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流动数值研究可行.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糖尿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糖尿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糖尿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9.69岁。另选择非糖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55岁。做实验室检查,行颈部血管超声和头部MRI,分析两组患者影像特点。结果老年糖尿合并急性脑梗死组高血脂史比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P〈0.05)。老年糖尿合并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63.75%vs47.50%;P〈0.05)。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呈强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两组头部MRI病灶均以单发病灶为主,病灶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不稳定斑块增多,血脂检测及颈动脉颅外段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预防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老年人 影像特点
  • 简介:本文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昼夜间不同时辰脑血管充盈指标变化,表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管充盈指标夜间诸多时辰均较白昼有所降低或显著降低,并且是以寅丑时降低更为显著。本文所显示最低时辰变化,缺血性脑血管高发时间相一致。以证明脑血管充盈指标降低形成缺血性脑血管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缺血性脑血管预防、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一定客观依据。

  • 标签: 脑血管充盈指标 脑血管病 缺血性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退行性病变都是一种随年龄增大逐渐出现衰退变化,在此衰退过程中,往往会有脑血管弹性指标变化和临床上头痛、头晕症状出现。为了观察头痛、头晕者脑血管弹性指标的变化,作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阻抗血流

  • 标签: 脑血管 弹性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 弹性减退 检查方法 头痛
  • 简介:组织工程颌骨缺损修复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但其血管化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于大体积颌骨缺损修复。支架、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在血管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各种体内外促血管化策略如应用促血管生成细胞、复合促血管生长因子、优化支架成分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采用外科手段等近来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化 颌骨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种子细胞 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T)观察2型糖尿(T2DM)患者血管皮功能相关因素。方法T2DM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糖尿诊断标准,共3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64.50岁。应用ET检测患者动脉参数,包括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及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分析其病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合并症相关性。结果病程Ep、β、PWVβ呈显著正相关(P〈0.01),AC呈显著负相关(P〈0.01),AI无相关性;年龄β呈正相关(P〈0.05),Ep、AC、PWVβ、AI均无相关性;是否合并有高血压Ep、β、AC、PWVβ、AI均无相关性;HbA1c、IR及BMIEp、β、AC、PWVβ、AI均无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血管皮功能主要与病程相关,年龄因素在内皮功能变化中也起到一定作用,血管皮功能损伤之后,即使良好控制血糖也难以将其逆转。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回声跟踪技术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肠静脉C型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远期疗效。方法对成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2年以来施行36例肠静脉C型分流术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平均下降1.51kPa,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再出血率5.6%,肝性发生率8_3%,术后1年、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3.3%、89.3%及66.7%。结论肠静脉C型分流术手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近、远期疗效满意,适于推广。

  • 标签: 门静脉 高血压 肠腔静脉分流术 外科手术 人工血管
  • 简介:细胞自噬作为细胞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参与维持细胞代谢平衡。在血管皮细胞中,自噬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一个重要因素。流体剪切力也是影响血管皮细胞形态和功能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皮细胞生理功能维持在整个心血管系统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主要对血管皮细胞功能,细胞自噬和流体剪切力对血管皮细胞功能调节作用,以及流体剪切力对血管皮细胞自噬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流体剪切力 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 自噬 调节
  • 简介:目的目前基因治疗方面存在重要问题缺乏有效基因转运体系可以足量、安全地将治疗基因(无论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运送至体内靶细胞并提高其转染效率,以得到基因高效表达。心血管基因治疗特殊性还在于很难把基因专一递送至血管组织病灶处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携带质粒DNA烷基化壳聚糖纳米粒血管支架,可以有效地将质粒DNA递送至血管壁靶细胞并达到了高效转染效果。

  • 标签: 基因支架 基因转运 壳聚糖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EBA)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关联性.方法2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leftmainartery,LM)及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LAD)、左旋支(leftcircumflexartery,LCx)、右冠脉(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10段血管,由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近、中段共168段血管进行分析,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比较EBA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关系.结果在16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147段(87.50%)EBA能够清楚显像,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百分比都为95.83%,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91.67%和58.33%,LCx近段和中段为91.67%、79.17%,而在16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如果以>5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则EBACAG比较发现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83.33%和92.13%,其中LM100.00%和95.65%,LAD近段100.00%和75.00%,LAD中段82.35%和66.67%,RCA近段80.00%和71.43%,RCA中段50.00%和100.00%,LCx近段75.00%和90.00%,LCx中段33.33%和28.57%.结论EBA一种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它对LM及LAD近段和中段狭窄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筛选或疗效随访监测手段.

