变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酶水平的改变在DKA以及AP中均不具特异性,但是其水平越高往往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结论对于DKA合并有血糖、三酰甘油、pH值和(或)淀粉酶改变的患者应密切监视其胰腺的病变。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急性胰腺炎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合并脑梗死伴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该院经治的90例合并脑梗死伴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应用口服降糖药,必要时给予胰岛素)、饮食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点川芎嗪加用维生素B1、甲钴胺的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辨证加减合理应用补中益气汤,两组均治疗30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神经传导速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人数分别为16例、11例和18例,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优(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良好控制血糖、饮食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合并脑梗死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辩证施治 糖尿病 脑梗死 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