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肺外血管皮细胞功能调节作用,并分析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9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并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FEV1/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ET-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和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MP-9和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改善。

  • 标签: 噻托溴铵 肺功能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皮瘤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皮瘤患者诊治,就本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肺上皮样血管皮瘤一种罕见肺部肿瘤,病因不明,以干咳为主,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病理学检查特征单细胞原始管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恶性程度并不低,疗效差。结论肺上皮样血管皮瘤一种罕见肺部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极易误诊,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方法,预后差,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其认识程度。

  • 标签: 肺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APACHEⅡ评分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治共279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岁)临床资料,随访30天。所有病例均逐一采用APACHEⅡ评分分别行入院时、治疗后动态评分,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比较各组APACHEⅡ评分。结果入院时存活组患者,明显低于死亡/复发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降低为(9.86±1.46),病情也明显缓解。入院时药物治疗组(193例)APACHEⅡ评分为(9.97±1.76)、无创通气组(61例)APACHEⅡ评分为(15.20±1.25),有创通气组(25例)评分为(21.16±2.84),APACHEⅡ评分〉24分患者病情较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结论APACHEⅡ评分有助于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情轻重评估及预后评价并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APACHE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龄
  • 简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所形成肺炎,一类严重院内感染。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鉴于VAP作为ICU常见医院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病机制 病因 PNEUMONIA 机械通气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60岁以上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当发生结核性胸腔积液时,发绀和SPO2〈90%呼衰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病情重,在护理上必须根据老年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结核性胸腔积液 老年患者 护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 护理对策 基础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早期肺性患者治疗效果。方法36例慢阻肺合并肺性患者给予S/T模式无创正压通气,总结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临床转归。结果36例中1例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放弃治疗,28例好转出院,有效率77.8%。结论S/T模式无创正压通气对部分合并肺性患者仍然有效,临床可以谨慎扩大适应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AECOPD 肺性脑病
  • 简介:自发性气胸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尤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严重缺氧和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COPD老年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5年2月~2008年2月收治38例患者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COPD患者 自发性气胸 常见并发症 老年患者 护理 心肺功能衰竭
  • 作者: 唐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6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目的:实验将针对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性患者实施治疗,针对应用后实际效果做出统计分析。方法:针对64例慢阻肺合并肺性患者进行治疗,样本选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就诊患者,并按照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为基础治疗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为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为90.63%,高于对照组8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人机同步性以及气管插管率上,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于慢阻肺合并肺性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相关指标,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呼吸内科;慢阻肺;肺性脑病;无创正压通气;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88例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利迭吸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生活质量SQGR评分。结果经过7d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生活质量SQGR评分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7d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m及6m后,FEV1/FVC治疗7d时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m后实验组患者SQG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 舒利迭 老年患者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肺功能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哮喘患者给予吸入舒利迭和异丙托溴铵喷雾剂,疗程为1个月。比较50例健康体检者及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FeNO、肺功能变化,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治疗前FeNO、Eos、N水平明显升高,各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PEF、FEV1、Eos、N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控制组,完全控制组FeNO、Eos、N水平均明显低于部分控制组(P〈0.05);治疗前,哮喘组患者FeNO水平Eos、N呈正相关(P〈0.05),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但治疗后,FeNO水平Eos、N呈正相关(P〈0.05)。结论FeNO水平在哮喘患者中明显升高,结合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提高老年哮喘诊断及治疗水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老年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评估和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和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和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测结果有效标志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肺栓塞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使肺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具有起病急、特异性差、易漏诊、病情重、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可引起休克、呼吸衰竭及猝死,病死率高达20%~30%,威胁患者生命内科危重症之一。采取积极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深刻临床意义。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临床诊断肺栓塞43例,通过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精心护理 肺栓塞 病理生理综合征 临床特点 肺循环障碍 内科危重症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COPD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A组38例患者及B组35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MB、NO、IL-6、TNF-α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1)。治疗后,A组患血清CK-MB、NO、IM、TNF-α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当COPD患者伴心力衰竭时,炎性细胞因子可显著升高,参与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衰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相关参数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氧代谢、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氧代谢、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 氧代谢 血气分析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为A、B组,两组分别使用DLT和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记录并分析两组呼吸力学参数、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上升明显,肺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B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麻醉后,两组PaO2、PvO2和Qs/Qt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双肺和单肺通气时相比,两组PaO2和Qs/Qt变化显著(P<0.05);在单肺通气时B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使用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影响较DLT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7年5791例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1692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21%;感染以肺部为主,为67.71%,其次肺外呼吸道部份,感染率为24.65%;引起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0.67%,真菌感染也次之,为18.52%,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年龄、侵袭性操作和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有关。结论结核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感染发生。

  • 标签: 结核病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 简介: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细胞及其释放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参与此过程.新一代特异性强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商品名:顺尔宁,LTD4),对治疗哮喘有显著疗效,现将我院26例应用孟鲁司特患者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孟鲁司特 哮喘 临床应用 治疗 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息者主要临床参数实施机械通气指征关系。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ICU收治6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4h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分组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值段之间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有机械通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有机械通气指征组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高于无机械通气指征组,差异有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机械通气指征正相关(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有预测价值,适合引入为通气指征。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钠肽(BNP)检测水平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并且经过各种检查及治疗已经明确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2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98例,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清钠肽(BNP)检测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值为(1235pg/ml±938pg/ml)、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值为(64pg/ml±48pg/ml),两组BNP值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钠肽(BNP)检测水平对于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价值。

  • 标签: 肺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价值 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鉴别诊断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