  • 标签: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造影结果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小直径血管移植物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材料血管组织工程血管两大方面.本文重点围绕提高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减少内膜增生进行总结;对组织工程血管可降解支架材料中如何减少组织工程血管血栓形成、增强其力学强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小直径血管移植物 组织工程 人工血管 内皮祖细胞 血栓形成 力学强度
  • 简介:目的 分析颌面鼻咽部血循环特点,探讨安全有效颈外动脉(ECA)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技术。方法 37例患者疾病包括鼻咽纤维血管瘤、颌面血管畸形、鼻出血、上颌窦血管瘤、右眶内骨折出血、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并颈动脉体瘤、脑膜瘤、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经ECA及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25例共行32支ECA及分支栓塞治疗。结果 均取得治愈或好转疗效。其中1例右眼失明,1例左颊及耳廓坏死。结论 颌面鼻咽部血供丰富,侧支吻合多,ECA及分支DSA可明确病变血供,了解侧支及危险吻合情况。应尽量高超选择直接栓塞病灶,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正确选择导管及熟练操作高超选择性插管成功保证。不能超选择性插入分支者采用血流再分布原理进行栓塞。对活动性出血不能超选择性插管时可采取主干栓塞后局部降压止血。

  • 标签: 颈外动脉 栓塞治疗 超选择性插管
  • 简介:目的制备DMAB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微球并研究其在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抑制新生内膜增生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微球,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微球表面进行DMAB修饰。纳米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和表面电荷分别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Zeta电位仪进行分析。紫杉醇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修饰纳米粒。28d后,取出局部给药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

  • 标签: 修饰紫杉醇 再狭窄 实验研究
  • 简介:利用生物反应器构建人工血管血管组织工程核心技术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临床医生广泛关注。文章就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器关键问题、血管生物反应器设计、生物反应器在工程化血管构建中应用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焦点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血管 生物力学
  • 简介:本文介绍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电反馈方法,该方法将电生物反馈和电磁场生物效应有机结合。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电反馈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神经元电活动,改善大脑代谢和循环,调节敏感血化学成份,起降脂、解聚、镇痛、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等作用。临床实验证明这种电反馈对一些脑部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 标签: 脑电反馈 电磁场 生物效应 神经元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检查了解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时间对侧颈总动脉形态、血流参数及左心室形态、功能变化。方法选择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2.5kg。结扎兔右侧颈总动脉,在结扎前、结扎后第3天和结扎后第6周末,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兔左心室及左侧颈总动脉结构和功能各项参数.结果对比结扎前结扎后3d各项指标.其中左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1.67±0.26)mmvs(2.18±0.24)mm;P〈0.05]、左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2±9.71)cm/svs(68.44±7.04)cm/s;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扎前结扎后6周末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短期内,对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有所增加。经过较长时问后,对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不再出现明显地增加.同时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在结扎前后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结扎术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日本九州大学开发成功双层结构的人造血管,既柔软又有伸缩性,性能有较大提高。这种人造血管使用管状化聚氨脂制作,采用了内、外管双重结构,内管口径4.5毫米,外管口径5.5毫米,为了调节其伸缩性,内、外管都穿了许多微孔,并且包覆活体相适宜骨胶原膜。这种双重结构再现了动脉性质,即内压低时容易扩张,随着内压增高,内管扩张到接触外管时,扩张就变得困难。

  • 标签: 人造血管 日本九州大学 双重结构 双层结构 伸缩性 外管
  • 简介:本文应用REG(阻抗血流图)法、检测缺血性脑血管发病急性期伴随、不伴随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伴随高血压未血流量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各缺血性血管弹性指标侧、未侧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脑血管病后伴有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减退更为显著。上述结果与临床表现相一致、故用REG0这一简单、重复性较好方法检测脑血管功能、特别是病后伴随高血压检测,对指导预防再复发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脑血管病 急性期 病侧 未病侧
  • 简介:构建了一个可以微创在位测量组织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主要元器件包括一个USB光纤光谱仪、一个卤素光源和一个双光纤小距离探头。系统定标方法利用悬乳液和全血混合溶液作为生物组织模型,建立组织模型在不同SO2下可见光区实时吸收光谱血氧分析仪所测SO2数据样本集,建立可见光区血液吸收光谱特征血氧饱和度经验公式。最后利用该系统获得了10只大鼠不同深度组织SO2,实验误差为±5%。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光谱仪 光纤探头 脑组织 在位
  • 简介:在未来医生将使用“电子鼻”有效地诊断患者疾病。这项电子技术基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嗅觉系统而成功研制,该研究在近日欧联盟信息社会技术项目会议上公布

  • 标签: 电子鼻 疾病 患者 诊断 医生 嗅闻